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古城是緬甸甚至亞洲之旅的終極目的地,這里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跡之一,曾經(jīng)的448.6萬多座佛塔和寺院賜予了這里"萬塔之城"的美譽。蒲甘佛塔中,以瑞西貢最出名,此塔是阿律耶陀建的,塔內(nèi)珍藏有佛牙,是一座金塔,也是蒲甘最早建的塔,1059年開始興建,直到阿律耶陀王死后才竣工,這座宏偉壯麗的金塔是阿律耶陀國王的豐碑之一。 蒲甘塔林中,有佛牙的塔共有4座,除瑞西貢塔之外,另外3座是丹吉當塔、羅迦南達塔和古隱當塔,此3座塔比瑞西貢金塔規(guī)模小一些。阿難陀塔也是名塔之一,塔內(nèi)的佛像千姿百態(tài),塔內(nèi)的浮雕、壁畫以及各種圖案在其他塔中罕見,有人稱這是緬甸的"龍門石窟"。大彬瑜塔規(guī)模大、保存完整,亦是名塔之一。以上的塔和蒲甘其他的塔,供奉的臣像、坐佛、立佛,多是緊身袍服,左肩披襟,有的頭戴玉冠,這是受印度的小乘佛教藝術(shù)的影響。自蒲甘王朝后,小乘佛教傳遍緬甸各地,為緬甸統(tǒng)一起了很大作用。 而后,阿奴律陀四處擴張:西征若開(英文:Arakan),占領(lǐng)了若開的北部地區(qū)。接著,又南征庇固,勢力南達德林達依地區(qū)。之后阿奴律陀北侵,其軍隊越過八莫(英文:Bhamo),直搗位于中國云南的大理,之后兩國和解。阿奴羅陀回軍途中,順道撣邦地區(qū),使區(qū)內(nèi)各酋長向其進貢。而后阿奴律陀還以物質(zhì) 1077年,阿奴律陀被野牛撞死,太子修羅繼位。修羅出兵討伐蒙人耶曼干(英文:Yamankan)。在庇固地區(qū)的叛亂中被俘,蒲甘王國的大將江喜陀逃回蒲甘,后打敗耶曼干,繼承蒲甘王位。江喜陀在位28年,蒲甘王的經(jīng)濟、文化都有很大發(fā)展。江喜陀建立了很多佛寺及佛塔,其中有著明的阿難陀寺,(英文:AnandeTemple),落成時由江喜陀親自主 元朝敗蒲甘國后,緬甸就開始分裂,撣族乘機發(fā)展勢力,1368年于緬甸東部阿瓦(英文:Ara)建立阿瓦王國。而蒙人也在緬甸南部發(fā)展勢力,建都于馬達班(英文:Martaban),1369年遷都庇固,建立庇固王國。二王國建立后南北交戰(zhàn),緬甸境內(nèi)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于元明兩朝,或俯首于暹羅,延綿250余年,直到16世紀30年代中國明朝萬歷年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