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阿司匹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可能很多朋友正在吃這個藥。不得不說,阿司匹林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藥,起初被廣泛用于解熱鎮(zhèn)痛,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藥物,發(fā)揮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患者對阿司匹林副作用的擔心從未消除,其中患者最擔心的藥物副作用就是腦出血。
張某,62歲,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長期吃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降壓藥苯磺酸氨氯地平、降脂藥瑞舒伐他汀等藥物,堅持用藥已有5年時間。平時沒有太多不舒服的癥狀,只是偶爾感到頭暈、頭痛,不影響正常生活,張某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就在上周三,悲劇發(fā)生了,早上起床后不久,張某突然感到頭部劇烈疼痛,并伴惡心、嘔吐、口角歪斜等癥狀,兒子見狀立即撥打了120。入院后行CT檢查,被確診為腦出血,病灶部位位于基底節(jié),出血量較大,達到了55毫升,并且引起腦疝,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腦出血事件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和張某有著同樣經(jīng)歷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在看到類似案例之后,會把矛頭指向阿司匹林。這是因為,關于“長期吃阿司匹林會導致腦出血”的言論層出不窮,大家對阿司匹林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長期吃阿司匹林真的會導致腦出血嗎? 答案是:有可能!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就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血小板有凝血作用,阿司匹林在改善血流的同時,可能會造成血液不易凝固,增加腦出血的發(fā)生風險。 但是,阿司匹林引起腦出血的風險和劑量有很大關系。實驗表明,長期服用大劑量阿司匹林(大于325mg/天),腦出血發(fā)生風險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不超過150mg/天)時,腦出血發(fā)生風險只增加了萬分之二。阿司匹林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時,常用的劑量是50~150mg/天,這個劑量引起腦出血的風險非常小,和服藥的好處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對于已經(jīng)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長期吃阿司匹林可以減少疾病再發(fā),穩(wěn)定病情,避免疾病加重,預防心梗、心絞痛、腦梗、猝死等危險事件的發(fā)生。對于心腦血管高危人群來說,長期吃阿司匹林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 所以,只要遵醫(yī)囑正確服用阿司匹林,就無需擔心藥物引起腦出血。上述案例中的張某,之所以會發(fā)生腦出血,和阿司匹林沒有關系。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1. 罪魁禍首——高血壓 張某患高血壓已經(jīng)有10年的時間,但是5年前才開始吃降壓藥,而且用藥不規(guī)律,吃一天停幾天,血壓長期不達標。高血壓是腦出血的“罪魁禍首”。長時間的高血壓容易導致腦內(nèi)的小動脈發(fā)生病理性改變,使得血管壁變硬、變薄、變脆,并可以形成微小動脈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血壓劇烈升高,很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 2. 兩大幫兇——天氣寒冷、情緒激動 天氣寒冷和情緒激動是腦出血的危險因素。冷空氣會刺激血管,引起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和脆性增加,導致血壓升高,造成血管破裂。情緒激動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外周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血壓水平升高,增加腦出血發(fā)生風險。 近來,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斷崖式降溫,北方地區(qū)最低氣溫已經(jīng)達到-10℃,張某早上七點起床后便下樓活動,此時室外溫度大概是-9℃,過于寒冷。外出前,張某和老板爭吵了幾句,情緒有些激動。天氣寒冷和情緒激動,成為了腦出血的“幫兇”。 |
|
來自: 超淡定 > 《醫(yī)學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