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暗、極寒、極遠……太陽系的邊際有什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在2021中國航天大會上透露,中國已經(jīng)啟動太陽系邊際探測工程論證工作。兩艘中國探測器,將分別向著相反方向前進,探索太陽系的邊際空間。 王赤院士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上。 太陽系的邊際在哪? 王赤介紹,太陽由于溫度非常高,會向外“吹”出超聲速的“太陽風”,進而在星際介質(zhì)內(nèi)吹出一個“氣泡”?!?#39;氣泡’的邊緣,我們可以定義為太陽系的邊際?!蓖醭嘟忉尩?。 王赤表示,科學家對于“氣泡”的形狀尚有爭論,主流觀點認為“氣泡”應是一個水滴形,也即一側(cè)是“鼻尖”,另一側(cè)是“尾部”。 目前,國際上僅美國的先驅(qū)者10號和11號、旅行者1號和2號,以及新視野號等少數(shù)幾次任務,在完成預定目標后,繼續(xù)飛向更遠的太陽系邊際進行了一些探測。 其中先驅(qū)者10號和11號,在完成了對主帶小行星、木星和土星探測后, 繼續(xù)飛往更遙遠的深空。由于能源限制,已分別于2003年和1995年與地面失聯(lián)。 而于1977年發(fā)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在完成對木星、土星、天王星和冥王星等的探測后,已先后進入星際空間。 旅行者1號和2號飛行方向示意圖。圖源NASA 2006年發(fā)射的新視野號,已于2015年7月飛越了冥王星及其衛(wèi)星,并于2019年1月近距離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2014MU69“天涯海角”,預計將于2030年前后飛臨太陽系邊際。 上述探測器,除了失聯(lián)的先驅(qū)者10號外,探測方向都是“氣泡”的鼻尖。 王赤介紹,中國將同期發(fā)射兩艘探測器,分別朝向“鼻尖”和“尾部”前進。其中對于“尾部”的探索,將是人類首次對這里進行就位探測。 而飛向“鼻尖”的探測器,也將是首次探測“鼻尖彩帶區(qū)”,而非同旅行者號等探測器,從“鼻尖”側(cè)面擦過。 兩艘中國探測器,將驗證“氣泡”的形狀,并從首尾兩個方向理解太陽風與星際風的相互作用、太陽風的拾起過程,揭示太陽風動力學的演化特征。 此外,它們還將在太陽系邊緣區(qū)域進行“考古”,探索小天體起源、分布和演化,河外背景光等科學問題,開展高能光子探測等空間天文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王赤介紹,兩艘探測器還將“探望”幾顆以中國人命名的小行星,例如“鼻尖”方向的“邵逸夫星”“吳文俊星”,尾部方向的“袁隆平星”等。 【記者】王詩堃 發(fā)自南京 【作者】 王詩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