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彷徨吶喊兩悠悠(2) ——從郁達夫對魯迅的評價看魯迅對郁達夫的影響

 富春少年 2021-04-28

  彷徨吶喊兩悠悠(2)

——從郁達夫對魯迅的評價看魯迅對郁達夫的影響

 

    1936年10月9日,中國的文學巨匠魯迅先生離開了世界。噩耗傳出,郁達夫悲痛欲絕。從此,似乎郁達夫與魯迅的友誼結束了。但實際上,我認為,郁達夫與魯迅的關系決沒有就此斷絕,相反,郁達夫與魯迅的友誼更深厚牢固了。郁達夫當然不再是與魯迅本人交往,而是上升到了一種與魯迅的精神、人格、思想相交融的境界。

    郁達夫在魯迅逝世后的第三天就寫下:“魯迅雖死,精神當與我中華民族永存!”⒁他已清醒地意識到了魯迅精神在我中華民族中的價值。隨后他又寫下了散文《懷魯迅》,他參加了魯迅的葬禮,他看到了那莊嚴肅穆的場面,他說:“這不是尋常的喪葬,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⒂,他感覺到了“這正像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⒃,現象地指出了魯迅葬儀的不同尋常的意義。他認為:“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雹蒸斞妇褪窃谥腥A民族中出現的偉大人物,魯迅將會對中華民族產生巨大的影響:“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們自覺出了民族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的一死,使大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的半絕望的國家?!雹炙詈笫沁@樣描寫的:“魯迅的靈柩,在夜蔭里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雹咨鷦拥氐莱隽唆斞溉怏w雖死,卻使人看見了中華民族的希望。這就鮮明地表達了郁達夫對魯迅懷有怎樣深摯的熱愛與崇敬之情,對魯迅的偉大有著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對魯迅精神作了現象的比擬,是“一片微紅的新月”,它將會越圓滿越皎潔,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

    基于這種對魯迅的理解,郁達夫毫不遲疑地勇敢地宣傳魯迅,對魯迅的思想、人格、文風等作了中肯的論述:“最近故世的魯迅,文章銳利,思想前進,為一般人所敬服,而且永不變節(jié),一生純真,是中國文壇首屈一指的人格高尚的人?!雹厮€作了更具體的闡發(fā):“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以來,誰最偉大?誰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將毫不躊躇地回答:是魯迅?!保?1)他稱贊魯迅的小說“比之中國幾千年來所有著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保?2)他嘆服魯迅的隨筆雜感“更提供了前不見古人,而后人又絕不能追隨的風格。”(23)看到了魯迅雜文的歷史地位。他又指出魯迅雜文的特色:“為觀察的深刻,談鋒的犀利,文筆的簡潔,比喻的巧妙,又因其飄溢幾分幽默的氣氛,就難怪讀者會感到一種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厲的風味?!保?4)精辟地道出了魯迅雜文的潑辣而幽默的風格。郁達夫對魯迅的思想也認識地很深刻:“當我們見到局部時,他見到的卻是全部。當我們熱衷于掌握現實時,他已把握了古今與未來?!保?5)于是郁達夫說:“要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26)把魯迅精神與中國的全部民族精神提到了相同的高度。在這里,郁達夫高度贊揚了魯迅人格的偉大、思想的敏銳和文風的犀利,對魯迅精神已有了深刻的理解與正確的把握。

    正因為郁達夫對魯迅精神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無私的推崇,郁達夫內心的情緒、思想已不能無動于衷了。我們知道,在郁達夫的內心,從少年時代起,就一直燃燒著一股愛國之火,他在上中學時,就參加了學潮,而且當時所有對外的傳單、新聞記事、請愿呈文等大多出自達夫的手筆。在日本留學時期,他寫下了大量小說,在《沉淪》中喊出了“祖國呀祖國!……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的肺腑之言。而此時,他已認識并把握了魯迅精神,使其內心所蘊藏著的愛國之火愈燒愈旺,愈燒愈濃烈,堅決地跳出了個人的小天地,奔向戰(zhàn)斗的生活。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時,他接回了在日本流亡的郭沫若參加抗戰(zhàn)。1937年10月他參加了福州文化界救亡會,并當選為理事長。他發(fā)表了《魯迅先生逝世一周年》(27)一文,指出:“紀念先生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賡續(xù)先生的遺志,拼命地去和帝國主義侵略者及黑暗勢力奮斗?!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去做的。1938年3月郁達夫到武漢,參加了軍委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任設計委員,還參加了中華全國文化界抗敵協(xié)會,并被選為理事。他還親臨抗日牽線臺兒莊、徐州等地勞軍,并到山東、江蘇、河南一帶視察戰(zhàn)地防務,還在文化界人士《給周作人的一封公開信》上簽名,正告周作人不要墮落為民族罪人。這一系列的行動一改過去的消沉氣息,顯示出了一種令人奮發(fā)的魯迅精神。

    1938年底,郁達夫抵達南洋,這不是他退出抗戰(zhàn)陣營,“生同小草思酬國,志切狂夫敢憶家”(28),他雖然有家庭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要到南洋去開辟抗戰(zhàn)文化的大后方,他給南僑的見面禮就是一篇題為《估敵》的時事評論,精辟地分析了抗戰(zhàn)局勢,樂觀地指出了抗日戰(zhàn)爭是民族存亡的長期斗爭,同時呼吁華僑節(jié)省年例的飲宴之資,捐獻祖國,加強抗戰(zhàn)力量,充分顯示了郁達夫抗戰(zhàn)必成必勝的信念。他當然沒有忘記魯迅,仍關心著國內的許廣平及其兒子。他 在《星洲日報》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回憶魯迅》的文章(第一篇已經在1938年8月發(fā)表)。他仍繼承魯迅精神:“魯迅與我相交二十年,就是在他死后的現在,我也在崇拜他的人格,崇拜他的精神?!保?9)其中的“相交二十年”雖不符實情,卻也正可以表明郁達夫與魯迅的交往絕非止于1936年10月,而是一直繼續(xù)下來。魯迅精神已成為郁達夫行動的強大力量,使他的愛國情懷日益深化。郁達夫在《魯迅逝世三周年》上更說明了他對魯迅的懷念程度:“魯迅先生的遺教,已匯成了全集,擺在我們的面前,所以有人說,我們日日可以展誦先生的遺著,便日日可以紀念魯迅……但,我們對一位值得崇拜的對象,總想越紀念越好,越是從各方面來懷念他的人格、思想、行動,越可以勉勵我們自己,安慰我們自己……”(30)所以,郁達夫時時銘記魯迅精神,不停地戰(zhàn)斗,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們跑來跑去,并不覺得是戰(zhàn)時的行役。我只覺得是在做一對犯罪者予以正當懲處時 的助手。這犯罪奸殺的大罪人,這攪亂世界和平的大罪人,不予以正當的懲罰之前,我總覺得是不能平心靜氣地一處安住下來?!保?1)正由于有這種動力在,郁達夫才發(fā)揮出了空前的能量,在南洋星島先后主編或參與編輯了《星洲日報》早版《星辰》、晚版《繁星》、星期刊《文藝》、《教育》、半月刊《星洲文藝》欄等,還有《星檳日報星期刊·文藝》、《星洲十年》、《星光畫報·文藝欄》、《大華周報》、《華僑周報》,還曾在《星洲日報》代主筆,并參加了星華文化界戰(zhàn)時工作團、星華文化界抗敵聯合會等一系列組織,擔任重要職務,還發(fā)表了一系列《戰(zhàn)后敵我的文藝比較》、《敵后的文化侵略》、《“文人”》等抗戰(zhàn)論文,特別是有名的致日本文藝批評家新居格的公開信《敵我之間》,表達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這些行動為宣傳抗日救亡、發(fā)動僑胞支援國內抗戰(zhàn)、為使南洋成為祖國抗戰(zhàn)文化的大后方作出了重大貢獻。

    郁達夫不僅自己懷念魯迅,學習魯迅,還號召大家紀念魯迅,發(fā)揚魯迅精神。1939年10月,他發(fā)起了紀念魯迅的活動,并預先宣布了紀念魯迅的方法:一、在《晨星》上出版紀念專號;二、開一個紀念會;三、與其他團體合作演劇、演講或者募捐送給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他還表示:“魯迅是我們中華民國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文人”,盡管因為時局和環(huán)境的關系,不能鋪張,“但我們的要熱烈紀念他、崇仰他的這一股熱忱,想是誰也深深地感到的?!保?2)從這里可以想見郁達夫的行動已處處與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在10月19日的紀念會上發(fā)表了重要演講,(33)特別強調了要學習魯迅對惡勢力誓死不妥協(xié)的戰(zhàn)斗精神。郁達夫也正是繼承了魯迅的這種精神,才使他寫下了一篇篇“反對妥協(xié)投降,加緊努力為國家為民族的真正解放而奮斗到底”(34)的政論文,發(fā)出了“儒生未必全無用,紙上談兵筆有神”(35),“便欲揚帆從此去,長天渺渺一征鴻”(36)的吶喊。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流亡過程中,他竟然戒掉了他喜愛至極的酒,而在為祖國獨立、人民解放而不懈怠、不懶散地奮力工作。

    郁達夫在過去只是對魯迅的崇敬,而今魯迅精神已與他的愛國情懷融合在一起,使他達到了“革命者”的高度。我認為,魯迅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促成郁達夫在民族危亡關頭思想精神風貌發(fā)生根本轉化的原因之一。從魯迅謝世以后郁達夫對魯迅的評價里可以看出,郁達夫對魯迅精神的深刻理解與精確把握使他的靈魂得到了升華??箲?zhàn)時期,魯迅精神始終與郁達夫的生命融合在一起,即使在日寇侵占星島、真實身份被叛徒出賣、生命危在旦夕之際,仍掩護胡愈之、沈茲九等文化人士迅速轉移,而自己則表示:如日軍“讓我在政治上表態(tài),我的態(tài)度很清楚:第一、擁護重慶;另一條是,反對南京偽政權?!保?7)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對自己生命的在所不惜,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

    如果說魯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那么具有復雜一生而始終保持一顆正直的心靈的郁達夫則是一位杰出的作家。(38)。郁達夫的名聲不是借了魯迅的光而發(fā)亮的,而是郁達夫內心所固有的人格、思想、精神在逐步地、日益地與魯迅精神融合中而發(fā)出光、放出熱的。郁達夫在魯迅生前所作出動對魯迅的評價還只能說是一位正直的文化人對魯迅做人的崇敬,而在魯迅逝世以后,郁達夫的行動之中,處處表現出魯迅的戰(zhàn)斗精神,這正是魯迅精神對郁達夫的人格、思想的巨大影響所在。這是郁達夫精神生活、戰(zhàn)斗生活中所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我們應該重視的。

                                                           1988年2月

注釋:

⑴ 郁達夫《亂離雜詩》第十一首,《郁達夫文集》第十卷第471頁。

⑵ 《郁達夫文集》第四卷第206頁。

⑶⑺(33) 姜德明《魯迅與郁達夫》,《新文學史料》1980年第4期。

⑷ 《郁達夫文集》第五卷第242頁。

⑸ 浙江文藝出版社《郁達夫論文集》第645頁。

⑹⑻ 郁達夫《對于社會的態(tài)度》,《郁達夫文集》第六卷第62頁。

⑼ 郁達夫《贈魯迅先生》,《郁達夫文集》第十卷第276頁。

⑽ 郁達夫《移家瑣記》,上海書店印行版郁達夫著《閑書》。

⑾ 郁達夫《中國目前為什么沒有偉大的作品產生?》,《郁達夫文集》第六卷第212頁。

⑿⒀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郁達夫文集》第六卷第272、273頁。

⒁ 郁達夫《對于魯迅死的感想》,《郁達夫文集》第十二卷第256頁。

⒂⒃⒄⒅⒆ 郁達夫《懷魯迅》,《郁達夫文集》第四卷第162頁。

⒇ 郁達夫《今日的中國文學》,浙江文藝出版社《郁達夫論文集》第705頁。

(21)(22)(23)(24)(25)(26) 郁達夫《魯迅的偉大》,《郁達夫文集》第七卷第27頁。

(27) 《郁達夫文集》第四卷第187頁。

(28) 郁達夫《小草》,《郁達夫文集》第十卷第407頁。

(29) 郁達夫《我對你們卻沒有失望》,《郁達夫文集》第七卷第56頁。

(30)(32) 郁達夫《魯迅逝世三周年紀念》,《郁達夫文集》第四卷第291、292頁。

(31) 郁達夫《必勝的信念》,福建人民出版社《郁達夫抗戰(zhàn)詩文抄》第154頁。

(34) 郁達夫《星華文藝工作者致僑胞書》,福建人民出版社《郁達夫抗戰(zhàn)詩文抄》第228頁。

(35) 郁達夫《讀陳孝威先生〈上羅斯??偨y(tǒng)書〉后感》,《郁達夫文集》第十卷第456頁。

(36) 郁達夫《亂離雜詩》第九首,《郁達夫文集》第十卷第470頁。

(37) 見《郁達夫研究資料(下)》第725頁。

(38) 據許子東,《郁達夫與魯迅》,浙江文藝出版社《郁達夫新論》第213頁。

                                                       作者 蘇立軍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