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內科學》、《中華脾胃病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如何應對胃陰不足型的胃炎。 好多年前,我遇上過一位患者。 這個人啊,男性,40多歲,是一家單位的領導。 人到中年,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唯獨這個胃不好。 他有胃炎,是老毛病了。近些年,逐漸加重,主要表現(xiàn)就是胃里頭隱痛、嘈雜、熱乎乎的,什么都吃不下,稍微吃點飯就飽了,肚子脹脹的,不停地噯氣,動不動還惡心。 另外,整個人口干舌燥,手邊不離水壺,大便偏干。 由于胃不好,此人常年吃不好飯,結果弄得身體消瘦、面色不好,身體疲倦乏力。 看舌脈,發(fā)現(xiàn)舌體瘦小,舌質紅而干,缺少津液。舌苔幾乎是沒有的。 這個人,把手頭能用的胃藥都用了,效果一般。 他問我,他的胃還有沒有救了?是不是將來要發(fā)展成胃癌? 我告訴他,從中醫(yī)的辨證角度看,你的問題屬于胃陰不足。我給你用養(yǎng)陰和胃法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如果不好,就趕緊想別的辦法。 我嘗試寫了一張配伍。什么呢?但見—— 沙參20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雞內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烏梅肉10克,陳皮10克,生甘草3克,竹茹10克。 所有這些,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用。 結果如何?患者用藥以后,就覺得胃里頭特別舒服,不像從前那么灼熱嘈雜了。 后來,再用一段日子,不適癥狀基本消失,于是停藥。據(jù)了解,此人后來又發(fā)作了一兩次。每一次,他都用這個方子自己調治,效果很好。再后來,聽說他的胃病就很少發(fā)作了。 當然,這也離不開人家很強的自制力。此人自從喝上中醫(yī)湯藥以后,把煙酒都戒了,而且?guī)缀醪慌鰺?、烹炸類的食物,堅持清淡飲食。這個毅力,一般人是比不了的。 這里頭有什么學問呢?我給你說說。 其實,我用的方子,不過是借花獻佛而已。它是國醫(yī)大師李振華先生的驗方。 李振華先生,我國首屆國醫(yī)大師稱號獲得者。1924年出生,2017年離世,歷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河南中醫(yī)學院院長。他在脾胃病學領域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 早年,我曾隨老師參加過一次關于中醫(yī)脾胃病診療經(jīng)驗的研討會。會議期間,主辦方下發(fā)的資料里,介紹了李師驗方的精髓之處。我覺得挺好,就收藏起來了。 我給你說說這背后的道理。 其實,上文醫(yī)案里的患者,屬于典型的胃陰不足。 什么是胃陰不足?中醫(yī)講,脾喜燥惡濕,胃恰恰相反,它喜濕惡燥。胃里頭,必須得有陰液。有了陰液,它才能完成對事物的腐熟、消化。這就好比做飯的時候,鍋里沒有水,你怎么做飯???所以,胃陰,是保證胃正常工作的基本條件。 但問題是,有些人,胃陰偏偏不足。尤其是一些老胃病患者,日久容易傷及胃陰。胃陰不足,胃體失養(yǎng),就會胃痛。虛熱內擾,患者就感覺胃里頭熱乎乎、亂糟糟的。陰津不足,虛熱內生,所以患者往往口干舌燥、咽喉干燥、舌體瘦小、舌發(fā)紅而少津。有些人的舌苔,甚至類似地圖舌,有剝落現(xiàn)象。 胃氣主降。如果胃陰不足,胃氣不降,那患者就胃脹、噯氣、納呆、吃一點就飽了,甚至時時欲嘔。 這個時候怎么辦?關鍵就是給胃來滋補胃陰。這是重中之重。 好了,現(xiàn)在看看我借用的,李師的方子—— 沙參20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雞內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烏梅肉10克,陳皮10克,生甘草3克,竹茹10克。 這里頭,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用于養(yǎng)陰滋陰。 白芍、烏梅肉、生甘草,這三味藥酸甘化陰。而且白芍本身還能解痙止痛。 知母,清熱潤燥,可以化解患者胃中燥熱之感。 大隊滋陰要用下去,會不會滋膩?為了防止這一點,用陳皮、山楂和雞內金來健脾、行氣、促消化。 丹皮一味,用于涼血清熱。 由于患者頻頻噯氣欲嘔,所以加一個竹茹。竹茹可以清胃熱、降逆止嘔。如果患者沒有噯氣欲嘔的事兒,竹茹可以不加。 這就是基本的意圖。我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總之,李師的這張驗方,是養(yǎng)陰和胃、理氣清熱的一張配伍。據(jù)我所知,臨證還可以有加減。氣滯胃脹嚴重的,可以加枳殼等。血瘀嚴重的,加丹參桃仁等。伴發(fā)易怒失眠的,加入夜交藤梔子等等。便干的,加火麻仁??傊?,隨癥變化。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鑒、參考。這是我偷學來的一點經(jīng)驗,希望你不要嫌棄。 其實,我們現(xiàn)代人,幾乎人人都有點胃病。我說這話不夸張的。不信你就去醫(yī)院看體檢報告。那上頭提示淺表性胃炎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尤其是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背景下,胃不好,更是許多職場人的通病。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中醫(yī)治療胃病的一些經(jīng)驗、思路作以了解。對一些好經(jīng)驗,我們可以適當學習。 而李師的這張驗方,的確是其中值得效法的經(jīng)驗。它用藥雖然平淡無奇,但是立意和思路十分明確,藥性也相對平和。故而,我建議老胃炎患者,不妨認真收藏此方。必要的時候,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記,它適合的是胃陰不足型。不是這個癥型的人,不要用。辨證要點,如前所述,這里就不多說了。 另外,我跟你說句實話——胃病是自己作出來的,也是靠自己才能養(yǎng)好的。比如說上頭我遇上的那位患者,人家就了不起,知道自己胃陰不足以后,所有可能傷及胃陰的事兒,如嗜好煙酒、辛辣飲食等,都扔下不做了。人家這樣,才有可能把胃徹底養(yǎng)好。如果只顧著用胃藥,不去注意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那你的胃病就不可能養(yǎng)好,用再好的方藥,也是無濟于事的。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
來自: 繁星1 > 《中醫(yī)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