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從一個人內(nèi)在的德智修養(yǎng),到外發(fā)的事業(yè)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nèi)在的德智修養(yǎng)。 節(jié)選自儒學經(jīng)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這是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全文 意思是:從一個人內(nèi)在的德智修養(yǎng),到外發(fā)的事業(yè)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nèi)在的德智修養(yǎng)。 節(jié)選自儒學經(jīng)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這是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
來自: 孫行悟空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