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力能與廣東比肩,但我覺得江蘇還是被低估了!這個省很有意思,很多地方不按常理出牌卻能做得很好。 提到江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經(jīng)濟發(fā)達,當然這也沒錯,江蘇的確堪稱我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省份; 2020年,江蘇GDP高達102719億,和廣東一起成為僅有的兩個GDP超過10萬億的??;今年一季度,江蘇GDP達到25878.38億,同比增長19.2%,增速超過廣東的18.6%,同樣是僅有的兩個超過2.5萬億的省。 論總量,江蘇不輸廣東;論均衡和民富,江蘇也能比肩浙江,江蘇的發(fā)達是全方位的,幾乎毫無短板。 然而除此之外,在歷史文化底蘊方面,江蘇也不比河南、山東、陜西等文化大省差,四大古都江蘇也據(jù)其一,南京足以同西安洛陽北京并列,蘇州、揚州、徐州等城市都曾在歷史上留下驚艷的身影與瞬間。 如果說,河南、山東以及陜西代表了華夏文明的過去,那江蘇則是集華夏文明的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于一身,既有古代的婉約,又不缺乏現(xiàn)代的時尚。 好了,一通吹捧之后,說幾個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1.第一,“內斗”卻不影響發(fā)展。 “散裝江蘇”曾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匯,江蘇的散體現(xiàn)在多個對立卻又統(tǒng)一的方面,從全省來說,有蘇南與蘇北之分,有省會南京與其他地市的不對眼;再縮小范圍,哪怕是蘇南地區(qū),南京與蘇錫常之間也會吵吵鬧鬧;繼續(xù)縮小范圍,哪怕是同一個地市,各個區(qū)縣之間也不是一團和氣的。 我們都知道團結力量大,集中力量可以辦大事,把事情做得更好,然而江蘇就比較有意思了,看起來各地似乎都不怎么團結,誰也不服誰,卻在彼此的吵吵鬧鬧中,照樣發(fā)展成為我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省份,并且省內各個城市拿出來都是有頭有臉的,一點也不差。 2.第二,跑得最快的不是“領頭羊”。 正常來說,一省之中省會就是“領頭羊”城市,經(jīng)濟總量最大,發(fā)展得最好,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龍頭城市的責任,引領全省發(fā)展,比如西安、成都、武漢等省會城市,在各自省份的首位度幾乎都超過35%。 然而江蘇偏不。 江蘇省內一幫城市,個個都是頭角崢嶸之輩,又不缺乏實力,南京別說當“領頭羊”了,再往前數(shù)幾年,甚至還當過“小三”;近些年南京奮力爭先,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甚至一舉沖進全國前十,然而首位度也才10%出頭的樣子。 當然,在省內排不到第一,并不意味著南京實力不行,實際上作為四大強省會之一,南京各方面完全能與成都、武漢、杭州等城市比肩,在科教方面擁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985高校,甚至處于領先水平。 3.第三,“另類”的強大之處。 相比其他省份,江蘇在展現(xiàn)自己強大之處的方式上,也是相當?shù)摹傲眍悺薄?br> 對大多數(shù)省份來說,省會通常都是其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然而江蘇另辟蹊徑,在省會南京不比你差的同時,還有一個普通地級市,實力比你的省會更強。 2020年,蘇州成為六座GDP破2萬億的城市之一,放眼全國,所有的省會城市里,居然僅有廣州的GDP比蘇州更高,成都、武漢、杭州都是強二線城市,算是省會城市的第二梯隊,但GDP相比蘇州也處于劣勢。 不僅如此,第三梯隊的鄭州和長沙,近些年崛起勢頭也非常強勁,是僅次于四大省會的明星城市,然而江蘇拿出的,依舊是一個普通地級市,雖然也許鄭長未來的發(fā)展前景更好,但2020年的GDP,無錫還是高了那么一丟丟。 你以為事情到此為止?不好意思還沒完。 西安、福州、濟南、合肥等城市,20年GDP同時破萬億,一時間風光無兩,號稱“四小省會”,堪稱省會城市第四梯隊;江蘇依舊不按套路出牌,拿出的還是一個普通地級市。 今年一季度,南通實現(xiàn)GDP2516.1億,名義增速達到23.9%,增量高達485.32億,這是個什么概念?同樣是一季度,GDP規(guī)模更大的鄭州增量才500億,而對鄭州來說這個增量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 四小省會里已經(jīng)有兩座城市公布了一季度GDP,其中西安2459.94億,增量364.29億,福州2238.27億,增量399.33億。 從近幾年開始,南通的發(fā)展猛然提速,江蘇對南通的支持也不遺余力,再加上靠近上海的區(qū)位優(yōu)勢,也許很多人更看好四小省會,但南通的發(fā)展?jié)摿σ膊豢傻凸?;而按照這個增速,南通全年GDP也非常有可能力壓西安福州等四小省會。 一個西北大區(qū)中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一個第三經(jīng)濟大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一個屢次叫板南京的長三角副中心,一個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省份的省會,而江蘇拿出的,僅是省內排名第四的普通地級市。 猶如高手過招,無論來者何人,總能在談笑間輕易勝出,而且從未拼盡全力。 這就是江蘇,一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武林高手。 |
|
來自: YSPbeing > 《區(qū)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