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撰文/制作:雷聲  不去四川,不知道蜀道難,盡管有公路,盡管有越野車。一次是2010年,從成都到川西稻城亞丁。從成都到稻城800公里,不遠(yuǎn),但要翻越六座大山。所謂大山,海拔4000米起步,5000米也不必意外:夾金山4124米、高爾寺山4412米、剪子彎山4659米、卡子拉山4718米、兔兒山4696米、海子山5030米 ,800公里路程走了三天多。第二次是2016年,從西安去川北,過漢中,穿秦嶺,走廣元,進(jìn)蜀地。秦地有高速,蜀地多是盤山公路,有的路段窄路會車?yán)щy,有的路段是絕壁深潭,開車雙腳發(fā)抖,兩目不敢斜視。從川返京,再讀李白的《蜀道難》,別有一番滋味:歷史傳說的神奇與壯美,山川景物的偉大與強(qiáng)悍,詩人的豪放與曠達(dá),久久回蕩在心頭。《蜀道難》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不可動搖的扛鼎之作。就是這首《蜀道難》,為李白贏得了“謫仙人”的美譽(yù)。據(jù)唐代孟棨《本事詩》記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yù)光赫?!边@段話的意思是說:李白剛從四川到京師的時候,住在旅店里。秘書監(jiān)賀知章聽說李白的名聲,第一個探訪他。覺得他容貌非凡,就請他拿出所寫的文章,李白拿出《蜀道難》給他看。賀知章還沒有讀完,就數(shù)次稱贊,稱李白為“謫仙人”,解下官員的腰帶金龜換酒,與李白同醉,結(jié)為知己,日日痛飲,李白因此而聲名顯赫。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說過:“昔年有狂客, 號爾謫仙人?!崩畎自凇秾茟涃R監(jiān)二首》詩中也說過:“四明有狂客, 風(fēng)流賀季真(賀知章字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可見,賀知章在長安見到李白,稱他“謫仙”,確是事實。 一首《蜀道難》何以征服官居高位的賀知章,進(jìn)而征服了整個京城,乃至征服了中國,甚而走向世界,成為詩歌王國一座難以企及的豐碑呢?《蜀道難》大約是李白天寶(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題《蜀道難》,展開想象的雙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qiáng)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境界。“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篇開頭,氣勢不凡,一語驚人。一句蓋世絕呼,絕不是萎縮懦弱冷漠沉淪之徒所能寫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蕩著狂濤巨瀾的李白,才能從心底油然呼來,叫板而出!“噫吁嚱”三個感嘆詞連用,緊接著,“危乎高哉”再次連用兩個感嘆詞“乎”和“哉”,強(qiáng)調(diào)蜀道之“高”。古往今來,恐怕沒有人能像李白這般大膽地寫詩,開篇就連續(xù)使用五個感嘆詞。果真,如唐代文學(xué)家殷璠所贊“奇之又奇”。“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這句詩第一次在詩中出現(xiàn),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人們要問,蜀道再難,總還是可以走的,詩人為什么說西蜀的道路比上天還難呢?這是李白詩歌中常常運(yùn)用的一種高度夸張的文學(xué)手法。在他充沛感情的感染下,在他后面動人的描寫下,使人感到這種夸張是真實的。因此,雖然這句詩在全篇中用了三次,我們卻不覺得形容過分,也不覺得重復(fù),反而像一首樂曲的主題一樣,把全詩的感染力凝聚起來了。“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苯酉聛?,詩人拋出一個神話故事,把我們帶入一個傳說中的遠(yuǎn)古奇幻世界。相傳,秦惠王想征服蜀國,知道蜀王好色,便答應(yīng)送給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位壯士去接人?;氐借麂ń袼拇▌﹂w之南)的時候,他們看見一條大蛇進(jìn)入穴中,一位壯士抓住蛇的尾巴,其余四人也來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時,山崩地裂,壯士和美女都被壓死。山分為五嶺,從此秦蜀之間才有了山上的“天梯石?!笨梢詠硗?。這便是有名的“五丁開山”的故事。蜀道的開通如此富有神話色彩,但詩人并沒有停留至此,而是繼續(xù)帶著讀者領(lǐng)略奇幻世界。開通后的蜀道,“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biāo)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yùn)行,神仙駕著車都得掉頭回去;山下則是沖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攀爬能手猿猱想要爬過去,都只能無助地坐在那里發(fā)愁。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在這里,詩人沒有直說蜀道的山峰有多高,而是展開想象借助虛實相生、層層映襯的手法,從神仙難越蜀道寫到動物難攀蜀道,奇幻瑰麗的語言讓讀者目不暇接,新奇意象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難怪,賀知章在讀《蜀道難》時要停下來贊嘆好幾次。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到:“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詩人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jìn)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通過聲音,詩人著力描繪出一幅蜀道陰森恐怖的畫面,“使人聽此凋朱顏”。聽到什么會讓人害怕得容色都改變了?是悲鳥在古木間號叫。雄飛雌從本是讓人愉悅的畫面,但李白在畫面中描繪的兩只鳥發(fā)出的卻是悲鳴,越發(fā)讓人毛骨悚然。明月之夜,行走在陡峭的山崖間,背靠壁立千仞的山崖,面臨的是深不可測的無底深淵,耳邊又傳來杜鵑鳥“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的凄涼叫聲,能不讓行走蜀道的人聞聲失色不寒而栗嗎?這里,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旅行者不但面對崎嶇的道路感到困難,而且晝夜都能聽得見山鳥的悲鳴。在這種情形下,有誰能不感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嗎?寥寥幾句,詩人就用生動的筆觸塑造出一個雄壯奇異的景象。吟誦這首詩時,我們好像看見了插入云間的高峰,好像走入了綿連不絕的萬山叢中,好像聽見了河水的奔流、山鳥的悲鳴、瀑布的飛瀉。只有大自然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雄偉、如此瑰麗的景象,卻被李白用詩歌重又塑造出來了。 寫山之高峻,《蜀道難》可謂是古往今來無人能及,就連李白自己的詩作中,也難見如此奇幻的句子。比如,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寫天姥山的高峻,也只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這首詩雖也用了對比、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卻沒有《蜀道難》中如此多的意象,而且意象豐富得讓人稱奇。詩人想象山路的曲折難行,以及詩人通過想象人登山的體驗來敘寫山的高峻,也是奇之又奇。又比如,李白《夜宿山寺》詩中“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已是讓人稱奇,寫山的高峻,用手可以摘到星星。而《蜀道難》中山的高峻,不是可以摘星辰,簡直是讓你在星辰之間穿梭了?!皰袇v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比绱烁叨U的蜀道,走在上面會嚇到你腿軟,寸步難移,你只有坐下來撫胸長嘆的份了!只有李白,只有有著風(fēng)卷殘云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群峰,壁立的懸崖,洶涌的惡水,凄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xiàn)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kuò)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是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這是“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還有“飛湍瀑流爭喧豗”的洶涌激蕩,“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tài)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nèi)容,真正體現(xiàn)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第三段是李白從社會環(huán)境角度勸誡想去蜀地的人們,不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到蜀地,那里雖然是天堂,可以讓人盡情享樂,卻也是叛亂頻發(fā)的危險之地。詩文又從想象轉(zhuǎn)入現(xiàn)實。有人認(rèn)為,李白寫此詩是為了告誡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要加強(qiáng)對蜀地的控制,提防蜀地的叛亂。也有人認(rèn)為,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rèn)為,李白“自為蜀詠”,“別無寓意”。我贊同明人的觀點,李白只是在用自己的生花妙筆,描繪出他心中奇幻的蜀道之景,表達(dá)對蜀道的敬畏,對神奇大自然的贊嘆。  由于人類記憶容量的限制,多數(shù)人一生閱讀詩歌作品的時間都集中在青少年階段,背誦的詩歌作品以篇幅短小、語言通俗易懂者居多。李白的許多絕句小詩,比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贈汪倫》、《望廬山瀑布》其二、《獨坐敬亭山》、《春夜洛城聞笛》等等,都屬于這一類。而《蜀道難》以三百多字的超長篇幅、中間夾雜不少生僻字眼、不乏佶屈聱牙句法等諸多不利于朗讀、記憶的因素,而能躋身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歌行列,殊為不易。這是因為,它擁有異乎尋常的藝術(shù)魅力。首先,用反復(fù)手法增強(qiáng)抒情氣氛。詩人寫景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而是浸透著感情,屬于“第二自然”。在《蜀道難》中,李白對蜀道之難的描寫,不是純客觀的再現(xiàn),而是他對蜀道之難的獨特感受,也就是蘊(yùn)含著詩人的思想情感。詩中寫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歌開始,詩人把自己的感受推到了最高點,一下子就把蜀道之高、蜀道難行給突顯出來。這為全詩情感發(fā)展奠定了基調(diào),也為后面描寫奠定基礎(chǔ)。詩人在這個基礎(chǔ)上,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反復(fù)出現(xiàn),滲透在詩歌的開始、中間、結(jié)尾,滲透到底,似如貫穿詩歌的主旋律。這樣反復(fù)出現(xiàn),不但使詩歌描寫緊扣“蜀道難”這一中心,而且形成回腸蕩氣的韻律美,從而增強(qiáng)了詩歌的抒情氣氛。同時,這樣的反復(fù),時時撞擊著讀者的心靈,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引發(fā)讀者的思考,使讀者進(jìn)入詩歌的審美意境,從而真正感受詩人的仕途艱辛、內(nèi)心的苦悶及其人生的凄清。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夸張是浪漫主義詩人常用的手法。在《蜀道難》中,作為浪漫主義頂尖詩人的李白,為了更好的抒發(fā)情感,表達(dá)思想,除了直接地用夸張手法之外,還把神話傳說融入其中,使夸張更加奇特,更富有文化意蘊(yùn)。同時,這些神話傳說也有助于提高夸張的審美效果,從而更加突出蜀國的奇山異水之壯美。例如,詩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薄靶Q叢、魚鳧”是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國王。其意思是說,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從那以后經(jīng)過四萬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相通達(dá)?!暗乇郎酱輭咽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意思是說, 直到地崩山塌,壯士都被壓死,然后才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接?!吧嫌辛埢厝罩邩?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币馑际钦f,上面有即使是拉車的六龍也要繞彎的最高峰,下面有沖激高濺的波浪逆折的漩渦。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fā)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這幾句從整體上說,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啼月,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從夸張的角度來說,說到蜀道難行,說是比登天還難;山勢高峻,就連飛鳥也無法飛過;即使是善于攀援的猿猴也“愁攀援”,甚至于可以使“六龍回日”。這些描寫都算是奇特?zé)o比的??傊?,詩人大膽的夸張,奇特的想象,神話傳說的融入,不但使蜀道山川富有神奇的色彩,突出了蜀道難行,而且更好地表現(xiàn)出詩人的仕途蹭蹬而無可奈何之情。這樣的夸張,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節(jié)奏是詩歌的生命。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產(chǎn)生節(jié)奏的方式是多樣的,但最根本的,是詩歌的節(jié)奏與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而,節(jié)奏也有助于詩人情感的表達(dá)。由于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yuǎn)遠(yuǎn)適應(yīng)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zhuǎn)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輕重緩急地表達(dá)出詩人奔放如風(fēng),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涂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zhuǎn)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jié)奏美!在《蜀道難》中,李白為了表現(xiàn)仕途的艱險,難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選擇了形式比較自由的樂府體裁。在詩中,大量使用了散文化句式,特別是在長短相間、參差錯落的語言中,短句急促,長句舒緩,相互結(jié)合,高低起伏,不但增強(qiáng)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而且也表現(xiàn)出李白豪放不羈的語言風(fēng)格。比如,詩歌開始寫道:“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里由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構(gòu)成,由少到多,由短到長,語勢急促,給人以不可阻擋之勢。后面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边@些句子由五字句、七字句和九字句構(gòu)成,語氣顯得比較平緩,好似娓娓道來。如此散文化的語言形式,在《蜀道難》這首富有氣勢的詩歌中,不但沒有減少詩意,反而使詩歌語言抑揚(yáng)頓挫,起伏不定,不但給人以蜀道之艱險的感受,也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激情及其情感的起伏狀態(tài),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因仕途艱險而難以抑制的內(nèi)心苦悶之情。  李白的《蜀道難》,雖然跟樂府詩、跟若干前人同題作品有明顯的繼承關(guān)系,但是,其創(chuàng)造性是不容忽視的。它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有大膽的超越。句法的長短變化,詞匯的華麗濃艷,內(nèi)容的博大豐富,情感的真摯深沉,想象的變幻莫測,都是前人作品所無法相提并論的??傊?,李白的《蜀道難》是古今同題作品中最優(yōu)秀的一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詩中的“噫吁嚱,危乎高哉!”這樣的語句,跟宋代李清照《聲聲慢》詞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跟現(xiàn)代魯迅散文《秋夜》的“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等等一樣,都是只能使用一次的句法。誰照搬它們,都將被認(rèn)為是東施效顰。“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浪漫主義情懷在李白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著奇異的靈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難》中,他憑借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和超凡脫俗的生花妙筆,向世人詮釋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層次,把“狂放”與“灑脫”發(fā)揮到了極致!在這幅描繪蜀國古道的潑墨大寫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測的筆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險峻和崢嶸,寫出了神工鬼斧的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震撼,還寄情山水,狀物抒情,把想象、夸張、神話和現(xiàn)實了無痕跡地融和在一起。從五丁開山寫到六龍回日,從黃鶴難飛寫到猿猴愁度,又以猛虎長蛇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寶初年所謂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潛伏的重重社會危機(jī)?! ?/section>《蜀道難》,一首狂放浪漫的絕唱,從內(nèi)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現(xiàn)在我們就來聽一聽千年前的古人面對大自然發(fā)出的詠嘆。(2020年12月2日寫于大都錦湖園) 蜀 道 難李白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譯文 唉呀呀!
多么高峻偉岸! 蜀道難以攀越,簡直難于上青天。 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yuǎn)無法詳談。 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高峻無路只有飛鳥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巔。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開山英雄壯士,這樣以后高險的山路和棧道才相互勾連。 蜀中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 青泥嶺的泥路曲曲彎彎,百步九折縈繞著山巒。 屏住呼吸仰頭就可觸摸參星和井星,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
這蜀道的峭巖險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 雄雌相隨飛翔在茂密樹叢之間。 月夜又聽到杜鵑凄涼悲啼,在空山中傳響回蕩,令人愁思綿綿無窮盡! 蜀道難以攀越,簡直難于上青天,使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 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zhuǎn)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飛流撞擊著巨石在山谷中滾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這樣危險的地方,唉呀呀你這個遠(yuǎn)方而來的客人,為什么非要來這里不可呀? 劍閣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 駐守的官員倘若不是可信賴的人,難免要變?yōu)椴蚶?,?jù)險作亂。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長蛇,它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難以攀越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朗誦者簡介: 焦晃,1936年7月8日生于北京,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演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1959年從上海戲劇學(xué)院畢業(yè)后,進(jìn)入上海青年話劇團(tuán)工作,出演了《秦王李世民》、《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和《美國來的妻子》等話劇作品 。憑借電視劇《工程師們》獲得1988年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配角。1997年退休后,出演歷史正劇《雍正王朝》,憑借該劇獲得1999年第1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yōu)秀男配角和第1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yōu)秀男演員 。2000年憑借主演的話劇《正紅旗下》獲得第06屆佐臨話劇藝術(shù)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1年主演胡玫導(dǎo)演的電視劇《忠誠》。2002年主演歷史劇《乾隆王朝》 。2004年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飾演漢景帝 。2006年主演的話劇《...SORRY》在首都劇場演出 ,同年憑借電視劇《榮歸》提名第27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yōu)秀男演員 。2009年他和上戲表演系1959屆畢業(yè)同學(xué)共同出演50年前未公演的話劇《欽差大臣》 。2013年獲第2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shù)獎特殊貢獻(xiàn)獎 。 
作者簡介: 雷聲,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中葉,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從事新聞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1989年出版新聞學(xué)專著《新新聞體寫作》一書,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周谷城為該書題寫書名;1990年北京亞運(yùn)會撰寫的通訊《如煙的夢后,是黎明》,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并被收入亞運(yùn)文獻(xiàn)集《亞運(yùn)在北京》一書;1994年,撰寫9集電視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頒發(fā)榮譽(yù)證書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攝影散文集《追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