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阿福原創(chuàng),如轉(zhuǎn)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阿福太極(www.afutaiji.com)”。以免被追究法律責任。 人體最重要的虛實變化在兩腿。太極拳要盡量避免雙重之病,那么首先要將兩只腳分出虛實來。要一支腳為實,承擔身體的主要重量,另一支腳為虛。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重量在兩條腿上不斷變化,即不斷進行著虛實轉(zhuǎn)換。 當然還有左右手的虛實,左右胸的虛實,兩胯的虛實等等。 拳友們大都自我感覺在練拳中作到虛實變化變不是太難。但一旦進行推手比試或?qū)?,兩個人便就頂上勁了,就無法自如地進行虛實變化了。當然兩個人互相配合進行推手練習或表演的情況除外。這就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地學會虛實變化。真練成了虛實變化的功夫,你就會比較容易地運用引進落空了,就不太會變成雙重和頂牛了。 練太極拳的張口閉口就是“沾連粘隨”,“不丟不頂”。但在激烈的對抗中卻變成了不是丟就是頂了。王陽明倡導“知行合一”。太極拳可以作一個反面教材,就是沒有“行”,只有“知”,其實是假“知”。 難道古人所說的“不丟不頂”,“四兩拔千斤”只是傳說,或者只有在游戲中才有? 阿福練過二十多年太極操后,立志學真功夫,四處訪明師學藝,重新尋覓太極拳的真諦。后來得了真?zhèn)魈珮O之后感覺進步很大,但一直難以突破“不丟不頂,引進落空合即出”這一關(guān),實踐中總是犯頂抗的毛病。我研究和習練了很久,找出了其中的難點。 1. 第一個難點: 頂抗是人的本能。兩人兩手相搭,同時推向?qū)Ψ?。其中一方勁力稍遜一籌便會被對方推出去或被擊中。所以誰也不敢把實變虛,即把頂勁變成虛勁,即引進落空之勁。拳譜中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這是真秘訣。但并沒有說明怎樣才能做到,這要口傳身授。改變?nèi)说谋灸?,改對抗為合作,這是最難跨越的一步。 2. 第二個難點: 即使你突破了第一個難點,把頂勁換成引勁,但并不能使敵方走空,無法讓對方失重。結(jié)果是對方乘勢而進,我方卻一潰千里。這就犯了是拳經(jīng)中說的“丟”的毛病了。 阿福領(lǐng)悟到第一個難點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和實踐。而突破第二個難點就更吃力了,反復努力,不斷體悟,心悟,始終無法突破這個瓶頸。 后來有幾次不經(jīng)意間,在與拳友推手時將對方輕松推了出去。感覺沒有用多少力,但效果比平時靠大力推時還要好。后來我便總結(jié)那幾次超水平發(fā)揮是如何做到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以胯接手,通過手肘肩胯的瞬間調(diào)整把來力接到胯上,前提是這些地方都要練開。到了胯就可接到腳上了,便可以大地來支撐對方的大力了,這時你的手就不用承擔很多力量了,就活了,就為不頂創(chuàng)造的前提條件,否則不頂是假的,因為你沒有真正接住和控制他,對方可以直接打進來。 當自己能夠不去硬頂同時還能接住對方時,就可把手上的實勁變成虛勁了,接著要馬上把注意力從接觸點上移開,去找對方的中心線進行打擊,但手不能與對方脫開接觸,要始終粘著對方的皮膚。此時對方便感覺自己的勁走空了,正當無處著力時,我方的反擊就到了。此時正打了對方一個舊力已經(jīng)過新力未生之時,我方的反攻一般會產(chǎn)生奇效。 強調(diào)說明一下:從接觸點上移開,并不是說脫離與對方的沾粘,而是輕貼對方的皮膚滑動。在實點處變成虛勁,并立刻去找新的有效的攻擊點,即可以通過此點打到對方中線。(注:這是我初期的感覺和總結(jié),現(xiàn)在我的手不必在接觸點上滑動便可變化虛實了。不過個人建議,還是應該從輕微的滑動中改變發(fā)力點開始比較容易進階。) 所以很多時候,不能過于執(zhí)著于某一處,求什么反被什么所拘。目的過于明確,太過暴露反而難達目的。換個地方,換個角度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 經(jīng)過不斷強化那幾次的感覺,不斷習練和總結(jié),終于初步掌握了虛實變化的奧妙。有了它就有了不丟不頂,引進落空合即出等所有習練太極拳的人夢寐以求的功夫。 我個人覺得,這種虛實變化,引進落空的功夫是屬于太極拳中高級的東西,不能夠過早地把精力放在這上面。應該還是要從太極的基本功和核心的勁,即棚勁上下功夫,從抻筋拔骨等功法中改變自己的身體。不可跳級,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后來我學過真?zhèn)餍我馊螅瑢Υ苏J識就更加確定了。形意拳主要分為“明勁,暗勁,化勁”三層功夫。其實明勁有成后,功夫就已經(jīng)相當厲害了?!靶我庖荒甏蛩廊恕睕Q非虛言。而太極拳一開始就去追求的其實是形意拳暗勁和化勁的東西,比如“放松”是化勁中的體現(xiàn),而且在郭云琛前輩的論述中還特別強調(diào):“并非頑空不用力,周身內(nèi)外,全用真意運用耳”。 民國時期武風之盛遠非今日可比。但即使那時,據(jù)孫祿堂的著作中所說,也就幾個人才達到化勁的水平。今天我們練拳的基本都是小學生入學的水平,加減乘除還沒有會呢,卻要直接學高等數(shù)學的微積分。 “松”,“用意不用力”都是好東西,但是順序搞反了。用現(xiàn)在的話說,那是不打地基就蓋高樓?;A(chǔ)沒有打好,以后再努力也是空中樓閣,白費勁。 回憶我初得這個虛實功夫約半年多前,太極拳的基本功已經(jīng)有小成了。已經(jīng)達到了節(jié)節(jié)貫穿,混圓一氣的初步功夫。也就是先能頂?shù)米×?,兩手向外一撐如彈簧,腳下沉穩(wěn)圓活。即使比我高大強壯很多的人也很難推得動我。在些基礎(chǔ)上又經(jīng)過了大半年的不懈努力和實踐才初步獲得了“虛實變化,引進落空”的初級水平。 每個人獲得這個能力的途徑可能不太一樣,感受也可能不同。但以下幾個要點卻是共同的。它們便是習練方法和秘訣。 1. 頭頂胯坐, 勁氣沉到腳底,上虛下實,特別是從胸到肩窩要變得虛涵,順滑,靈活。 2. 兩臂不主動用力,特別是大臂不能單獨發(fā)力,否則脊背之勁便從這兒斷開了,因為勁是從腳下與胯帶動脊背發(fā)出的。 3. 肩外開下沉,肘下墜內(nèi)合,勁便可從肩到肘。 4. 肘變化后就要定位,不可輕易晃動,否則全身的整勁便會從肘關(guān)節(jié)斷開。 5. 接著,勁力要貫注在手指上,特別是要到指尖上,手要不斷進行順逆的擰轉(zhuǎn)變化。 上面我說了從腳到手要注意的事項,只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一些,實際上手腳是一氣貫穿的,感覺上應該是兩頭同時神意勁貫注。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手臂不主動用力,所以它就不會僵硬,感覺就靈敏,圓活起來了。這就為手臂的虛實變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光手臂,胸肩也要虛靈,也要把們當成手臂。 上了這一臺階,你的拳才真正成了太極拳。此時你會有很多開悟,是真的悟,因為道理不僅在你腦中,更在你心中,在你身上。這種功夫有了,就會終生不退,就像你學會了騎自行車,即使多年不再騎也不會忘記。當然此時拳練得就有味道了,你根本就放不下了,它將會伴你終生,并給你帶來健康,快樂,自信,開闊的胸懷及防身自衛(wèi)的本領(lǐng)。 諸君努力吧,不要被近幾年一幫網(wǎng)絡(luò)炒作小丑們和居心叵測的幕后推手們的各式表演和抹黑所誤,自己心中要有最基本的是非判斷,要有一桿稱,不要被那些人帶到坑里去。 文化大革命批四舊,批文化精英,批知識無用。無數(shù)青年把寶貴的時間都用在了批判運動上,浪費了寶貴的青春,也毀了自己的前途。改革開放后,鐵飯碗沒有了,成了下崗工人,而自己卻一無所長,生活艱難,處處碰壁。這就是自己的因給自己帶來的果。 而那些堅持自己的理念,不為外界的混亂和喧囂所干擾,堅持文化和知識學習的青年們,大都在高考恢復后的幾年內(nèi)考上了大學。那時的大學生是真的天之驕子,上學免費,生活補貼,畢業(yè)包分配,而且工作后立馬就是干部指標,待遇自然高人一等。這些人之后大都成了各行業(yè)的骨干和精英。生活水平,社會地位都是那些同年齡段的下崗工人們所無法相比的。知識改變命運在他們這一代人中體現(xiàn)得最為顯著。 現(xiàn)在每當我看到那些在網(wǎng)上罵傳統(tǒng)武術(shù),罵中醫(yī),甚至罵所有傳統(tǒng)文化的網(wǎng)友們(他們中年輕人為主),就讓我想起了文革中的紅衛(wèi)兵們,這些網(wǎng)友簡直就是新時代的紅衛(wèi)兵,浪費那么多時間在網(wǎng)上嘲諷謾罵,泄一時之私欲,損害他人,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虛度光陰。不必等來世的報應,他們很快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的。 中華傳統(tǒng)武術(shù)特別是太極拳等內(nèi)家拳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它不但是武術(shù),能防身自衛(wèi),更能強身健體,養(yǎng)生長壽。而后者是世界上其它任何搏擊術(shù)所無法比擬的。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什么?越來越多的明白人給出了答案,是健康。錢沒有了可以再掙,公司倒了還可再建,老婆走了還可再找,只要身體健康,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了健康,其它一切也就沒有意義了。前面的一沒有了,后面的零就只是零了。 所以阿福給大家一點真心的建議,學點真功夫,并不是去打人,只求有些防身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出功夫的拳才能真正地改變?nèi)酥?,治病強身,益壽延年。那些太極操,套路表演的作用相差遠矣! 找個好老師,只要有明師指點,走對了路,堅持練下去,你一定會登上內(nèi)家拳這一仙山的峰頂?shù)?。那時你會感嘆:“天下竟有如此美麗的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