放晴公園,數(shù)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放晴早安》是由「放晴公園」和「看理想」聯(lián)合推出的播客節(jié)目。 每個工作日的早晨,我們將會陪伴著你開啟新的一天,給你帶去一片放晴的天空。 如果想要第一時間聽到這檔播客的話,請使用「看理想」app,或者「喜馬拉雅」app。 我們也會在這個公號與你分享每天的內(nèi)容~ 以下是2021年4月28日,《放晴早安》第48期的音頻和文稿。 今天我們會來聊一個特殊的空間,它在我們的公共生活里不可或缺,但是卻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公開談論它。你可以猜到是哪里嗎? 這個空間就是公共廁所。雖然今天的節(jié)目應該不會涉及任何讓人們生理不適的內(nèi)容,但是會涉及到一些非常真實的社會現(xiàn)象。如果有朋友介意的話,可以選一個你覺得更合適的時間來收聽哦。在這一期里,會有一位新的朋友作客我們的放晴早安。 不知道大家對公共廁所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記憶或者是經(jīng)歷?我可以分享我的,那就是我一度非常排斥去公廁。因為,女廁所門口總是排著長隊,衛(wèi)生條件堪憂,還有人會把馬桶圈踩得很臟。讓我還沒進去就上頭,只想趕緊離開。還有就是,在公廁還沒有免費的年代,有一個特別大的疑問一直存在我當時幼小的心靈里,就是女廁要收費,無論上大號還是小號,自帶手紙也不行。而男廁上小號就能免費。(實在是太困惑了) 那我們今天請來的小伙伴,在2021年4月3日到4月11日之間舉辦了一個展覽,叫“野放之域”長沙在地藝術展。全國一共有21位藝術家的23組作品在這里展出。更特別的是,她把展覽開進了湖南長沙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qū)的三貴街公共廁所。她叫曾卓琪。 我們和卓琪連線聊了聊她的嘗試,點擊下面的音頻可以收聽?;蛘撸部梢蚤喿x下面的文字。 ??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曾 = 曾卓琪 崴 = 崴崴 曾:我叫曾卓琪,本科是西班牙語專業(yè)。畢業(yè)之后有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行業(yè),一直到2017年開始,進入了長沙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工作,就正式進入了藝術行業(yè)。 因為寫自己的公眾號,所以當時謝館這邊開館的時候就邀請我過去做謝館這邊的藝術的新媒體。從此進入藝術行業(yè),有兩三年的藝術從業(yè)的時間。 然后一直到2019年,自己去西班牙讀了一個藝術史的研究生,也是去年10月份才剛回來。 回來之后就開始有一些想自己做策展的想法,就一邊是在做長沙的展覽的藝術評論,機緣巧合下,有了這一次“野放之域”獨立策展的項目。 崴:說到辦展的起因,是她有一位跨性別的朋友向她訴苦,說自己上廁所經(jīng)常不知道應該去男廁還是女廁。她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切入點。她自己也留意過國內(nèi)女廁所門板上的涂寫往往是“人流”、“包養(yǎng)”或者是“代孕”的廣告。她意識到,在討論到公共廁所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痛點。 比如,女廁所要排長隊,清潔人員會抱怨有人用完不沖廁所,殘障人士會質(zhì)疑為什么無障礙衛(wèi)生間頻繁被非殘障人士占用等等。在這樣一個話題背后,是許多更加具體的問題,也是更加深刻的問題。于是,她出了一個話題作文“公共廁所”,向藝術家們發(fā)起作品征集,體裁不限,題目自擬。 她向許多藝術家們發(fā)去了邀請,還有一些藝術家們看到了這一消息主動向她發(fā)來了作品。 曾:我唯一的預期就是想發(fā)起社會對這個事件的討論。這可能是當初最想的,沒有想過會有多大規(guī)?;蛘叨嗌偎囆g家,或者說它學術高度要有多高。定下這個主題,心里其實是很忐忑的。一方面覺得這個題確實很好,一方面也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很好的把這個展覽做出來。但不管如何,還是很希望大家可以就公共廁所背后的各種社會議題,產(chǎn)生一場熱烈的討論,這是當時最初的目的。 命題式作文一樣的展覽,就我只是拋出“公共廁所”這4個字的議題,向藝術家們征集觀點。很驚喜的是我其實收集到了非常多并不是只局限在個人視角的觀點。 比如說花藝師胡詔,他做的是人跟大自然對整個公共空間權利使用的一個爭奪。這個是我之前不會想到的。但我跟他最開始聊,很顯然如果說把花藝引到藝術展覽,大家都會想去想到荒木經(jīng)惟,想到女性。也收到了很多把花和女性做在一起的這種明顯的女權主義的作品。 然后當時跟胡詔聊的時候,他其實就不想往任何這方面靠,他就是很想要討論大自然跟人的關系,他就沒有任何性別的導向。 我們這一次真的所有人為愛發(fā)電,非常辛苦地為愛發(fā)電。很多作品的創(chuàng)作成本非常高,所有的運輸這一類的費用都是藝術家自己去承擔。然后召集到志愿者一些吃飯的費用都是我在支付。 《邊界》 胡詔 崴:或許你也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難道這樣的展覽一定要在真正的廁所里辦嗎?其實呢,卓琪和她的團隊也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他們還有另外兩個選擇,第一個是在商場或者是其他的空間搭建一個仿公廁的展廳,第二是采用集裝箱設計展出。 討論再三,還是選擇了在一個真正的公廁里展出。 ![]() 曾:我們的作品分兩類,一類是非常野的作品,參展的藝術家都是非常年輕的人。他們的作品呈現(xiàn)了非常棒的很野生的張力,跟空間融合在一起;還有一類都是非常成熟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可能是比較美術館式的,你把它放到一個白盒子,它可以非常的美,然后大家能夠很能理解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這兩類的作品都有。但他們其實都有一個很棒的共性,就是它在廁所里發(fā)生,就能使觀眾瞬間明白它的意思。 比如說周建勝老師的燈牌——“男廁所為什么這么大”。你能明顯感覺到男女廁所,不管是每個隔間還是整體的大小都非常的不平等。所以你可以在男廁所,大家一排人站著看著那個燈牌,(在)女廁所你只能每個隔間去看。這個作品,試想一下,如果你就把這個燈牌放在博物館的墻上,你凸顯不到它的意義。所以這一次是一個在地藝術展,所有的藝術家也都是根據(jù)他所給到的空間,圍繞這個空間去進行創(chuàng)作。 比如說女廁所里面有好幾個作品,第一個Papaya的作品是滿墻的攝像頭,呈現(xiàn)的是女生害怕上廁所被凝視、被偷窺、被偷拍的感覺。這個我們也是真的很希望男性觀眾進到女廁所的格子,關上門,體驗一下女生上廁所空間的狹窄和被偷拍的那種恐懼。這都是很實景式的感覺,就特別實景式的體驗。這就是我們一定要選擇公共廁所的原因。 ![]() 《無處安放》 丘丹琴 另外一個就是在公共廁所,你的受眾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展覽在當?shù)氐囊恍┬侣勁_上播了之后,很多老社區(qū)的叔叔阿姨結伴來看展,這一些都是之前可能沒有進過博物館的人。 但這也是讓我們很欣喜的地方。布展的時候,我們附近有很多建筑工人。我心中我們整個展覽最感人的一個畫面,(就是)那一群建筑工人進來看熱鬧。我就都同意他們看,我說:“就暫時不能上廁所,但你們可以看?!庇袀€詩人在廁所門板上寫了詩。他們就一群人站在門板前就很大聲地念:“春天來了。你介意我在廁所里寫詩嗎?不,我不介意……” 他們覺得這個事情很好玩,就大聲地在那里念,我在后面看著就想說,這群工人可能一輩子幾乎都不可能自發(fā)地去一個博物館看展覽。但是因為是在公共廁所,大家有這個需求就進來了,或者誤打誤撞進來也好,或者看熱鬧也好,使他們邁進了這個空間。于是他們就看到了一首詩。這個過程,是我之前藝術行業(yè)這么多年沒有過的一種很微妙的心理體驗。 ![]() 崴:嗯,讓那些或許永遠不會主動走到博物館或者美術館的人,也能走進一場藝術展,和這些展品們發(fā)生一些奇妙的互動,是多么有意思。 還有,我想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一場藝術展,絕大多數(shù)女性是不可能有機會進入男廁所,而絕大多數(shù)男性也是不會進入女廁所的。策展期間,他們勘測了廁所的大小,男廁所比較大,而女廁所狹窄到開門都費勁。男廁所的面積是25.2平方米,女廁所是18.2平方米。其中男廁走道的面積是9.3平方米,而女廁走道面積只有差不多4.5平方米。帶來最直接的問題是,有些藝術家的作品本來想放在女廁所,但是因為空間太小,只能放去了男廁所。她為此還去做了調(diào)查,女性上廁所的頻率是男性的1.5倍,上廁所需要的時間是男性的1.5倍~2倍”。于是藝術家周建勝的作品就是一個霓虹燈牌寫著——男廁所為什么這么大。 在聊天的過程里,我們聊了很多藝術家的展品。雖然我自己沒有機會飛去長沙看,但是通過照片和卓琪的描述,我也大概了解了其中大部分的作品。我問她,有沒有感觸極其深刻的作品。 ![]() 《男廁所為什么這么大》 周建勝 曾:有一個是模特的作品,它放在男廁所里面。它其實是一個試圖站著小便的女生的形象,就是光溜溜的女模特。她來的時候還是一個身上很干凈的女性模特放在那里。 第一天,我們是把它放在了路邊,讓每個人可以在模特上寫下你對女性的看法也好,你身為女性常常聽到的話也好,就積累了很多的一些涂鴉素材。然后放在那里,每天就觀眾自發(fā)地去寫。 我印象深的有:“什么年紀該做什么事,30歲了還不結婚?”;“為了孩子,算了吧。”;“醫(yī)生,你看看我還要整哪里?”;“不要學理科”;“穿那么少不就是騷嗎你?”;“你化妝不就是給我看嗎?”…… 而且整個作品越來越豐富,討論的東西越來越多。最開始可能只是寫的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所以當時我也是跟藝術家商量,我覺得這個作品還差點什么。我當時就手上有黑膠帶,我就說你拿黑膠帶把這個女模特嘴巴封起來。它呈現(xiàn)的就是一個一度不能為自己發(fā)聲的,在當代的社會各種禁錮下的女性的形象。 我自己是很喜歡這個作品,就你想我是親眼見到他光溜溜的一個人進來之后,就不到一周的時間身上被人寫滿了那么多東西,還是很感慨這個過程。 崴:我很好奇什么樣的人會來看展,來看展的人都會有什么反應? 曾:整個展覽期間我也一直觀察人群的反應。也會有人在門口,我就會說:“叔叔進來看一下,還挺有意思的?!币驗樗麄冇腥藭谕饷鎳^很久,不知道要不要進來,我就會在門口喊。然后他們就說:“廁所,唉,公共廁所是這個世界上最惡心的地方,你還喊我進去,我才不去?!比缓缶瓦@樣走了。有很多人覺得公廁就是很臟亂差。 但首先,這次我們選的廁所它本身是一個非常干凈,干凈得超乎我們想象的一個地方,然后也沒有味道。這一點也是我們選它的一個原因,所以就并沒有臟。但是確實很多人會把公共廁所想象成一個很臟、很污穢,一般我不會去上公共廁所,就有人會有這種感覺。當然這是極少部分的,更多的還是蠻好奇愿意進來。 有位80多歲快90歲的老奶奶,她看得很開心。很有意思,她就一個人撐個傘。因為我們有兩個展廳,一部分是一個開放的祠堂里面討論老的城市空間,就是城市空間現(xiàn)代化。另外一個是討論公共廁所。她兩個展廳都認真地看,看了之后就說:“人只要活得足夠久,什么奇怪的事都能看到。你們這真是天下第一奇事,我這輩子看到的?!?/p> 但她的心態(tài)就很包容地在聊,然后說她要帶她孫子來看一看。她就住在這附近,直到看到到處有我們的海報就過來走一走。她的狀態(tài)很好。 包括我外公外婆也過來看了,看了之后,他們的接受程度也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他們覺得這個事情特別有意思。他也說:“你應該去找找世界各地的廁所來看一看,中國的廁所需要革命一下?!?/strong> 這個話題,每個人都能聊。只要你進來跟大家聊關于公共廁所,每個人在不同的層面,都有話題可以聊。我覺得還挺好的。 甚至連我們街區(qū)的保安都成了我們展覽的粉絲,就很喜歡我們展覽,常常來看。雖然他不一定看懂,但是他覺得有意思。就是我那天看他在門口總是喊人進來看,我說:“你這么喜歡我們展覽嗎?”他說:“很喜歡?!蔽艺f:“你看了嗎?”他說:“我看了好幾遍,每天都要看好幾遍,反正覺得有意思,這個事情你們搞得好?!?/strong> ![]() 崴:雖然在這一期節(jié)目里,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不多,但是我們也聊到了她在策展過程里遇到的各種困難。比如他們只有5天的時間去布展,她每天都早上9點多起來去現(xiàn)場,晚上六七點才能吃第一口飯。展覽一結束,她就病倒了。在布展的前三天,她都一直覺得這個事情搞不成,整個環(huán)境根本沒有一點像是個展廳的樣子。她都不敢給任何人發(fā)邀請函,直到開展的前一晚覺得像個樣子了才開始發(fā)邀請。她還找了自己的朋友來義務幫忙做各種工作,總之,大家都是在用愛發(fā)電,完成了這個展覽。 作為一名從事藝術評論和策展的人,當她發(fā)現(xiàn)了想要引起社會關心和重視的事情時,她找到了一個切入口,就是辦展覽。我問她,沒有她那樣的專業(yè)知識和資源的普通人,可以做一點什么嗎? ![]() 曾卓琪在展覽開幕時致辭 曾:第一點是信息帶來掌控。我自己比較信奉的一點就是你了解越多的信息,你對一件事情的掌控能力越強。做這個展覽我本身也不是一個廁所文化研究者,我也不是一個對女權主義非常有研究的人。 我想我對這些社會議題了解的足夠廣嗎?多么廣才是足夠廣?我足夠公平公正地對待了這些問題嗎?但如果說因為害怕這個就不去做這個展覽,不去寫作,不去表達,我覺得就還挺可惜的。所以信息帶來掌控,就是我希望那些愿意去參與社會討論的朋友在討論之前,首先自己做更多的功課。 然后第二點的話,我覺得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遇到一些事情,你想發(fā)表支持/反對的聲音,你可以去發(fā)表。去積極地對一些事情給予力量也好,給予批判也好,能夠大膽地發(fā)聲,還是挺珍貴。 尤其我這一次很印象很深的是,我做的展覽,我當然害怕它會有不好的意見,我害怕做的不夠好。但收到的很短的一句好的評價,就會讓我有力量以后再繼續(xù)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如果說你還沒有能力去做一些改變,你看到有人在做,你去給他們一些幫助也好,加油也好,其實也是在加速“改變”這件事情的發(fā)生。 ![]() ![]() 崴:我其實還想再加一條,愿意去聆聽和傳播這樣的故事同樣也是在促進改變。比如我也和卓琪分享了上一次來我們節(jié)目作客的龍貓貓的故事,她說—— 曾:我有看你們發(fā)給我的有一個你們的讀者自己投稿的講社區(qū)的。當時我一聽,我就覺得好觸動。有人在做這個事特別好,知道之后我也甚至想要去做。但之前沒有人提,可能也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去做。知道有人做這個事,自己也會被鼓勵到的感覺。 本文配圖由曾卓琪提供,特此感謝 數(shù)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微信公號:Hi放晴公園 微博:@放晴公園 Ins:hisunshinepark ![]() |
|
來自: 呂楊鵬 > 《20210426-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