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各位學人大多都有投稿經(jīng)歷,每次投完稿之后,便是牽腸掛肚、望穿秋水、苦苦守候結果!但大多數(shù)人對于學術期刊的審稿流程都不甚了解。今天,一位體育類核心期刊編輯為我們揭秘一篇稿件最終刊出的“神秘”流程,將文章“歷險記”展現(xiàn)給大家!同時,也希望作者們能理解編輯的工作,耐心等待! ●● ● 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看到QQ群或朋友問起,某某期刊的審稿主任復審是什么意思,或投稿已多久怎么還沒消息,或為何有的刊物審稿要3個月之類的帖子,作為業(yè)內(nèi)的小編,又常幫期刊審稿,對編輯部審稿流程相對有所了解,因此特意發(fā)文告知,供大家交流。 編輯的職稱分編輯(中級,等同講師)、副編審(副高級,等同副教授)、編審(正高級,等同教授),從編輯出版高級職的名稱便告訴大家,編輯的工作職責是編輯和審稿兩部分,來稿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審稿。 審稿國家有相應的規(guī)范,即通常所說的三審制度,審稿是一項有序但耗時的過程,并不是像作者想象的那樣送一個專家看個幾個小時就完了,而是要動用整個編輯部力量的集體行為。 ●● ● 審稿階段 ▌審稿第一階段(1周) 新到稿件收稿:說明您的投稿已成功。如15天仍在收稿階段,說明投稿未成功,您需重新用已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投稿網(wǎng)站投稿。 在填寫文題時,若提示“數(shù)據(jù)庫有類似稿件”,作者需在原文題后加上幾個數(shù)字或字母以示區(qū)別才可進入下一步。 ▌審稿第二階段(10天左右) 一審即初審,首先編輯部要經(jīng)過初審(即一審,時間一周左右),符合條件的送欄目編輯審稿,不符合條件的做退稿處理。 很多作者反饋退稿后希望收到審稿意見。如果每一篇文章都有相應的審稿意見,作者會進一步地明白論文適合投什么層次的期刊,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明白論文與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差距。 現(xiàn)在的情況是編輯部不能保證每篇文章都送審,國內(nèi)刊物一篇論文的審稿費一般為每篇100-200元不等(刊物均收取審稿費,也是國際期刊界同行的辦刊慣例),因為送審專家編輯部要付出相當高的專家評審費,這也是期刊主要運作成本之一。 現(xiàn)在不能保證每篇文章送審,這會造成作者找不到投稿刊物的方向,研究水平也有可能長期原地踏步,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給本身工作人手不足的編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負擔。 ▌審稿第三階段(2周) 二審即欄目編輯審稿或責任編輯審稿,編委會經(jīng)過二審,符合條件的文章進入送外審階段,不符合條件的進入退稿階段。 ▌審稿第四階段(10天) 送第一位專家外審(專職編輯遴選審稿專家后送外審),這一階段的時間有時難以把握,畢竟專家有自己的日常工作,身份都是兼職的,很辛苦(且按國際慣例,外審專家不允許公布自己身份,以避免人情關系,稱為匿名評審,Peer Review,一般要送審兩位專家,即雙向匿名評審),越是??揭遗H藢徃?,牛人的工作肯定更忙,所以請作者耐心。根據(jù)國際慣例要送兩個以上專家匿名評審,不及時審回還要催審、換專家。 ▌審稿第五階段(10天) 送第二位專家外審(審稿專家正在審閱中),審稿專家大多是跨學科與非本校的專家,一般同時具有副高職稱和博士學位。隨著體育學科的發(fā)展壯大,評審專家隊伍也大幅度擴充,增加了大量為人正直的青年博士專家,涵蓋各個審稿領域的外審專家數(shù)據(jù)庫已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建立起來。送審稿均為匿名評審,但可能出現(xiàn)專家拒審或者專家出差之類的情況而時間上相對延后,責任編輯會跟蹤處理,工作量往往也會隨之增加不少。 ▌審稿第六階段(1周) 關于“退修”:以《體育學刊》為例,可登錄刊物網(wǎng)站,單擊“作者投稿與查詢”→輸入用戶名及密碼→點擊“需要修改稿件”→點擊“稿件處理情況及修改意見”欄中的審稿意見修改后,回退到上一階段→點擊“更正稿件信息及上傳修改稿”→點擊“上傳修改稿”中的“瀏覽”→選中所要上傳的修改稿→點擊“瀏覽”后面的“上傳”。作者須在2周內(nèi)將修改稿從系統(tǒng)中上傳,如果延期沒有上傳,請和責任編輯聯(lián)系。 修改說明:這里特別說明,遇到退修情況的處理方法,建議作者積極按照外審專家的意見進行修改,并附上不少于退修意見字數(shù)的修改說明(可附在退修稿件文檔標題的前面,欄目編輯與外審專家復核的時候一目了然)。對于實難以遵從修改的意見,附上相應解釋說明,切忌以自我為心中,任意反駁退修意見。 審稿第七階段(2周) 主編終審:主編會召集刊物編輯、編委會成員,根據(jù)一個階段內(nèi)來稿的專家、欄目編輯的具體意見,決定稿件可進入錄用編輯流程或退稿階段,若為退稿階段,因雙向匿名,如遇到外審專家意見不一致,可能會送審第3位專家。 審稿第八階段(5天) 稿件錄用:可登錄刊物投稿網(wǎng)站(以《體育學刊》為例》,單擊“作者投稿與查詢”→輸入用戶名及密碼→點擊“編輯部正在處理稿件”,在“已錄用”階段“意見”欄中可查詢到稿件錄用通知,請務必按要求去做。 審稿階段一結束,等于是作者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編輯的實際工作開始了......(此處省略百萬字,因為每年的校對字數(shù)在五百萬) 編輯階段 編輯第一階段(多久都得編輯干) 一校:編輯加工,俗稱齊清定,責任編輯按本刊標準化、規(guī)范化修改,不明之處會與作者電話聯(lián)系,作者需要保持電話通暢。 編輯第二階段(多久都得編輯干) 二校(對一校稿件進行再次校對,按照格式規(guī)范和參考文獻要求統(tǒng)一發(fā)表文章內(nèi)容,對于文法錯誤進行修訂) 編輯第三階段(該作者出馬了) 請作者對樣片,即作者查閱已校對、排版文稿,如遇到問題標注后發(fā)郵件給編輯部技術編輯修改。 編輯第四階段(多久都得編輯干) 三校也稱終校,由資深專家把關,之后編輯部集體點評,也稱讀校,最終看是否編輯合格,達到待出版的要求。這里特別說明,每次校對后技術編輯都要在電子文稿中修改相應的標紅(紅筆標注)之處,工作量非常大。 編輯第五階段(多久都得編輯干) 對紅也稱核紅,即終校完成后,技術編輯在電子文檔中修改錯誤之處,編輯挨個核對是否修改正確,最費眼神。 編輯第六階段(主編親自出馬) 發(fā)稿:主編將稿件按欄目歸入備稿件庫。 編輯第七階段(主編親自出馬) 組版:主編按時間排列生成的順序初步擬定刊期,按照刊物的傳統(tǒng)與各欄目的稿件量,請技術編輯排版。 第八階段(還剩一口氣) 編輯對樣:印刷廠出印刷清樣后,編輯進行對清樣的工作,就是看版式、內(nèi)容是否有大錯誤,怕印刷出現(xiàn)問題。 為何審稿需要三四個月時間,盡管對于我們作者來說誰都希望今天投明天就有結果(當然大家也可能覺得時間太短是因為編輯沒有認真看),但是也要體諒編輯部的苦衷,任何刊物都屬于公共平臺,并不是只處理某人的一篇論文,而是成千上萬篇,何況有的編輯部還沒有專職處理稿件的編輯,同時還得擔負沉重的編輯加工、校對等編輯具體工作。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耐心等待。 作者丨譚廣鑫,《體育學刊》編輯部,責任編輯。原文標題《一篇稿件最終在核心期刊刊出的基本流程》。 |
|
來自: skysun00000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