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 人說,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失去傾訴欲。早年的我們,話題打開總是有說不完的題材,和兄弟徹夜推杯換盞,暢談理想與人生??墒牵搅四硞€年紀,似乎我們突然間失去了傾訴的欲望,發(fā)現(xiàn)能夠陪我們徹夜聊天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 有時覺得說了也沒用不如自己消化,有時字打了一半又全部刪除,還有一些時候語音發(fā)出去又撤回,總覺得太矯情。那個心情寫在臉上,開心喜愛分享,難過需要傾訴的年齡,似乎已經(jīng)遠離??偢杏X說了不一定有人想聽,也沒人懂,于是慢慢學會了沉默。 生活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失去傾訴欲,在孤獨中勇敢,在沉默中堅強,或許正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壹 你的生活別人未必想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與喜悅,你覺得好的別人不一定覺得好,你感到有趣的別人未必也有趣,生活中往往就是這么的戲劇化。記得在年輕的時候,我身邊有個人總是喋喋不休地講述他身邊的人與事,但我又不認識對方,所以常常對他講述的故事索然無味。因為沒有感同身受,各自的生活場景也不同,就缺少共鳴點。正如婚姻,看著別人的幸福未必就是真的,婚姻好比一雙鞋子,合腳不合腳,只有自己最清楚。 人與人之間有著或明或暗的界限,這是生活的常態(tài)。沒有誰能夠輕易走進別人的內(nèi)心,也沒有誰會為他人的情緒永久買單。在現(xiàn)實生活里,凡是對你的私生活感興趣的人,不是想追求你的異性,就是暗自羨慕你的同性。人一旦開始不斷八卦另一個人的私生活,就是在心里承認對方比自己過得好。 在別人的傾訴中饒有興趣地聆聽,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對方說什么話永遠和自己有關,希望得到的反饋也和自己有關。失去傾訴欲,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煩心事,沒人管你這檔事。成熟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希望別人來分擔你的生活瑣碎是多么愚蠢,得不到回應的熱情,就要懂得適可而止,有時沉默反是美德。 貳 誰都沒有義務要替誰負重 傾訴,只有身邊有真正關心你、疼愛你的人,才有意義。失去傾訴欲,是從別人不理解開始的。你說你苦,他說生活沒有不苦的;你說你累,他說死人才不累;你說你窮,他不窮也哭窮。有些事,不說覺得憋屈,說了得不到理解,又覺得后悔,所以要學會默默承受。沒有親身經(jīng)歷,就談不上感同身受;沒有切身體會,就不能將心比心。 誰都希望,難的時候有人幫,累的時候有人靠,苦的時候有人問,可惜,誰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誰都希望傷的時候有人疼,痛的時候有人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時間陪你。 有些事自己清楚就行了,沒必要找誰傾訴,也沒必要向誰抱怨。與其徒增別人的煩惱,不如自我消化;與其唉聲嘆氣,不如用努力撐起;與其傷心流淚,不如用微笑代替。況且,人生原本就是自己的,誰都沒有義務要替誰負重。 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真正能做到“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雙親。坦白地講,世界上就是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等著看別人的笑話。所以,一些事情只能自己咬咬牙,挺一挺就過去了;有一些話,只適合爛在肚子里。 成熟的我們懂得了,時間和沉默是治愈一切傷痛的良藥。不如把滿腹心事、滿心委屈,用時間來淡化,用沉默來消化,不抱怨、不打擾別人,自我吞咽,是每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終有一天,一切都會隨風而逝,你會在沉默里釋然。 叁 總有些人會漸行漸遠 人與人之間漸行漸遠,使人們逐漸失去傾訴欲。無論多深的友誼,也架不住時空的距離和心的遙遠。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際遇和生活經(jīng)歷,再也說不到一起去,你終于明白,再也回不去的從前,會話不投機半句多,傾訴欲也灰飛煙滅,于是,你就會變得沉默了。 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體驗不同,這些閱歷會帶來了不一樣的成長,就像大樹生出了不同方向的枝芽。之后疏遠的你們,是因為不同的經(jīng)歷在時間上的累積,已經(jīng)導致在對待同一個問題有了不同甚至相斥的見解。 即便是大學時無話不談的好友,畢業(yè)后分開了,如果身處兩個城市,物理上的距離會讓彼此漸行漸遠。要知道,身體上的親近,才能帶來心理上的接近。當朋友或同學間生活環(huán)境不同,互相之間交流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某一方不愿意這樣做,或者覺得不值得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漸行漸遠了,大可不必糾結與此。 如同,當我們邁入人煙越來越稀少的森林,我們的人生注定會和從前的朋友疏離。但是也必定,會有下一個你的摯友,在你邁入森林的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著和你同樣的步調(diào)。于是,有人漸行漸遠,也有人會漸行漸近,那個注定要和你相遇的新朋友,會來到你的面前。所以我們要淡看人生的漸行漸遠,沒事各忙各的,成熟就是你在沉默中,寧靜又安詳。記得朱自清在《沉默》中說: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 肆 欲訴無人時請自我救贖 奧黛麗·赫本的遺言:“人,最重要的是,有能力自我修復,自我復活,自我救贖,永遠不要指望任何人?!笔A訴欲,因為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明白:學會自我治愈,自我承擔,在孤獨中成長,在沉默里堅強,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如果你遭遇了人生困境,受到了某種打擊,精神陷入迷茫之中,與其讓那些心酸痛楚、迷茫惆悵憋在心里,不如換一個方式。比如每當有不愿訴說的心事,身邊又沒個親人,就把心事寫在私密日志里,跟自己聊聊,在文字中釋放了情緒。這并不難,可以隨手寫寫你的喜怒哀樂,可以隨手寫寫你的所見所聞,自愿選擇給人看不看。寫出來的好處是既釋放了情緒,又不麻煩人,省去了很多尷尬。 在此期間,還要堅持讀書和鍛煉身體。運動的樂趣在于,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塑造漂亮的體型,還能讓人幸福愉悅。很多長跑運動員都說跑到一定程度時,忽然覺得內(nèi)心安靜,忘卻自我,有一種祥和愉快的感覺。或許,當你大汗淋漓之后,會頓時令你豁然開朗,換一個心境覺得一切的事都不是個事。 讀書則是在思考著放松,當一個人沉浸在書中的世界,會忘了一些不快與傷感。想象一下,在周末時分,曬著太陽、品著香茗,手拿一本心愛的讀物,打發(fā)整天的美好時光是多么地愜意。書如一縷陽光,能驅散你心中的黑夜,并讓你疲憊的身軀與心靈得以安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