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打藥必須要用水這種介質進行溶解、稀釋、配置,配農藥用水一般會用河水、井水、自來水、池塘水、湖水、庫水、山泉水以及干凈的稻田水等。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區(qū)域,一般混配農藥用水以河水、湖水、池塘水為主,在北方水資源較匱乏區(qū)域,一般農藥混配用水為井水、地下水等;但是,總體來說,打藥用水,60%以上都是使用井水地下水!許多人都說“井水配藥,藥效減半!”不讓用井水?打藥怎么辦? 1、井水中含有大量礦質元素,作為電解質會削弱農藥中有效成份的滲透和附著力。 2、井水中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如果用含量較高的鈣、鎂離子的井水稀釋樂果、馬拉松、殺蟲脒、敵百蟲、甲胺磷等乳油劑農藥時,井水中的鈣、鎂等物質容易與農藥中的乳油結合一起,產生沉淀物,因而破壞農藥的乳化性能,降低農藥的使用效果。 
3、用含鈣、鎂較高的井水去稀釋多菌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可濕性粉劑農藥時,會使藥液均勻度下降,降低可濕性粉劑農藥的懸浮率,從而也會降低藥效。 
4、絕大多數地下水井水都是弱堿性的,而大部分農藥基本上是弱酸性的,堿性水源與酸性藥劑存在配伍沖突,喪失部分藥效。 水作為一種良好的溶劑來說,可以溶解多種物質,所以我國把水質分為軟水、和硬水進行區(qū)分。軟水和硬水是取決于其中溶解的鈣、鎂離子的含量,軟水是指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反之為硬水。 
我國測定的飲水硬度是將水中溶解的鈣、鎂換算成碳酸鈣,以每升水中碳酸鈣含量為計量單位。 當水中碳酸鈣的含量低于150毫克/升時稱為軟水,達到150~450毫克/升時為硬水,450~714毫克/升時為高硬水,高于714毫克/升時為特硬水。 平時常見的硬水就有井水,咸水,海水等含有較多的鈣、鎂等物質的水,軟水有雨水,雪水,河水,湖水等淡水。 1、以前確實沒有留意過這一點,畢竟井水配藥非常普遍,也并不是完全沒有效果,只是會降低部分藥效,再加上現在病蟲害的抗藥性比較強,有時候發(fā)現藥效減弱,以為是害蟲抗藥性增加了,所以就加大了農藥的濃度,水質問題也自然而然的忽略隱藏了。 
2、地域問題,因為有的地區(qū)由于地理原因,河流、湖泊比較多,也有這個條件選擇用軟水打藥。但是,有些地區(qū)比較干旱,河水、湖水等軟水資源比較少,于是幾十年都是用井水,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如果非要找軟水來打藥,反而增加了成本! 目前大多數配藥都是用的井水地下水,不讓用井水,打藥就沒辦法了! 
需用井水配藥時,應在水中加一些食醋,可以減緩、中和上述現象的發(fā)生,使藥劑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提高。同時,食醋含有10多種氨基酸成分以及醋酸,還含有較豐富的糖、鈣、維生素B族等有利于作物生長的營養(yǎng)元素,用其稀釋液噴在葉片上,可增加葉綠素,加速光合作用,促進和加速植株葉面積增長和增產。一般一個噴霧器(15千克)用食醋50毫升。 當然,在打堿性農藥的時候就不能加醋了,畢竟醋是微酸性的。 1、混配順序對 
葉面肥與農藥等混配的順序通常為:微肥、水溶肥、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水劑、乳油依次加入(原則上農藥混配不要超過三種),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再加入下一種。 2、二次稀釋要做好 
進行二次稀釋混配時,建議先在噴霧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種農藥后混勻。然后,將剩下的農藥用一個塑料瓶或者其他容器先進行稀釋,稀釋好后倒入噴霧器中,混勻,以此類推(想藥效好,就千萬別偷懶)。 3、多種復配更好 
如果單一用藥,非常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混配時復配起來藥效更好,復配時注意要這樣混用:不同毒殺機制、毒殺作用的農藥一起混用、具有不同時效(速效+持效)的農藥一起混用、不同蟲齡(卵、幼蟲、成蟲)殺蟲劑一起混用、作用于不同病蟲害的農藥一起混用。這樣不僅藥效好,還可以減少噴藥次數。 4、增效劑合理混用 
增效劑對病蟲雖無直接毒殺作用,但與農藥混用可以增加靶標對藥液的接觸,能提高農藥的防治效果。如果和農藥混用康普森橙皮精油助劑,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效果,并且還比較安全!高溫天氣,有機硅慎用,易出藥害。
(內容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創(chuàng)作者:植保家!如需轉載請注明,需要橙皮精油增效劑的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