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河上屋脊,家家有谷吃。 2、上山日頭下山馬。 3、天有日月,人有雙目。 4、月越亮,星越稀。 5、二十邊邊,月起兩更。 6、三十夜里無(wú)月亮。 7、初五初六月起一把弓。 8、一青一黃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 9、天篷罩,一下兒亮。 10、二十四五,起放水牯。 11、十五十六,兩頭出頭。 12、十七更前,十八更后。 13、初七初八月半邊。 14、初三初四蛾眉月。 15、三十初一,日月走一起。 16、上弦半月圓,下弦圓半月。 17、十五十六月團(tuán)圓。 18、天有三辰,地有五行。 19、天上群星皆拱月,地上無(wú)水不朝東。 20、眾星朗朗,不如孤月明。 21、天明之前更黑暗,太陽(yáng)落山有返照。 22、銀河朝南北,雨來(lái)如桶倒。 23、天河迭壩,不陰就下。 24、二十二三,月亮拐彎。 25、二十八九,月亮牽著太陽(yáng)走。 26、月亮落五不落六。 27、日中則損,月滿則虧。 28、二十四五,月出正南。 29、十八九,坐到守。 30、小二**,月牙冒尖;大二大三,月出一竿。 31、大旱三年,日頭還是寶。 32、上晝下晝,太陽(yáng)一溜。 33、初三月兒彎,十五月兒圓。 34、十三十四像盤子。 35、天不得時(shí),三光不明;地不得時(shí),萬(wàn)物不盈。 36、虎頭犬尾身是羊,身子一丈二尺長(zhǎng),二十四要肋巴骨。 37、十九二十,月起亥時(shí)。 38、二十五六,清晨套牛。 39、十一十二缺不多。 40、二十七八,雞啼月發(fā)。 41、十七十八,月起更發(fā)。 42、初一不見(jiàn)面,初二一條線。 |
|
來(lái)自: 秋琰 > 《諺語(yǔ)常識(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