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26年,長安街頭人聲鼎沸,名臣主父偃被公開斬首。臨死前,他淚流滿面仰天長嘆道:“我替陛下建奇謀,平天下,竟落到如此下場,恨沒聽孔車的話!”說完,劊子手屠刀重重落下,主父偃人頭落地。 主父偃是西漢初年著名的謀士,漢武帝的寵臣之一。他臨死前的遺言說是悔恨,但卻讓人覺得充滿怨氣,似乎在控訴漢武帝卸磨殺驢,并感嘆命運的不公。那么,主父偃被殺到底冤不冤呢?其實,一點也不冤。 這還要從主父偃的生平說起。主父偃出生于齊地一個貧寒家庭,從小刻苦鉆研“長短縱橫術(shù)”和“易經(jīng)春秋百家”,但由于性格孤傲,在齊地游學(xué)時,經(jīng)常遭到儒生排擠。一氣之下,主父偃來到長安尋找機會。 經(jīng)過機緣巧合,主父偃見到了漢武帝,并用一番高談闊論將其征服,漢武帝激動地拉著主父偃的手說:“何相見恨晚也?”從此主父偃飛黃騰達?!吨悄摇酚涊d:“數(shù)上書言事,遷謁事、中郎、中大夫,歲中四遷?!?br> 主父偃如坐火箭般升官,儼然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但這還不夠,讓主父偃真正走上人生巔峰并名垂青史的,是他給漢武帝出了一個主意。這個看似簡單的主意,竟被后世稱為“千古第一陽謀”。 原來,自夏商周以來,分封就是難題。而西漢同樣諸侯國林立,各家各管一攤子,漢武帝想搞集權(quán),就得削藩。削,怕諸侯逼急造反;不削,又怕諸侯尾大不掉。為此,漢武帝每日輾轉(zhuǎn)反側(cè),非常頭疼。 也正在這時,主父偃驚喜登場?!吨悄摇酚涊d,主父偃上書漢武帝,說:“愿陛下令諸侯推恩子弟,以地侯之。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弱矣?!鄙兑馑寄兀烤褪敲钪T侯王把地盤均分給兒子們。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推恩令”。推恩令的施行一舉兩得,不僅使諸侯的地盤和實力越分越弱,還能讓王子們感恩戴德,完美且徹底解決了漢武帝的心頭之患。推恩令也由此成為后世帝王削藩的參考答案。 主父偃聰明吧!古往今來,像他這么聰明的人也沒有幾個。那么,問題來了,既然主父偃如此聰明,又為何會落到被街頭斬首的下場呢?通過閱讀《智囊》,我們發(fā)現(xiàn)主父偃之死就是咎由自取,主要在兩個方面。 第一,做人不知進退。推恩令后,漢武帝對主父偃言聽計從,甚至廢立皇后之事都以他的意見為準。這是何等尊榮!《智囊》里記載:“大臣皆畏其口,賄賂累千金”,主父偃膨脹,瘋狂斂財,照單全收。 第二,做事不留后路。主父偃衣錦還鄉(xiāng)后,擔任齊國相。當初與他不睦的儒生們紛紛前來祝賀,主父偃卻不打算盡棄前嫌,反而羞辱他們道:“你們這一群趨炎附勢的小人,快滾出我的家門!” 雖然主父偃揚眉吐氣了一番,但卻把齊國士大夫階層的人徹底得罪了,再加上他在朝中肆意打擊政敵的行為,此時的他,可以說是已經(jīng)自絕于朝。 當時主父偃有個幕僚叫孔車,他擔憂地對主父偃道:“您行事如此蠻橫,若有變,悔之無及??!”主父偃不憂反笑:“我是大漢之功臣,就算倒行逆施,又能奈我何?”主父偃不聽勸,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公元前126年,主父偃嚇唬齊王,揚言要把齊王的丑事告訴朝廷,齊王很害怕,竟然上吊自殺了。大臣逼死了諸侯王,這事非同小可。主父偃的仇敵們抓住機會,紛紛上書控告。因此,主父偃被打入大牢。 墻倒眾人推,很快主父偃收受賄賂的事,尤其是收取諸侯賄賂的事也曝光出來。漢武帝勃然大怒命令嚴審,主父偃很聰明,咬死不承認,時間一長,漢武帝有些心軟了。 本以為事有轉(zhuǎn)機時,大臣公孫弘?yún)s在朝臣的推舉下面見漢武帝:“齊王之死,怎么說主父偃都是首惡,若不殺難以服天下!”漢武帝沉思良久,遂命令將主父偃當街斬首,并滿門抄斬。自此,一代謀士主父偃落幕。 《智囊》里有句話:“智及仁不及,雖得必失;仁及孝不及,雖忠必反?!敝鞲纲仁莻€聰明人,但他居功自傲,明顯缺少為人處世的智慧,屬于典型的有智商沒情商,即使得到也終將失去。最后落到死于非命的下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見,為人處世的智慧多么重要,它不僅能決定人生的深度,也有可能決定人生的長度啊!明朝鬼才馮夢龍就寫了一本絕世奇書,名叫《智囊全集》,里面包含華夏5000年1238個人物3000則智慧故事,更難得每個都有趣有料,讀之愛不釋手。 康熙雍正將其列為禁書,自己卻枕邊常備,曾國藩李鴻章隨身攜帶翻閱,都是想汲取其中的智慧。我推薦的這套《智囊》,文白對照,一套6本,1000多頁,秒殺價才38元,一本不到7元哦! |
|
來自: 張立品vnf7h6ps > 《歷史是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