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月笙曾說: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三等人,沒本事,沒脾氣;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strong> 漫漫人生,能笑到最后的,往往是有本事,沒脾氣的“頭等人”。 這些人笑對風雨的背后,是他們面對諸事的良好心態(tài)。 遭遇挫折與生活起伏時,能鎮(zhèn)定自如,泰然處之; 前路坎坷與處境艱難時,能心朗如月,超然物外; 人生風雨與丟盔棄甲時,能舍棄癡想,放下掛礙。 將之凝練便是“靜”、“平”、“放”三字。 看懂這三個字,你便會豁然開朗,人生之路也能順風順水。 ![]() 靜 人生起起落落常有,多的是前路難測。 困惑迷茫之時,很多人總會在焦慮、煩惱和惶惶不安之中,不可自拔。 這個時候,內心的寧靜便是帶我們走向豁然開朗的那葉扁舟。 《大學》有云: “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strong> 靜,看似是一種對脾氣的忍耐與控制,實則蘊含著長遠的智慧。 當你靜下來,世間萬物便隨著你也放緩了腳步,留出一隅讓你沉思。 在與內心不斷對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本真與初心,回歸自己的世界,真正從俗塵中解脫。 正如東晉大文豪陶淵明,本想繼承祖父遺志蕩平天下,卻始終郁郁不得志。 在任彭澤縣令時,受不了時時地奴顏婢膝,便辭官歸隱。 靜下心來,他才懂得人生不只有兼濟天下一條路,獨善其身何嘗不是一種選擇。 有這樣一句話: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靜,但安靜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收獲人生的豐富?!?/strong> 心若浮,諸事皆亂。 反之當你能靜觀事態(tài)變遷,便可閑看滄海桑田。 心靜,待事接物就多了幾分從容,遇事就能不急不躁,擁有更多的耐心去思考解決之策。 諸事可解決,事事無煩惱,生活自然也就寧靜美好。 ![]() 平 “人生在世,會遇到一些好事,還會遇上一些壞事。好事承擔得起,壞事也承受得住,就這樣坦蕩蕩做個尋常人也不壞?!?/strong> 作家王小波短短一句話,道盡了人的一生。 生活不是一馬平川,今日順風順水,意氣洋洋,明日就可能時運不濟,落魄不偶。 無論境遇如何,始終保持一份平常心,坦然處之,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遠。 肯德基的創(chuàng)始人,哈蘭·山德士,他的一生可謂傳奇。 16歲的他,報名參軍卻因暈船被提前遣返,之后又被妻子卷走所有財產。 中間幾十年,不僅經歷了車禍,身受重傷,還遭遇創(chuàng)業(yè)失敗,炸雞遇冷。 面對命運的不斷打擊,他沒有沉浸在挫折中郁郁寡歡,而是以平常心處之,不斷嘗試。 終在耄耋之年,大獲成功,開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 世事無常,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是苦是甜,那些生活中的光鮮者之所以勝利,正是源于他們榮辱不驚、從容不迫的平穩(wěn)心態(tài)。 正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strong> 得意時,不驕傲不炫耀。明白今日所得均是過往努力之果,將勝利化作繼續(xù)奮斗的動力,奔赴美好未來。 失意時,不氣餒不頹廢。始終保有內心的安定,不問因果,欣賞過程, 世間成敗,皆是過往云煙,努力過、奮斗過,將其余一切交給時間,清風自會在不遠處徐徐而來。 ![]() 放 什么是放下? 知乎一位網友說:“就是心里沒有這個事情”。 雖只有數字,卻蘊含著處世之深沉原則。 對待困擾之人事,最好的辦法不是逃避,而是放下。 古人云: “君子不貳過,不遷怒。放下才能承擔,空才能有?!?/strong> 過去已經發(fā)生,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一直死攥著,不如趁早放下。 放下不是逃避,而是體會過生活甜苦后明白了個中滋味;是懂得生活是自己在過,好壞均與他人無關。 相反,若事事糾結,人人難放,常常只是對自我的折磨。 就如王家衛(wèi)的電影《阿飛正傳》里,張曼玉飾演的售貨員,被張國榮飾演的風流浪子所蠱惑,和他同居,付出全部真心。 但小混混的人生,沒有忠貞與久伴,放不下的張曼玉,夜夜徘徊街頭,為他黯然傷神,也錯失了真正憐惜她的男人。 人生來往匆匆,你以為的此生最愛,可能只是過客。 不僅感情,世間諸事都是如此。 我們活著,要越活越明白,始終向前看。 放下錯付的情感,擁抱自己的臂膀才寬; 放下無用的爭吵,奔赴未來的道路才闊。 也只有放下,才能從過去的回憶中抽離,從生活的昏暗處自我解放,為現(xiàn)在和將來留出可能。 “世上之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兒,更有甚者,生死也小?!?br> 所謂世界紛繁復雜,說白了均是云云。 看懂這三個字,一生煩惱便解決大半。 靜以待人視物,用平常心看風起風落,放下身外的諸多掛礙。 當生命中有了積極的活力和面對浮沉的張力,便具備了樂觀豁達、與逆境對抗的能力。 生活不易,愿我們都能從傷痛挫折中解脫,到達想要的彼岸,奔赴各自山河爛漫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