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 批次 | 公布日期 | 所在街道 | 地點 | 年代 | 類別 | 新康花園 | 第五批 | 1989.9.25 | 湖南路街道 | 淮海中路1273弄 | 1934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丁香花 | 第八批 | 2014.4.4 | 湖南路街道 | 華山路849號1號樓 | 1934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黃家花園舊址 | 第八批 | 2014.4.4 | 康健新村街道 | 桂林路128號 | 1862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蒲石公館舊址 | 第八批 | 2014.4.4 | 太平路街道 | 太原路160號 | 1928 | 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
 淮海中路1273弄(新康花園),建于1934年。設計者為英籍建筑師事務所馬海洋行。屬于西班牙式花園建筑。建筑南北貫穿淮海路、復興中路中間。這里原為新康洋行的宿舍,由11幢二層花園公寓住宅和4幢五層公寓住宅組成。建筑立面一層為茶色面磚貼面,二層以上為水泥砂漿抹灰,淡綠色涂料飾面,平屋頂,左右對稱,開窗較大并采用了當時十分前衛(wèi)的轉角窗,具有簡潔的現(xiàn)代裝飾藝術風格。
 由淮海中路一側大門進入寬敞的大弄堂,兩則是一列西班牙式兩層花園公寓,棕色的木頭大門連著幽靜的庭院,被一株株高大的雪松掩蓋著。
 4幢五層公寓住宅座落在復興中路新康花園南門。
 上海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市第一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

丁香花園,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后期起,作為洋務派的首領李鴻章,在上海開辦近化的軍事工業(yè)、紡織工業(yè)及航運業(yè),如江南制造局、機器織布局、輪船招商局等,經(jīng)常住在上海,晚年娶了年輕的丁香為第九房姨太太。據(jù)說丁香的父親是個武官,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時殞命。因為丁香不甘心做小老婆,在天津與合肥時,便與李家門中的人及李的正室不和,李鴻章也知道自己年老,便委托盛宣懷在上海為她置辦一筆不動產(chǎn)。盛氏心領神會便在海格路(今華山路)購置土地2.67公頃,建造了一座新穎的別墅和西式大花園,園內種植了許多丁香叢,甚是高雅。后來人稱為丁香花園。
 園內現(xiàn)為1號樓的房子,是一棟精致的英國鄉(xiāng)村式假三層小樓,紅的木柱與白的欄桿錯落有致,使洋樓掩映在郁郁蔥蔥的花木之中。樓的東面有圓形荷花池和噴泉,南部則有大片草坪和一處中式園林。西式花園別墅的基調,融進了中國南方園林建筑的特色,結合得卻是如此天衣無縫。  丁香花園內的這兩幢樓房,今稱一號樓和三號樓(二號樓為本世紀五十年代所建),建于十九世紀末,系美國著名建筑師艾賽亞·羅杰斯設計。此人是現(xiàn)代化建筑開創(chuàng)者之一,善于將衛(wèi)生、消防、暖氣等新設備與建筑藝術結合。
 丁香花園后雖曾幾易其主,但一直是作為私人府邸。這里曾作為市委機關和招待所,陳賡大將曾在此養(yǎng)病,并在此逝世。如果你夠仔細,那么就能發(fā)現(xiàn)剛剛在央視熱播的劇集《陳賡大將》中,就有不少在丁香花園內實地取景拍攝的場面。改革開放后,1號樓用作老干部活動室。
 丁香花園2007年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升格為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桂林公園(黃家花園),始建于1931年,1934年竣工。原是黃金榮的私人郊居別墅,占地三十四畝。據(jù)資料記載,黃金榮當時的造園意圖是:“為戚友酬酢處,為及門歡敘處,為己身憩息處,故薄具亭臺花木山石之勝,以備來賓觴詠娛情。”園中建筑布局講究自然,與周圍景物渾然一體,其中以“四教廳”、“鴛鴦樓”、“頤亭”(又名“湖心亭”)等建筑尤為突出。

四教廳位于園中央,為四面廳建筑樣式,所以又稱四面廳,取名于《論語.述而》中“予以四教,文行忠信”兩句。所謂“文行忠信”,就是溫文爾雅,德行端正,忠心竭力,誠實可信之意。四教廳是黃金榮組織講學說教、大宴賓客的地方,也是“黃家花園”的賞景中心。廳外四周有“山水”環(huán)抱(如東北角的“普陀山”、西南角的“鳳凰山”、東南角的“假山”和大廳東邊的“南?!?、“鹿亭”邊的逶迤溪流等)。大廳上面巨梁橫空,楹柱粗壯,頂天立地,梁上懸掛三盞西洋銅燈,這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中較為少見。大廳的每扇長門都有精美的木雕,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案描寫的是三國故事人物,可以說每扇長門都是一件工藝美術品。  桂林路128號上海桂林公園
有詳細敘述。 
桂林公園一大看點六角亭上“文行忠信”碑文,背面為:予以四教 文行忠信。 四書六藝曰文,體道于身曰行,盡已曰忠,待物以實曰信。 此石碑估計80年代后新刻的。 臨近上海解放有人帶來過共產(chǎn)黨方面的口信:只要在解放后擁護共產(chǎn)黨,不再和人民為敵,我們一定都能按“既往不咎”的政策辦事,希望你留在上海,不要輕舉妄動。黃金榮瞻前顧后,權衡利弊,也覺得留在上海才是上策。黃金榮叫人寫出一份國民黨財產(chǎn)的報告和四百多名青洪幫頭目的花名冊,交給共產(chǎn)黨作參考,作為將功贖罪的表示,又告誡門徒收斂一些,為自己留條后路,接著命人將黃家花園(今桂林公園)“四教廳”內蔣介石親筆題寫的“文行忠行”匾額摘下砸碎,以示棄暗投明,改邪歸正之意。八年抗戰(zhàn)中,黃將這塊匾額深埋于地下,等待著蔣介石的“勝利”歸來,現(xiàn)在他是不敢做這個夢了。
 桂林公園2004年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升格為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蒲石公館建于1928年,法國晚期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園住宅,現(xiàn)為太原別墅所在地。太原路沿路兩側多為三至四層的新式里弄及花園住宅,如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臺拉別墅、雙梅村、大陸新村、瑩瑞村、友寧村等。漫步其間,你可以看到一幢幢隱藏在弄堂深處的,或獨立、或聯(lián)排式的精巧的小洋樓。屋前都有一塊綠茵茵的草坪或綠樹茂密的庭院,建筑物神采各異,錯落有致。樹蔭掩映著這些被歲月浸染得越發(fā)美麗動人的老房子,時時讓人驚艷。太原路上好象沒有什么商店,于是,便少了許多市井味,而且似乎與時尚無緣,在這條路上漫步,恍若一腳踏進世外桃源,令人塵俗頓消。
 太原別墅是由一幢主樓和四幢副樓組成,周圍是花園,總面積12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占地2050平方米,花園面積8780平方米。原先是法國律師狄百克的私人花園別墅,稱狄百克花園,是狄百克于1928年仿照法國路易十四皇宮建筑設計建造的,是一幢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宮廷式花園住宅,被譽為上海法國式建筑的經(jīng)典之作。據(jù)說這幢別墅的主要建筑材料全是從法國運來的,里面的家具也是法國打造。
 太原別墅主樓共三層,西南朝向。這幢黃墻青瓦的建筑靜靜地坐落在修剪得異常整齊的大草坪上,顯得尤為醒目。草坪上散置著幾只雪白的藤椅和大理石小圓臺,充溢著濃濃的法蘭西情調。建筑底層入口處寬敞的門廊用三根雄偉的多立克柱支撐,門廊上方是露天大陽臺,入內落地長窗的兩側夾墻中有歐洲古典風格的壁爐,煙囪伸出屋面。住宅為四坡屋頂,略陡。
 屋頂前沿口設置了5個巴洛克風格、拿破侖頭盔式的老虎天窗,西北向立面有城堡式圓錐形屋頂,使這幢坐落在城市中心地帶的別墅染上了幾絲莊嚴神秘的色彩。在南面廊柱兩側有一對鎮(zhèn)守的石獅子,為這幢異域風情濃郁的建筑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元素。2014年蒲石公館舊址為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
我的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