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收藏丨藏書票之戀

 真友書屋 2021-04-28

藏書票

顧名思義是藏書用的。它是貼在藏書扉頁的畫(通常以版畫為主),起到標記、署名的作用。

Image

藏書票的由來

藏書票本身應(yīng)該屬于舶來品,在中國更為流行的是藏書印。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西洋老式精裝本質(zhì)地多硬而厚更適合貼票,我們的古籍紙薄輕柔更適合蓋章

此外,漢字本身就富于變化,甲骨文、鐘鼎文、大小篆字 、漢隸 、楷書等各不相同,藏書印還分為陽文,陰文或半陰半陽,印章實際是變化無窮的漢字的一種載體。而西方藏書印使用的是幾十個字母組合而成的拼音文字,一般只配有簡單的圖案,有的干脆就印一兩行字,顯得比較單調(diào)。因此西方更傾向于使用加入圖案元素的藏書票以滿足個性化標記的需求。

現(xiàn)在的一般說法是藏書票起源于15世紀的德國?,F(xiàn)存最早的兩張藏書票,一枚創(chuàng)作時間在1450年左右,另一枚約在1470-1480年之間。

前者是一只刺猬銜著一枝花,踏落葉而行,上懸的緞帶上寫有德文“慎防刺猬隨時一吻”,以顯示書籍珍貴,警示偷書之劣行。

Image

刺猬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后者是一位天使手捧盾徽,徽上有一頭似牛又似羊的動物。據(jù)考證這是德國勃蘭登堡家族給一家修道院贈書時專門制作的。

Image

天使捧盾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而盾徽則大有來歷。中世紀的歐洲書籍還是奢侈品,家中有藏書的多是貴族。貴族都有自己專屬的家族標記,稱為族徽。中世紀騎士之風盛行,族徽就以騎士所持的盾牌為造型,是權(quán)力和地位的象征。貴族在使用的物品上都要加上這樣的徽記以示門庭顯赫,書籍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早期的藏書票多以彰顯貴族身份的紋章作為圖案。

Image
英王查理二世的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后來隨著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興起,新興資產(chǎn)階級誕生。藏書不再是少數(shù)貴族的專利,許多中產(chǎn)階級也開始收藏圖書,藏書票也就平民化,由借紋章凸顯地位,轉(zhuǎn)為用圖畫來表示收藏者的個性與喜好。

18世紀,進入繪畫藏書票時期,又稱新美術(shù)時期。該時期表現(xiàn)的主題非常豐富,主流的大致有這么幾類:一是表現(xiàn)票主所從事職業(yè)的特征,如醫(yī)生、律師、畫家、音樂家、作家等等,不用專門查詢姓名生平,就大概可知一二。

二是以人物為主題。既有與宗教神祗相關(guān)的圣像、圣人,來自古典神話或傳說的女神、英雄,也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

Image

《牛津英語詞典》藏書票

(圖源微信公眾號孔網(wǎng)古舊書業(yè))

三是與票主的個人興趣相關(guān),可以是自然風景動植物,也可以是車船建筑卡通畫,喜愛神秘風格的,使用一些抽象符號也較常見。還有的干脆以自己的書齋為主題。

Image

一張以書齋為主題的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總的來說,如果能夠從藏書票中接收到一些票主想要傳達的信息,是十分有趣的體驗。

現(xiàn)代藏書票還有個特點,就是在書票上要標上拉丁文“Ex-Libris”,這是國際通用名稱,意思是“from the books of…”或“from the library of…”,與票主姓名相連,表示來自某某的藏書;因此在使用藏書票的時候,一般應(yīng)當簽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在設(shè)計自己的藏書票時,就把姓名納入其中(這種是更為常見的做法)。而有無“Ex-Libris”也成為藏書票和版畫的根本區(qū)別。

Image

藏書票的制作

聊完藏書票的由來,再來看看藏書票的制作。

版畫藏書票是藏書票中最為正宗、傳統(tǒng)的一類,因而藏書票也被稱為“微型版畫”、“版畫珍珠”等。版畫藏書票多由版畫家制作,通過版來印制。版種從技法上分類包括凸版、凹版、平版、孔版、并用版及其他版。從材料上主要分為木刻版藏書票、銅版畫藏書票、絲網(wǎng)版藏書票等類型。

由于它是一種獨立的藝術(shù)品,并且由版畫家專門設(shè)計并親自印制,所以會有限定印數(shù)。一般印刷10到50幅,多的100幅,超過300幅以上是極少見的,因為如果版印刷次數(shù)過多,印書票就會模糊不清。限量印制正是藏書票收藏價值的體現(xiàn)。

Image

木刻版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從技術(shù)的角度來說銅版材質(zhì)硬,數(shù)量上可以超過100張。石版屬于平版,相當于在石版上畫,沒有凹凸,不存在壓印,所以它可印的數(shù)量有限。藏書票現(xiàn)在一般不會存在贗品,只有印制數(shù)量的問題。有的畫家作品很受歡迎,印的數(shù)量會多一些,可能出第二版、第三版,由市場來決定價格.就像出書一樣,初版最珍貴,比后出版次的價值要高一點。

Image

銅版藏書票(圖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

手繪藏書票就是按照藏書票的格式在小紙張上直接繪畫。由于手繪藏書票都是原作,而藏書票的價值就在于它是否為原作,所以手繪藏書票比較珍貴,不易復(fù)制,有的藏書票還會加印編號。

Image

小荷爾拜因 木刻+手繪  1540年

(圖源微信公眾號孔網(wǎng)古舊書業(yè)

不過藏書票的使用也不會“從一而終”,專業(yè)收藏者會對某某人在某某時期用的是哪一枚/套藏書票有細致研究,所以在收集時,既可以按人劃分,也可以按年代劃分,還可以像郵票一樣按套劃分,只是大部分情況下要集齊某一類別并非易事。記得之前看新聞,荷蘭某藏書票藏家的收藏枚數(shù)以十萬計,需要幾個房間來歸檔。

隨著時代發(fā)展,還出現(xiàn)了機器印制的通用藏書票和通過電腦繪圖制作打印的電腦藏書票。這類藏書票的制作更加簡單、快捷,只是對于藏家來說收藏價值與前兩類相比打了折扣。

Image

藏書票在我國的發(fā)展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兩枚藏書票出現(xiàn)在20世紀初,一枚是宋春舫1914年留學瑞士時請人設(shè)計的“褐木廬”藏書票,褐木廬是宋春舫藏書樓的名字。

“褐木廬”藏書票(圖源孔夫子舊書網(wǎng))

另一枚是關(guān)祖章1910年左右在美國留學時所用,畫面中一位頭戴方巾的書生身處滿壁皆書的書房,在燭火下展卷夜讀。

Image

關(guān)祖章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19世紀30年代初魯迅曾倡導過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指導和影響了李樺、賴少其、唐英偉等一代版畫藝術(shù)家,也間接地影響了他們的書票創(chuàng)作。

魯迅先生本人也收藏藏書票,他的日記對自己的24枚藏品均有記載。他曾說過:“用版畫裝飾書籍,將來一定會成為必要?!?/p>

Image

魯迅收藏的唐英偉的作品,可以看到EX-LIBRIS(圖源參考文獻5)

此外以郁達夫、葉靈鳳等人為代表作家也對藏書票產(chǎn)生了興趣。1933年12月葉靈風在《現(xiàn)代》4卷2期上發(fā)表了題為《藏書票之話》的文章,這是中國第一篇探討藏書票歷史和藝術(shù)特色的文章。文末還附印了自己親手設(shè)計刻制的《靈鳳藏書》書票。魯迅和葉靈風雖在文壇意見相左,對版畫藝術(shù)的喜愛卻是一致。

Image

葉靈風設(shè)計的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中國藏書票的發(fā)展在文學家之間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李樺、賴少其、劉影、劉侖等人都是這個時期開創(chuàng)藏書票的中堅力量。這是藏書票在中國的第一次浪潮。盡管被卷入這一浪潮的只是少數(shù)文藝界人士,但為藏書票在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藏書票在我國大規(guī)模地走向平民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1984年《上海書展》在香港展出前,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的老版畫家楊可揚為書展刻了一枚藏書票,通過機印,在會場上贈予參觀者,很受歡迎。這枚藏書票的構(gòu)思源自楹聯(lián)“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寓意大家都來讀書。

Image

“水清魚讀月”藏書票(圖源百度圖片)

同年3月,中國第一個版畫藏書票研究會在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成立。接著重慶、杭州、大連、南京、廣州、上海、天津、武漢等地組織起了藏書票的團體。各種類型的藏書票展覽和評介藏書票藝術(shù)的文章紛紛出現(xiàn)。自此,藏書票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有興趣也不妨自行設(shè)計和打印一些藏書票,或者在某寶定制金屬印模。金屬印模還可以考慮和火漆印合二為一,在起心玩玩文藝的時候來一把。如果偏好中式藏書印則可以打開自習篆刻的大門,幾枚閑章在手,也是極好的!

參考文獻:

[1] 谷燕. 淺談藏書票藝術(shù)[J]. 大眾文藝(理論), 2009, 21(No.69):112-113.

[2] 黃潤華. 從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看藏書票的發(fā)展[J].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0(04):87-92.

[3] 鄭藝. 藏收票散論[J].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01, 21(5):77-80.

[4] 郭秀霞. 藏書票的藝術(shù)形式及發(fā)展探究[D]. 燕山大學, 2012.

[5] 李允經(jīng). 魯迅和藏書票藝術(shù)[J].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8):60-62.

[6]子安.專訪|子安:藏書票源自西方,但未來的命運也許要靠中國. https://mp.weixin.qq.com/s/tzbGfp-IZaTYK4marTA6Sw.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