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用腸道菌群重建來針對性減少炎癥因子、改善糖尿病人血糖等指標以來,取得顯著效果,平均降低血糖20%以上,顯著減少用藥與胰島素。但是,針對不同病人的效果也是有差異的,病程短、偏胖的病人效果更好,逆轉(zhuǎn)機會更大;病程長、胰島功能差、一型成人糖友效果差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與炎癥因子在這些糖尿病人中的嚴重程度與影響有關(guān)。最新的德國研究也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糖尿病人的炎癥因子水平不一樣,胰島素抵抗人群(肥胖為主)的最高,嚴重的胰島素缺乏人群(偏瘦,但是沒有免疫異常)最低,這也是與我們重建的經(jīng)驗比較符合的,有科學(xué)指導(dǎo)價值。 一、炎癥因子與糖尿病 慢性炎癥日益成為醫(yī)學(xué)研究的重點,很多血液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疾病很多與炎癥因子有關(guān),比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慢阻肺、關(guān)節(jié)炎等等。我國復(fù)旦大學(xué)內(nèi)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胡仁明教授經(jīng)過長期研究也指出,2型糖尿病、單純性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是一類疾病,都與巨噬細胞極化引起的炎癥因子超標有關(guān),命名為代謝性炎癥綜合征,腸漏、腸道菌群紊亂與內(nèi)臟脂肪超標是這些炎癥因子(游離脂肪酸、內(nèi)毒素)主要來源。 二、不同糖尿病人的炎癥標志物有差異 為什么同樣的干預(yù)手段,不同病人的效果會有差異呢?因為炎癥標志物水平不同。德國糖尿病中心(DDZ)的德國糖尿病研究(GDS)的一項新分析調(diào)查了炎癥生物標志物中各個糖尿病亞組之間的差異,他們測試了414名患者中的74種炎癥標志物指標。測試的糖尿病人分為五個亞組: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糖尿?。⊿AID,21%,一般是1型糖尿?。?、嚴重的胰島素缺乏型糖尿?。⊿IDD,3%,一般偏瘦糖尿病,胰島功能差)、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性糖尿病(SIRD,9%,一般肥胖2型糖尿?。⑤p度肥胖相關(guān)的糖尿?。∕OD,32 %,一般輕度肥胖2型糖尿?。┖洼p度與年齡相關(guān)的糖尿病(MARD,35%,主要是老年2型糖尿?。?。研究發(fā)現(xiàn),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性糖尿病人的炎癥標志物最高,嚴重的胰島素缺乏型糖尿病人的炎癥標志物最低。也就是說,抗炎對于偏胖糖尿病人效果更好,對于偏瘦的人效果差一些,這也是與我們腸道菌群重建的經(jīng)驗吻合的。 三、糖尿病人怎么減少體內(nèi)炎癥因子? 1、不吃垃圾食品,比如精加工食物、飲料等等; 2、減少紅肉的攝入; 3、素食為主,營養(yǎng)均衡,每天蔬菜500克以上; 4、多吃全谷物,每天膳食纖維攝入量25克左右; 5、改善腸道菌群,補充膳食纖維和益生元,合理攝入益生菌; 6、合理運動,減少內(nèi)臟脂肪,不要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 7、不要濫用抗生素與西藥,減少對益生菌危害; 8、不要酗酒與服用刺激性飲料(特別是果葡糖漿飲料),減少對腸道黏膜危害。 因此,對于大部分糖友來說,抗炎是關(guān)鍵,減少炎癥因子,血糖自然會改善,健康也會持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