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醬。聊一聊中國歷史,古典文學(xué)。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是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的經(jīng)典名作,用來表達了對故友的思念之情。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運用了跟《玉蝴蝶》最后一句同樣的意境,表達了對淪陷故土的思念。更加具體的,在文末會提到。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宋·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fēng)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fēng)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放眼望去,雨停云散,我靜靜地倚靠在闌干上,目送著秋日的陽光消逝。 從“目送秋光”中的“秋”字可以看出,這首詞的季節(jié)是在秋季。再加上下一句的“晚景蕭疏”,可以知道時間是在一個秋天的傍晚。 “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傍晚的景色蕭瑟疏離,足以讓人產(chǎn)生宋玉那樣的悲秋之情。 “水風(fēng)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水面上微風(fēng)輕拂,蘋花逐漸衰老,月光下露水冰冷,梧桐樹葉逐漸變黃飄落。 這一句是純寫景,構(gòu)造了一個凄涼蕭瑟的意境。恰好呼應(yīng)了前面的“晚景蕭疏”四個字,“蕭疏”是個抽象的形容詞,而這句“水風(fēng)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則是把究竟怎么蕭疏給具體寫出來了。 “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strong>——眼前的景象令人傷感。我的故人在哪里呢,他不在我的眼前,我的眼前只有無邊無際的茫茫煙水。 這一句中包含了本詞所抒發(fā)的主要情感,那就是對故人的思念。 緊接上闋末句的“故人何在”,下闋的第一句立馬追憶了與故人之間的往事,那就是“文期酒會”,相約飲酒賦詩的聚會。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fēng)月,屢變星霜”——我們相約飲酒賦詩的聚會還歷歷在目,令人難忘,只可惜分別之后再也未曾這般相聚,簡直就是辜負了那些風(fēng)月美景,時光也就這樣年復(fù)一年地過去了。 古時候認為星辰轉(zhuǎn)一周是一年,而且寒霜是每年降一次,因此,“星霜”指的就是一年。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天高海闊,山高水長,不知道哪里才是你居住的地方。 “瀟湘”在這里指思念之人居住的地方。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我與故人相隔遙遠,憑借那雙飛的燕子,應(yīng)該也是很難傳遞信件;對著傍晚的天際,看到歸來的航船,也只是徒勞一場,因為船上沒有我所思念的人。 “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我心情沮喪地看著眼前的景象,耳邊傳來失群孤雁的悲啼聲,不知不覺中,夕陽漸漸西下了。 詞人之所以長久佇立在夕陽中,是因為他完全沉浸在對故人的思念之中,無法去考慮別的事情。 辛棄疾也曾用夕陽和斷鴻之聲的意象,表達過思念之情。他的名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有一句是“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句詞中,辛棄疾抒發(fā)了自己對于淪陷故土的思念之情。 柳永從二十多歲起,屢次科考,屢次落第,仕途可謂十分不順。多次失敗后,他離京開始了自己的漫游羈旅生活,這首《玉蝴蝶》就是他到達湖南后寫的,其中樓很可能就是岳陽樓,其中的水很可能便是洞庭湖。 柳永年輕時喜歡縱情聲色,結(jié)交好友。如今,他孤身在外,京城的好友也不知身在何處。他也只能在字里行間懷念故人了。 本文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刪除。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