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娛哦》 埃里?!じチ_姆 豆瓣評分:9.0 既然書的主題是'自由’,那我們肯定先要把'自由’定義一下。哲學家認為:自由,就是一個人不被強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而弗洛姆一上來就提出:自由是伴隨著人的個體產生而出現(xiàn)的概念。 什么意思呢?弗洛姆舉了一個例子。當嬰兒出生之前跟母親是一體的,通過臍帶連接,那這個時候嬰兒肯定是不自由的。出生以后嬰兒和母親分離成為獨立的個體。但這只是生理上的分離,在心理上嬰兒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依賴母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才逐漸獨立,脫離母親,成長自我,獲得自由。這僅僅是個人的成長過程。但其實人類整個進化歷史跟嬰兒很像。人類原本從猿猴進化而來的時候就是與自然一體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人類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于是開始慢慢脫離自然開啟了人的個體化進程。 但越來越大的自由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影響呢? 弗洛姆認為有兩方面。 1 積極的方面自然就是讓人擺脫了以往的束縛,讓人成為自己的主宰,培養(yǎng)理性和創(chuàng)造力。 2 消積的一面是這種自由讓人失去了原有的歸屬感的安全感。讓人感到孤獨和無能為力。就好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嬰兒在媽媽的懷里會感到很安全。就算即使很多人成年以后依然還是會依賴母親有戀母情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不想拋棄這種歸屬感。比起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的未知和危險,他寧愿躲在媽媽的懷抱里。 那么我們無法忍受這種孤獨怎么辦呢? 弗洛姆指出,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是 前進的路,就是發(fā)展內心的力量和創(chuàng)造力。完善自我人格,實現(xiàn)以獨一無二的自我為基礎的積極自由,在此基礎之上和世界進行交流。 另一條是 后退的路,為了擺脫孤獨,重新獲得安全感,放棄個體獨立,重新回歸母體。 雖然弗洛姆提出有兩條路可以走,但他明確指出,后退的路是行不通的,只有前進的路可以走。因為人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人是不可能回到母親的子宮里。人類也回歸不到原始社會。就好比現(xiàn)在的“媽寶男”或者有嚴重戀母情結的人我們都不會認為他是一個正常人。 但通過弗洛姆的觀察發(fā)現(xiàn),前進的道路雖然真實,但是困難重重,后退的道路雖然虛幻卻非常舒適非常容易。所以這樣一前一后的選擇就是整本書的核心內容。而選擇后退的路就是本書所講的“逃避自由”。 為了擺脫這種無力感和孤獨人們都會怎樣逃避自由呢? 這就是書中講到的第二大重點。人們重要的逃避機制和因為逃避自由所產生的后果。 正因為我們不能回到母親的子宮里,人類不能退回到原始社會所以人就會尋找一些心理上的替代機制。這就是本書中講述的逃避機制。 書中弗洛姆一共列舉了三種主要的逃避機制。 1 權威主義 放棄自己的獨立傾向,去外界尋找一個權威,通過和這個權威結合,臣服與這個權威,建立一種新的紐帶,來找回歸屬感和安全感。 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上也叫做受虐傾向,他所依賴的對象可以是人(獨裁者、實施家暴的丈夫),也可以是一個團體或者是一種抽象的存在(流行觀念、信仰中的神)。但不論對象是什么受虐者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消除自我,擺脫掉自由的負擔,通過與強大的權威建立聯(lián)系來重新得到安全感。同理施虐者與受虐者也是一樣,只不過這類人群傾向于自己建立權威讓別人依賴自己,甚至會攻擊和傷害他人。但反過來施虐中同樣依賴受虐者。就好比一個被虐待的妻子如果說:我受夠了,我要跟你離婚。丈夫肯定一下子就承認錯誤,讓妻子不要離開。但當妻子以為會有所改變的時候,丈夫還會繼續(xù)施暴,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這種例子我們在一些家庭中和法制節(jié)目里會見到很多。這兩種人格看似是兩個極端,實則是緊密交織的兩個個體。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因為無法擺無法忍受的脫孤獨和軟弱。這種形式往往會假借愛的名義,實際上不是。所以如今社會上年輕人之間的戀愛大都處于擺脫孤獨而并非實則上的愛。 2 破壞欲 既然這個世界讓我感到無力和孤獨,那我就干脆摧毀這個世界,雖然摧毀了世界后,我仍然鼓孤立,但這是光榮偉大的孤立,因為外在的威脅已經被我消滅了——這就是破壞欲產生的邏輯。 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肯定不能摧毀整個世界了,所以他就破壞那些讓他顯得弱小的對象。破壞欲一般很會偽裝,他們都會被偽裝成義務、愛、責任等等。比如:情侶之間,女方要求男方杜絕聯(lián)系所有的其他女生或者在微信里看到異性就要拉黑。理由肯定是因為我愛你,你要表示你的忠心等等。實則是女孩無法面對自己心中對孤獨的恐懼而產生的破壞欲。 3 機械趨同 一個人為了克服孤獨,會把自己變得和其他大多數人一樣。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個人融入環(huán)境,個人放棄了個性,成為一個機器人,和周圍其他的幾百萬機器人一模一樣,也就不覺得孤獨和焦慮了,而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放棄自我。 這里弗洛姆提到了人的潛意識,他指出現(xiàn)在的人都是在機械一般的生活,人們以為生活都是自我選擇,但其實人們在逃避自由的過程中已經慢慢的被偽思想代替了真思想。 最后是弗洛姆些這本書在當時社會所闡述的中心思想,就是為何二戰(zhàn)時期歐洲會產生納粹這種集權主義。但這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已經不再重要。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這是一本在當時深挖為何會產生納粹集權主義的書,在過去了這么久之后他所用的理論完全適用于當今社會。 結語 其實書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勇敢去追求自由,而不是逃避自由。 人類追求自由是生來的本能,但在此過程中會產生逃避自由。只要用心去培養(yǎng)自己的'向心力’,強大自我。勇敢面對前方的未知便可以。雖然弗洛姆提出三大逃避機制,但其實放寬眼光來看也就只是我們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稍事休息’而已。得到弗洛姆老爺子的點撥之后拍拍袖子上的塵土,繼續(xù)闊步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