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討論貼]使用houdini和unreal的主機如何配置?10萬RMB預算

 cghunter 2021-04-16

——  微資訊 · 微課程  ——

利用零碎時間,走上超神之路!


簡介

作為CG從業(yè)人員,非常依賴好的設備,但是小編在國內外網站上都找了很久,發(fā)現測評硬件的絕大部分都是游戲發(fā)燒友,即使提到了3D設計方面也是使用簡單的測評軟件跑個分或者拿個場景渲染。而另外一部分就是廣告,無法做到客觀的評測。

當然,我相信國內已經有不少CG藝術家用上了AMD3990x 制作特效或者渲染,也包括使用高端顯卡比如 RTX8000,RTX600,RTX titan和RTX2080ti等在GPU渲染或者引擎方面的經驗。CG從業(yè)人員和游戲發(fā)燒友之間的需求不一定完全匹配,而且網絡上充斥著各種不同聲音,比如對于RTX titan,就完全是兩級分化的評價。

    小編其實對硬件不熟悉,但是通過不少粉絲,朋友的幫助,并且自己也不斷通過網絡和電腦代理商等咨詢學習和總結,希望把自己學到的分享給大家,也感謝大家的幫忙,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大家討論和建議。

    需要申明的是,關于配電腦這個絕對是個玄學(無底洞),除了硬件本身太過龐雜,應用場景差異很大,價格,個人的偏好/經歷,所謂信仰等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樣是硬件老司機經常都會有完全相反的爭論。所以小編這里只是提供了自己的想法,有更好的方法歡迎大家做有價值的討論。

正文

  一 現有配置測評

 小編的電腦是3年前買的,配置和價格如下

除去2個顯示器僅主機就花費了3萬。

核心單元參數(后面加了內存和機械硬盤,本來計劃是上128G內存的,結果有一條插不上了)所以最后主機的費用是超過3萬的。

很后悔的是

1使用了水冷:一方面導致主機特別重,每次搬都怕折了我的老腰。另一方面就是維護很麻煩,因為經常通宵渲染,冷卻液中水泵的風扇壞了兩次(轉起來特別響,旋轉軸壞了),每次都有拉回電腦城換,苦不堪言(真的有必要用水冷嗎)。

2機箱:兩側是玻璃,看起來很帥的(好重),里面各種RGB燈光在閃的的效果。兩邊的玻璃都已經各碎過一次了,還必須自費從廠家那邊郵寄過來。

3就是各種RGB燈,我是特別不好這口。由于我的電腦是放在臥室的,每次通宵渲染的時候我都要那塊布蓋著它?,F在這些燈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訴我這些硬件在運轉......

至于性能方面,主要是做特效和渲染(包括CPU和GPU渲染),所以從這兩方面去討論。

之前在公眾號發(fā)的一些每日練習都是用這臺機器完成的,全流程?;旧鲜前滋熘谱鳎砩贤ㄏ秩?,大部分都是幾個小時能搞點的。對于不是特別大的特效場景勉強可以做到每天做一個的練習。

但是對于海洋等比較大量的特效,就很吃力了。具體舉個例子

做這個潛水艇緊急上浮的效果完整流程花費了將近1個星期的時間,而且精度上不去。

houdini18中的設置

flip開啟了bandwith和sparseflip的優(yōu)化設置,流體框大小是90*35*115,flip的精度是0.095,gridscale是1.75。解算目標幀是300,最終結果是270幀。

性能分析

1按這個設置,我電腦精度最多只能上到0.095,接近0.1的精度,細節(jié)是遠遠不夠的(導致視覺上比例不對)。最痛苦的是一旦修改了邊框大小或者其他精度設置,又必須重新測試這個極限,而且流體解算一般都是在最后面的部分才奔潰(前面相對不需要太多的性能加持)小編就浪費了兩個通宵測試最高精度限制(第二天滿心歡喜起來看解算在最后30幀的時候軟件奔潰了,那種滋味無處話凄涼)

2解算flip的時候我的cpu幾乎是滿負荷的,最高達到98%(已經開了GPU加速),但是內存只占了60%左右,也就是70G。

3對flip mesh的時間也非常久,通宵轉mesh,一方面是cpu算力另一方面也是機械硬盤的讀取速度太慢(SSD的500G用于系統(tǒng)盤了)

4解算whitewater的精度也上不去,這也是比較頭痛的地方,因為測試極限也是要到最后面,特別是將近300幀的解算,越到后面粒子越多,而且緩存和顯存等沒辦法同步清理垃圾,越容易奔潰。這時候內存占用基本上是滿的112G。

5渲染我使用是mantra,因為用了houdini自身的海洋系統(tǒng)(懶得轉redshift)前面的解算包括測試用了4天多的時間,后面用了2天2夜渲染了2 70幀,前景和背景分開渲染。不過cpu只用了40%,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硬盤讀取,置換,渲染前的格式轉化,平均10-15分鐘一幀,分辨率是1920*1152。mantra 像素采樣3*3,燈光一張HDRI 和一個direction light。開啟運動模糊直接渲染,分了燈光層和基本的材質屬性層。前面還花費了一個通宵進行小樣測試渲染。

總結:

1我們的確可以通過不斷迭代和各種技巧等進行優(yōu)化和增加細節(jié),但是這些都需要額外時間,解算一次就一個通宵。而且本文重點測試和討論電腦性能,軟件技術優(yōu)化方面是另外的主題,不在這次討論里。

2在這個測試里面發(fā)現 CPU,顯卡,內存和硬盤要求都不低,畢竟這是個全流程測試。四者任意一個都會成為制作的瓶頸。CPU和內存直接決定了精度上限(這個即使你再優(yōu)化也很難有質的飛躍),CPU,顯卡,內存和硬盤又決定了制作效率和速度(放棄速度疊加時間還是可以把這個案例做完,但是花費一個月和一個星期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制作周期太久,即使你明知道還有很多效果可以優(yōu)化和修改的都不敢再改了。

3所以沒有性能好的電腦建議不要做大的特效,絕對意義上你用各種方法和時間堆積的確可以做,但是有意義嗎?你的電腦極限一次只能上100萬的粒子,通過各種迭代優(yōu)化和時間疊加提升10倍到1000萬,和別人一次解算10億的粒子,有可比性嗎?而且你花費別人10倍的時間,收獲的卻是打擊。這也是很多初學者的誤區(qū),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和硬件裝備,就想著做一些炫酷吊炸天的特效,絕大部分都是半途而廢的,自我勸退黨。有這些時間和精力把基礎學好不香嗎,比如數學,編程,houdini是數據流程,常用節(jié)點的作用和原理等等。相信有不少做特效的同學連基本的動力學數據傳遞都是懵懂的狀態(tài)。這些學習一臺普通的筆記本就夠了。



二 配置機器方法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來拆解一下配置機器的方法論(純屬個人見解)在配置電腦之前,明確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對我自己而言:

一句話概括:性能/實用為王。也就是我完全不考慮炫酷的機箱,RGB發(fā)光的顯卡和內存,包括品牌信仰等,甚至是跑分對比(如果是真實反應算力的可以,但是只是為了多幾分就要升級幾百元的“豪華版”就算了)。然后這個性能我指的是工作性能,不考慮玩游戲。

分三個方面:

1CG工作的范圍

2使用軟件

3價格/性價比

用于特效模擬和渲染(包括CPU和GPU渲染)大部分側重于GPU(這是個趨勢)不過在CG各個pipeline中,相比于模型,動畫,綁定等,特效和渲染基本上就涵蓋了最高要求了。至少CPU和GPU都不能差。

一級使用軟件 houdini,redshift離線渲染和unreal實時渲染。

二級使用軟件 maya,nuke,達芬奇,substance系列和adobe軟件。

因為有一些三維軟件不支持多核心同步解算,核心的數量不如單核心質量重要,但是houdini就完全可以勝任,一方面不斷更新的節(jié)點和特效流程多線程多核心支持,然后還有LOP等可以完全榨干你電腦核心,就不用擔心有多余的cpu浪費,只不過對于特效解算,單核心算力也很重要。當然,顯卡在這里也非常重要,包括解算輔助,離線渲染和實時渲染都要兼顧。

houdini官網配置要求

https://www./Support/system-requirements/

CPU 使用houdini測試不同特效的模擬

GPU性能對比

熱心網友提供

性價比方面:

CPU目前來說 AMD > Intel,然后就是考慮cpu核心數量和單核主頻的矛盾問題。對于解算來說主頻大小也很重要。

顯卡由于上面的要求(光追)目前也就只能選擇 Nvida,對于高端顯卡主要就是考慮顯存與價格的平衡問題。


三配置以及說明

某東報價107,398(不包含機箱/風扇的費用,相信大家能夠買到更優(yōu)惠的價格)

CPU AMD 3990X 主頻2.9 64核心128線程   29999

顯卡 3080ti*4  12000*4=48000 (未發(fā)布,這個是預測費用)

內存 海盜船32g  DDR4 3600Mhz X8  8796

固態(tài)硬盤 技嘉 NVMe Gen4 SSDM.2 1TB【PCI-E4.0讀取5000寫入4400】1899

固態(tài)硬盤 技嘉 NVMe Gen4 SSDM.2 2TB【PCI-E4.0讀取5000寫入4400】3999

機械硬盤 希捷10TB 企業(yè)級 新版*2 2349*2=4698

主板 技嘉TRX40 旗艦大雕 8999(待定)

電源 長城2000W 1099

希望這套配置應該可以再用3年吧......

說明

1CPU備選方案 

CPU AMD EPYC 7742 主頻2.25 64核心128線程   X2(128核心 256線程)  主要問題是主頻太低,而且要更換服務器主板和增加電源。

2GPU的方案就比較頭疼,考慮現有顯卡還是等等黨

RTX 2080ti X4 單顯存11G 費用大概是40000左右(最近由于停止生產+炒幣熱等漲價比較厲害)

RTX Titan X2 單顯存 24G 費用也是40000左右

RTX 50000 X4 單顯存是16G 費用是64000左右

RTX 6000X2 顯存  單顯存24 費用是60000+

RTX8000 X1 單顯存48G,費用是50000左右

這里不考慮二手。

等等黨就看老黃的新架構3080ti,不知道9月能否發(fā)貨,性價比如何了。

這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討論

價格相同的情況下,4張 2080ti搭橋 VS 2張RTX titan 搭橋,哪個性能更高呢?這里有非常多的爭論,如果按算力來說,2080ti和RTX titan差不了多少,所以B站有吐槽RTX titan是性價比最垃圾的卡皇。不過2080ti最多支持2張SLI,據說只有RTX titan才能疊加顯存(2080ti不能)?,歡迎有經驗的同學參與討論。確定的是肯定要換主板和增加電源。

當然,顯卡還有公版和非公版,然后不同的產商和不同的版本等,魚龍混雜,確定了那款核心之后還要再細化選擇,價格差別非常大。

3如果定了cpu和顯卡(包括數量)那么主板基本上就確定的了。在cpu可以搭配的情況下,主要考慮支持多少張顯卡搭橋,內存是否支持256G。

4SSD硬盤 三星970 EVO NVMe M.2(1TB)新一代SSD,讀取速度3-3.5G左右,作為系統(tǒng)盤。2TB 作為特效緩存盤(工作盤)。

SSD固態(tài)硬盤替代方案

其他選項 讀取速度3-3.5G

 1TB 三星970 EVO NVMe M.2(1TB)1799

  2TB 三星970 EVO NVMe M.2(2TB)3999

降級版讀取速度是2G多

金士頓1TB SSD固態(tài)硬盤 M.2接口(NVMe協(xié)議) A2000系列 799

金士頓 2TB SSD固態(tài)硬盤 M.2接口(NVMe協(xié)議) A2000系列 2958

5機械硬盤 希捷10TB企業(yè)級 新版 10TBX2 用于存儲渲染文件和素材等。

6電源 容量其實也是基于上面內容選擇,即使按最大的配置 4顯卡,2000w也絕對夠了。品牌的話還是選擇大廠,畢竟電源對機子保護很重要。

7機箱 對我來說不需要炫酷,服務器機箱就行,透氣性好。

上面是目前研究來說對于十萬左右的機子配置以及說明,基本上CPU+顯卡的預算就去掉了7萬多,這是大頭。

低價位版本

如果按上面的標準所有性能和價格都砍一半的話,應該可以配置一臺4萬-5萬性能也非常強勁的電腦。

CPU3970x  32核64線程  1.5萬

顯卡 2080ti*2  2萬

內存 16G*8 3200Mhz 3832元

固態(tài)硬盤 

金士頓 500g SSD固態(tài)硬盤 M.2接口(NVMe協(xié)議) A2000系列 459元

金士頓1TB SSD固態(tài)硬盤 M.2接口(NVMe協(xié)議) A2000系列 799元

機械硬盤 4TB 599元

長城電源 1000w 759元

不算主板的總費用是 41448元

當然,按這個標準只需要把CPU和顯卡再降低一半,就可以配置到2萬5左右的機子,對于大部分的CG從業(yè)人員也夠用??隙ㄟh超過我那臺3萬多的主機。

最后歡迎各位大神和專家提供一些具體的修改建議和說明,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指正。如果有機會,希望后面能夠單獨對不同的元件做一些分析測評,里面有太多的專業(yè)術語,但是研究起來還真的挺有意思的,我也會把大家的反饋的信息和建議整理一下發(fā)布出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重要信息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