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今天我們一提到文化大師余秋雨的時候又是怎樣呢? 一提起余秋雨,我就想起蘇東坡的洗腳水,印象太深了。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描述有人給蘇東坡的洗腳水加了點溫水,“他們比研究者們更懂得蘇東坡的價值,就連那盆洗腳水也充滿了文化的熱度”。余秋雨洋洋灑灑一大篇就是為了痛斥小人,“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span> 后來余秋雨講蘇東坡的時候溫情脈脈講,“我們有可能不認識文化颶風和文化巨人,但是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多在別人的洗腳水里加一點溫度的人”。在當代文壇里,像余秋雨這么會煽情的沒有幾個。 可是當我們看到汶川地震后余秋雨的《含淚勸告災民》公開信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余秋雨有多煽情就有多矯情,怪不得方舟子都說,“實在是因為受不了那股矯情味兒”。陳丹青認為,余秋雨就是一個“官員”,或者“文化學者”,他用“無恥”二字來形容余秋雨。 蘇東坡是千年的文化巨人,余秋雨是當代的文化大師。蘇東坡與余秋雨之間的距離,難道就是隔著一盆充滿文化熱度的洗腳水嗎? 1992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橫空出世,大文化散文模式讓人耳目一新,臺灣作家白先勇說:“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詩人余光中驚嘆:“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鐘書之后,出了余秋雨”,金庸更是把魯迅和余秋雨相提并論。 余秋雨的文學成就有目共睹,散文史上肯定少不了這一頁。余秋雨和蘇東坡之間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余秋雨只看到了蘇東坡的洗腳水的溫度,看不到文人的骨頭。 余秋雨在《中國文脈》里說,“蘇東坡更重要的貢獻,是為中國文脈留下了一個快樂而可愛的人格形象”。如果說快樂可愛,那么漢朝的東方朔豈不是更滑稽詼諧,可是漢武帝始終視為俳優(yōu)之言。余秋雨讀得懂蘇東坡嗎? 余秋雨遠遠不如林語堂看得深刻,“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痹谶@個基礎(chǔ)上,林語堂才說,“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位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林語堂點出了蘇東坡的高貴之處,在逆境中始終保持堅貞氣節(jié)和獨立人格,決不隨波逐流。 余秋雨講文化有個特點,滔滔不絕長吁短嘆文化的命運,華麗辭藻的背后卻是缺乏人文精神的深度。余秋雨講蘇東坡老是糾結(jié)于小人的迫害,卻看不到蘇東坡的偉大人格。蘇東坡的人文精神是什么呢?關(guān)注民生,為民請命。蘇東坡一肚子的不合時宜,敢說真話實話,“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蘇東坡堅持民本主義,無論身在何地都在想著為百姓做事,在民生、教育、醫(yī)療、慈善上都做出了創(chuàng)舉。蘇東坡不會玩什么含淚勸告之類的把戲。 王國維在《文學小言》說“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這句話說得很明白,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他們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單純是作品,更是人格。 余秋雨與蘇東坡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人格。 當代文壇有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余秋雨成了文化圈知識界的公敵,王朔說余秋雨冒充文人,韓寒說這人太油頭粉面,易中天暗指余秋雨是天下第一傻,梁宏達說他“此人虛偽至極”,梁文道則說他“矯揉造作”。余秋雨自己都感嘆,“余秋雨這仨字,成了這片土地上啥樣的閑夫走卒都能過來咬一口、啄幾嘴、又能以此度日的三字訣”。 余秋雨最喜歡稱贊君子,批評小人。余秋雨寫了篇《君子之道》,分別講述了君子懷德,君子之德風,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蕩蕩,君子中庸,君子有禮,君子不器,君子知恥。余秋雨不懂得,中國人不怕真小人就怕偽君子,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余秋雨是不是君子呢? 余秋雨被官方授予文化大師以后,人氣爆棚炙手可熱,各種電視臺、雜志報刊、舞臺慶典、歌舞晚會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余秋雨曾被卷入過“詐捐門”、“首富門”、“大師門”、“深圳別墅門”等等,絲毫不影響那種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余秋雨霸氣,拒絕承認文章中的錯字和常識性錯誤。余秋雨神人,夸口3個月通讀完了《四部備要 》、《 萬有文庫 》 。余秋雨離婚,拋棄妻女,婚外戀黃梅戲演員馬蘭。余秋雨做作,張嘴離不開文化可是沒有什么內(nèi)涵,只是概念和辭藻的堆砌。 余秋雨經(jīng)常言稱自己要封筆“歸隱”,但每次在宣布封筆之后,他都有新作面世,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商業(yè)秀了。君子一諾千金,余秋雨這一諾多少金呢? “目無貴賤,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余秋雨有大師稱號,還有澳科大榮譽博士稱號,自稱與袁隆平一起獲得這個稱號感到很興奮。 “以平常態(tài),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這是余秋雨說給別人的雞湯,自己心態(tài)早就膨脹了,“我應邀書寫的名勝題額不計其數(shù)”。 余秋雨效法先賢,為鐘山風景區(qū)書碑文一篇,結(jié)果寫得是不倫不類,成了一大笑話。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生表示,“余秋雨的鐘山碑文,刻在石頭上,但我希望周圍雜草速生,藤蔓瘋長,將其遮蓋;如果石質(zhì)疏松,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 今天再讀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感覺挺別扭的,余秋雨老想著給人家的洗腳水加點溫度,在災難面前卻丟失了人性的溫度。偽君子不適合解讀千古英雄蘇東坡,因為讀不懂文人的氣節(jié)和操守。 “士知皆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如果士人的風骨和血氣都沒有了,國家還有什么希望呢? |
|
來自: 杉鄉(xiāng)文書閣 > 《社會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