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看過一部動畫片《金色的海螺》,講的是仙女海螺姑娘與打漁青年的愛情故事。 后來,拜讀了阮章競1956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敘事詩 《金色的海螺》,知道那部動畫片是根據(jù)阮先生的詩作改編的。 再后來,教女兒學(xué)會了兒歌《小螺號》。 如今,喜歡上呂繼宏演唱的《送你一個金色的海螺》:“送給你一個金色的海螺,它就是大海的一只一只耳朵,請將它放在你的身邊,你就會聽見我的訴說。海螺,海螺,大海的耳朵,你能聽見我心中的滾滾熱血,你能聽見我對你的深情戀歌,即使你睡夢中輕聲囑托,我也會通宵達旦守衛(wèi)祖國?!?/p> 海螺里永遠有聽不完的故事,而故事又總是那么動人;海螺里永遠有唱不完的歌聲,而歌聲又總是那么撩人。 久而久之,愛上海螺,只要到海邊,總會踏著白色的浪花,在沙灘上拾起一枚海螺,輕輕地放在耳邊傾聽,然后讓海螺跟著我回家。 白的、棕的、金的……家里的海螺越來越多,一只只海螺都是知音,生命雖已不在,但我始終確信它們的靈魂依存。 如今,世界太熱,南極北極的冰山開始融化;如今,世界太鬧,卡扎菲死了,歐債危機起了。我渴望躲進一只海螺里,傾聽動人的故事、撩人的歌聲,享受那個清涼的世界。 “走,去川西,貢嘎山下就有一只大海螺。”朋友說:“海螺溝就是個綠色的海螺、白色的海螺、金色的海螺。” 貢嘎雪山實在是高得不容忽視,海拔7556米,在全球山峰中排行第十七位。幾百萬年前,那里是一片汪洋,海螺溝就是汪洋里的一只海螺。 期盼著另一個世界的圣潔與純凈,從新都橋奔向海螺溝。 清晨,天降瑞雪。 折多山白雪皚皚,盤山路穿上冰甲,一路險象橫生,直至給四個車輪戴上防滑鏈才下得山來。 顧不上在跑馬山唱情歌,顧不上在大渡河過鐵索橋,在山路上扭捏了六個小時,下午車子才抵達海螺溝溝口磨西鎮(zhèn)。 大彎四十九,小彎一百一。從海拔1600米的磨西鎮(zhèn)到海拔2940米的海螺溝三號營地,已是傍晚時分。 霧鎖群山,萬山盡墨,唯有金山飯店朦朧的燈光孤照。 那是眾多品牌相機的攝影基地,部分房間和樓頂露臺能看到海拔6300多米的三連峰、金銀山、無名峰等雪山。 不知是房間濕被褥潮,還是折多山的驚嚇,一天的顛簸并沒有驅(qū)走睡意,時不時撩開窗簾遙望夜空,企盼明晨能一睹日照金山的美景。 海螺溝位于貢嘎山東麓,周圍海拔超過6000米的雪峰有45座。雪峰上,皚皚積雪千年不化,仿佛武士的銀盔。每當天清氣朗紅日初升之時,萬道金光從長空直射雪峰之巔,瞬間數(shù)十座雪峰全部披上一層金燦燦的霞光,光芒萬丈,金碧輝煌,讓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這就是海螺溝著名的五大奇景之一“日照金山”。然而,貢嘎山氣候多變,終年云遮霧罩。許許多多的游人,千里萬里而來,住上三天五天,難見貢嘎巍峨雪頂和日照金山美景。此中沮喪,如同洞房花燭夜卻找不到新娘一般。 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難眠。 6點多鐘,起床下地,走出房間,用手電筒從樓道的窗戶往天上一照,驚喜不已:星斗滿天。 沖進房間,不洗不漱,拿起相機、三腳架就往樓頂跑。 樓頂露臺,長槍成行,短炮成列。 天還沒亮,星星依然眨著眼睛,三連峰、金銀山、無名峰的輪廓依稀可見。 高原的黎明很冷,黑暗中的人影雖瑟瑟發(fā)抖,但都瞪大眼睛盯著天幕。 黎明追趕著晨曦,天空漸漸泛白,發(fā)亮。光線就像圣水似的,漫到哪里,哪里就會鮮活明麗起來。晨曦最先抵達西邊天際的云朵上,云馬上由深灰變成了溫暖的水紅,然后抵達雪山,雪山也閃出光芒來。太陽終于出來了,羞怯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升起來。初升的太陽就像一支魔筆,把灰白的天空變成淺藍,在云彩的表面鑲上一層亮色,眼前的雪山瞬間就被染成金色。金碧輝煌的雪山頓時充滿了溫暖,它似乎露出微笑,不再那么孤高冷傲。 那一刻的輝煌,就像海市蜃樓一般飄渺無形而又歷歷在目。金山似乎很近,就像掛在天上的一幅畫;金山似乎又很遠,如同天外另一個世界。在朝陽的反射光下,雪山露出神秘的英姿,像是女皇頭上的皇冠,金光閃閃,驚艷絕倫。剎那間,人們的靈魂也被這完美的冰雪融化了。 傳說海螺溝的日照金山是很神奇的,傳說海螺溝的日照金山是很吉祥的,傳說能看到這一奇觀是很有緣的。 我就是那個有緣之人,從取景框里靜靜地欣賞著金山瞬息萬千的變化,如癡如醉! 屏住呼吸,緊按快門,把金色海螺的風(fēng)姿收藏在相機里。 在高原,晝夜切換,速度極快,仿佛不需要過渡。當?shù)谝豢|陽光點亮黑夜的眼睛后,用不了幾分鐘,整個天空瞬間變得透亮,雪山又恢復(fù)了冷峻的面容。天空的藍,青山的綠,云朵的白,純粹得沒有一點拖泥帶水,恍若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 領(lǐng)略了金色海螺的風(fēng)采,我又走進綠色海螺的軀殼。 “奇山異水鑄神溝,蜀山之王盡風(fēng)流。”不到蜀地,不知山水之秀,不行蜀道,不知蜀山之奇。貢嘎山在青藏高原東端的橫斷山脈中,是藏民心中至高無上的圣潔神山,以海拔7556米的高度統(tǒng)領(lǐng)橫斷山脈諸峰。千萬年來,海螺溝靜靜地躺在它的懷里,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由磨西河口的大渡河谷底至貢嘎主峰,高差達6450米,不同的海拔高度生長著不同的植物,構(gòu)成垂直自然分帶景觀— 1500米以下,亞熱帶半干旱河谷稀樹灌叢帶; 1500~2300米,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300~2500米,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2500~2900米,山地暖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 2900~3800米,亞高山寒溫帶暗針葉林帶; 3800~4200米,高山亞寒帶灌叢帶; 4200~4600米,高山寒帶草甸帶; 4600~4900米,高山寒帶疏草寒漠帶; 4900米以上是極高山永久冰雪帶(冰凍圈)。 同國內(nèi)外山地相比,海螺溝是我國甚至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垂直景觀生態(tài)結(jié)構(gòu)剖面之一。 昨日,從磨西鎮(zhèn)乘觀光車進溝,紅杉、紅豆杉、麥吊杉、康定木蘭不斷映入眼簾,杜鵑、玉蘭、報春、百合、雪蓮、龍膽花、野桂花漫山遍野?;▍怖铮瑯淞珠g,竄出來的獼猴群偶爾逡巡于公路兩旁。綠樹與奇花異草交映生輝,飛流直下的瀑布與藍天白云相映成趣,構(gòu)成一幅幅誘人的圖卷。 今天,棄車登山,林中漫步,人在畫中游。陡崖垂聳,直嶺險峻;樹木茂密,參差摩天;高山柳林如浪迎風(fēng),紅豆杉林吞云吐霧,猶如仙境。二三人方可合抱的云杉冷杉鐵杉冷眼看天,鐵骨錚錚,撕云破霧。地勢平緩處,傾倒的樹木交織錯落于密林之中,橫陳在蔭蔭不見天日的灌木叢里,青苔漫漫,黃綠斑駁,老藤纏攀??萏偎罉?,老石新蘭,異鳥靈猴,隨處可見,無不涌動著一股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fēng)。
這是亞洲單跨最長的索道纜車(長度3500米、跨度1200米、距離地面高度165米)。黃色纜車如朵朵橘燈從高山杉樹頭頂飄過,過山崖,過山瀑,慢慢向冰川抵近。 海螺溝一號冰川,是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為數(shù)極少的一年四季均可身臨其境的低緯度、低海拔現(xiàn)代冰川之一。它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1條冰川中最長的一條,面積約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 從纜車上俯瞰冰川,冰舌上亂石嶙峋,全是因塌方和泥石流而從川旁高峰上沖下來的灰黑色石頭。冰川床呈U字形,而非流水沖刷出來的V字形。峽谷壁上,長滿原始的冷杉,這是世界上唯一能看見的冰川深入到森林里的奇觀。森林從溝床低海拔處向高海拔處的蔓延趨勢,在舌尖處無可奈何地遲緩下來;而冰川以年平均350米的速度氣勢洶洶向下作擠滑運動,則隨著冰川的不斷融化而似乎變得停滯不前了。冰川舌根最厚處達300米。冰舌下伸,越來越薄,越來越尖,最后只在伸出13.7公里的舌尖處,剩余一些冰塔還孤零零地聳立著。森林冰川在此處交鋒相逢,互有滲透,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走下纜車,來至觀景臺,放眼眺望— 霞退了,紅葉與青林補上了更絢麗的色彩;云隱去,雪峰與冰瀑把天空襯得更加碧藍。眺望貢嘎主峰,晶瑩、圣潔、遼遠的天空在它面前,也變成局促的背影。從3000米處往上看,近處是茸茸的綠,4000米處是秋葉燦燦的紅,5000米處是冰瀑的灰,6000米之上是雪山的白。 這是一條彩色的天梯,真想順著天梯攀上去,拜謁雪山女神。 主峰下,就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她猶如從藍天直瀉而下的一道銀河,晶瑩剔透,熠熠生輝,蔚為壯觀,盡顯曼妙身姿。 大冰瀑布最窄處500多米,最寬處有1100米,是黃果樹瀑布的15倍,落差達1080米。她好像一條寬闊潔白的通天河倚天倒掛,突然從云霧深處奔騰而下。皺褶似的冰層如同浪濤洶涌澎湃,陡立如云,從高處涌來,大有摧枯拉朽之勢,似乎要吞噬掉眼前的一切。但到了眼前,驟然一停,陡然凝固,形成了一幅“卷起千堆雪”的“玉城雪嶺”般的立體圖景。大冰瀑布冰層厚達30米,每年發(fā)生千次以上規(guī)模不等的冰崩,特大冰崩的落差達3000米,整個過程氣勢恢宏,響聲震耳,扣人心弦。 大冰瀑布下就是海螺溝冰川。它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緯度最低的冰川,離大城市最近的冰川(離成都不足300公里),也是唯一的一條黑色冰川。它好像一條堆滿沙石的干涸河道,靜靜地躺在那里。實際上,它是一條冰層厚度在100米至300米的冰川,下面是一條暗冰河。冰川上有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裂縫,隨時可能吞噬人的生命。 踏上冰川,腳下溜滑,只有借助冰面上的礫石前行。由于地質(zhì)運動的結(jié)果,冰川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景觀,令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匠力。放眼望去,晶瑩透亮的冰川從高峻的雪谷鋪瀉而下,形成了冰川弧拱、冰洞、冰門、冰湖、冰峰、冰階梯等。此外,還有冰杯、冰燈、冰桌、冰凳、冰井、冰柱、冰橋、冰川豎井(與冰下河相通)、冰面河、冰下河(冰川城門洞)、冰涌泉、冰川乳等。這里好像是冰雕展覽館,又如同水晶宮,世間上的許多物件,在這里似乎都有,將寂靜的山谷裝點成冰清玉潔的瓊樓玉宇,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海螺溝冰川,好一只白色的海螺—— 你的誕生和成長,伴隨著大地顫抖,山谷轟鳴。你是在與山崖廝殺中,切割山體,攜帶巨石、沙粒,鑄就了你濃淡不一、灰色主調(diào)的恢宏而壯觀的身影。你把洶涌的波濤凝固,賦予它遠古的蒼茫;你不遺余力奉獻冰洞、冰橋、冰蘑菇等各種造型,宣示冷峻的寒冰是如此豐富;那遍布的曾經(jīng)吞噬登山者的冰裂縫,那轟然震耳、揚起漫天冰霧的雪崩,時時彰顯你的威嚴,警告世人止步! 可是,你卻無力抵御現(xiàn)代文明!如今你正以每年后退四五十米的速度慢慢消融。你正用自己的粉身碎骨,呼喚人類的覺醒! 身旁,有人對話—— 爺爺,冰洞會化嗎? 會的。 要多少年才能化掉,一萬年夠嗎? 爺爺搖搖頭。 一百年呢? 還是搖頭。 十年? 爺爺點點頭。 十年,十年光景,這無堅不摧的冰洞將會化為流水? 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冰川哪,你很年輕,你還很年輕呀! 凝望冰川,淚已奪眶。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將海螺溝冰川列為中國最美六大冰川第三位。 評語,只有四個字:拒絕融化。 久久佇立在大山上,捧著一顆虔誠的心,遙望貢嘎雪山,遙望大冰瀑布,遙望一馬冰川。 靜靜合掌,恍惚進入仙境。 滿目高山峽谷,充耳風(fēng)起云涌。霎時,一種力度在心中涌動,豁然胸襟洞開,心如曠野,升起霞光彩虹。 山風(fēng)雕刻著我的身影。我愿從此凝固,永享這炫目的大美,永記這厚重的感動! 沒有帶走一絲云霧,也沒有帶去一座山峰。 飄零的雪花中,輕輕地我走了,輕輕地向你揮一揮衣袖。 海螺溝啊,真想變成一朵云、一團霧,永遠依偎在你的懷里。 2011年12月11日寫于大都錦湖園 作者簡介: 雷聲,年逾花甲。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葉,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從事新聞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1989年出版新聞學(xué)專著《新新聞體寫作》一書,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周谷城為該書題寫書名;1990年北京亞運會撰寫的通訊《如煙的夢后,是黎明》,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并被收入亞運文獻集《亞運在北京》一書;1994年,撰寫9集電視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頒發(fā)榮譽證書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攝影散文集《追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