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宰相寇準因其忠誠正直、為官清廉,能體恤百姓疾苦,為朝廷和民眾辦了不少好事,一直受到史家好評。民間一直流傳著他的故事,包括他撰寫的《六悔銘》也廣為傳頌,不僅受到歷代官場的尊崇,還被坊間、市井農夫、市民作為座右銘、家訓家教名言。《六悔銘》即: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醉發(fā)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這六種悔恨把為官為民的過失、錯誤狀態(tài)下的懺悔心理寫得生動、簡潔,入木三分。
《六悔銘》
北宋·寇準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fā)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
01、官行私曲,失時悔
為官者,要心平如秤,不能任意輕重,要心靜如水,不能輕易動搖。不為個人利益或喜或怒,有失偏頗,甚至受賄、包庇、冤獄,置法令于不顧。 在其位,謀其政,謀的是國家的政,為的是人民的利。
02、富不儉用,貧時悔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富貴時不忘勤儉持家的美德。謹記一點, 克勤克儉,家業(yè)可興,揮霍無度,坐吃山空!
03、藝不少學,過時悔
年少學藝,事半功倍,而若是在應該學習的時候,懶惰虛度,只會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別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 “一頭白發(fā)催將去,萬兩黃金換不回?!?/strong>
04、見事不學,用時悔
逢事留心,隨時學習,會讓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錯不長記性、遇事就躲在一邊的人,遇到棘手的問題,只能追悔莫及。
05、醉發(fā)狂言,醒時悔
中國人的所謂“酒桌文化”,都是把被灌的人當成傻子看, 你又何必自以為海量,爭一時之雄呢?
06、安不將息,病時悔
現(xiàn)在拿身體換金錢,日后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健康的身體。名利的計較、瑣碎的操勞,到頭來,哪比得上身體健康的重要,要知道, 世間唯有生死才是大事。
人生在世,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發(fā)于本心?人不能因為后悔而停滯不前,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結合改革開放尤其是實行市場經(jīng)濟下的許多社會現(xiàn)象,再增加“四悔”:交友不慎,痛時悔;家不惜和,破時悔;教子不嚴,敗時悔;業(yè)不勤謹,衰時悔。這四種狀況也比較普遍。有人由于交友不慎,上當受騙。有不少家庭,并沒有什么大的矛盾沖突,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結果斗嘴翻臉,互不相讓,慪氣失和,離婚,家破人散,后悔不盡;有些家庭包括領導干部、專家教授的家庭,對子女疏于管教,嬌寵有加,使之蠻橫任性,唯我獨尊,惹事生非,甚至走上打架斗毆、酗酒吸毒等違法犯罪道路,面對敗家子,哪家父母不悔青腸子;還有不少人或打工或干事,或經(jīng)營企業(yè)或治理一方,卻不肯吃苦受累,不勤勉不謹慎,這樣,事業(yè)豈有興旺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