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譯讀: 德行層次高的人,從不在外在上表現(xiàn)出德行高尚的樣子,這才是真正的有德。而那些德行層次比較低的人時時表現(xiàn)出不失德的樣子,甚至處處去標(biāo)榜自己是有德的人,這是無德的表現(xiàn) 上德無所表現(xiàn)不故意表現(xiàn)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現(xiàn)并故意表現(xiàn)他的德 推崇行仁的人有所作為,但是不存在任何目的。推崇行義的人有所作為,但存著一定目的。推崇行禮的人有所作為,而得不到響應(yīng)·就開始強迫別人來響應(yīng) 故失去了道,才去講求德;失去了德,才去講求仁;失去了仁,才去講求義;失去了義,才去講求禮,禮的出現(xiàn),使忠信淪于澆薄,也是大亂的禍?zhǔn)?br> 以前的有識之士,把握“道”的浮華外表,其實正是愚昧的開始,;大丈夫應(yīng)該本份敦厚,存心樸實,不要居于淺薄與浮華`,所以要舍棄澆薄虛華而采取腳踏實地的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