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做人,要看重“面子”。 因為要面子,人和人相處就有互相默認的底線,大家就有敬畏,做事就有尺度,說話就有分寸。 有一個廠長到車間檢查工作,看到一個小組的工作有缺陷,就厲聲訓斥小組長。 令他沒想到的是,平日里非常聽話的小組長居然當眾反駁,絲毫不退讓。 事后,小組長私下對廠長道歉,說出了自己的不滿,畢竟作為組長,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被訓斥,以后很難去領導組員。 最后,廠長也覺得自己方法有些欠妥,也與組長道了歉。 做人一定要面子與自尊,同時也要給別人留面子。 因為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三國時期的楊修,屢次不顧及曹操的面子,出言不遜冒犯曹操。 曹操夢中殺人,醒來后流淚懺悔,楊修卻說:“不是主公在夢中,而是我在夢中”,暗指曹操故意裝睡,殺死了侍衛(wèi)。 當曹操將口令改為“雞肋”的時候,他又一語道破:“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span> 楊修聰穎過人,能屢屢猜透曹操的心思,遺憾的是他不懂得給曹操留面子,屢屢挑戰(zhàn)曹操的底線,讓曹操下不來臺,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 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給別人留面子,其實就是給自己留后路。 ![]() 做人,要有里有面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與人打交道,一定要懂得“留面子”。 曾國藩也說過:“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兩分面子。” 別人有面子,也是自己有面子,所以別輕易讓人臉上“掛不住”。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有兩個兒時玩伴先后去京城投奔他。 第一個人見了朱元璋,說:“我主萬歲,當年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依稀記起了當年的事情,就封了他一個官。 第二個人見到朱元璋,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我們兒時搶著吃還沒煮熟的豆子,結果撒了一地,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子吃,卻被紅草卡住喉嚨,還是我出的主意……” 沒等他講完,就被拉出去斬了。 《一代宗師》里就有句臺詞: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span> 一個人要想有“面子”,其實重要的還是在于“里子”。 畢竟“面子”終究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是否有“內在”才是是否有面子的最終標準。 其實,真正的面子,是一種責任。 正視自己,提升內在,才是保住面子的最好方式。 只有理解了這一點,你才是成熟的社會人。 ![]() 永遠不要歧視“要面子”的人,因為我們都需要“面子”。 我們需要面子,這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一部分。 因為面子是一個人自尊和尊嚴的體現。 面子,是一種人身屬性的表達,更是表達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方式之一。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關于“面子”,總是與一個人的人格、自尊、榮譽、威望等緊密聯系在一起。 面子是個體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建立和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因素之一。 《弟子規(guī)》里,有這樣一句話:“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span> 一個人最大的修養(yǎng),就是要懂得給別人留面子。 面子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形象,更反應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可即便如此,請不要為了面子而活受罪。 面子,是你的資本和能力所致。 初級的人,用面子換面子;中級的人,用面子換資源;高級的人,用面子換價值。 作為一個成熟的人,爭取面子的價值,才是我們的目的。 為人處世,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在人際交往中無往而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