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保留至今的古代鼓樓有很多,比如北京鼓樓、南京鼓樓等,而像山東聊城的光岳樓、河南浚縣的文治閣等雖然名字并不叫鼓樓,但是同樣具有鼓樓的功能,也是保留比較完整的古代鼓樓建筑。在中國現(xiàn)有的鼓樓建筑中,西安鼓樓則是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
西安鼓樓與鐘樓位置圖
西安鼓樓衛(wèi)星影像圖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文保碑
在明清至今六百多年的時間里,鼓樓和鐘樓一直都是古老西安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是西安古老歷史的象征。一般鐘鼓樓都是形影不離,西安的鐘樓和鼓樓也一樣,現(xiàn)在的鼓樓距離老城中心的鐘樓大約三百米,按照晨鐘暮鼓的禮制,鐘樓位于東側(cè),鼓樓位于西側(cè)。
一般來說鐘鼓樓都是同時興建,但是西安的鐘鼓樓并非同年所建。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鼓樓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鐘樓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鼓樓的歷史要比鐘樓早了四年。
鼓樓簡介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
據(jù)史料記載,西安鐘樓最初的位置并非現(xiàn)在的位置,而是位于廣濟街南口,即現(xiàn)在的鐘樓往西大約800米處,與東側(cè)的鼓樓遙遙相對。萬歷十年(1582年)鐘樓整體遷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而鼓樓仍然保持原地未動,所以才形成了現(xiàn)在晨鐘暮鼓的方位分布。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洪武三年(1370年)在隋、唐皇城的基礎(chǔ)上開始重建西安府城,八年后的洪武十一年(1378年)重建的西安城竣工。一年后為了給全城的百姓報時,在長興侯耿炳文和西安知府王宗周的倡導(dǎo)和主持下開始興建鼓樓,這就是西安鼓樓興建的歷史背景。
清乾隆年間《西安府志》中的鐘鼓樓記載
鼓樓興建后,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和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乾隆四年(1740年)曾先后幾次重修。鼓樓上南北兩面分別懸掛有兩塊匾額,其中北面的匾額題寫“聲聞于天”,南面的匾額題寫“文武盛地”,據(jù)說是明萬歷年間陜西巡撫都御史趙可懷書寫。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鼓樓后,據(jù)說當(dāng)時的陜西巡撫張楷模仿乾隆皇帝“御筆”為鼓樓再次題寫了“文武盛地”匾額,咸寧縣“名儒”李允寬題寫了“聲聞于天”匾額。
鼓樓夜景
鼓樓夜景
鼓樓夜景
鼓樓夜景
鼓樓夜景
鼓樓夜景
從鐘樓沿著西大街向西步行大約300多米是一座廣大的鐘鼓樓廣場,廣場的東北角就是西安鼓樓。這座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的宏偉建筑下面是東西長52.6米、南北寬38米、高8米的高臺磚基,下邊的臺基是磚石結(jié)構(gòu),上面的三層樓閣建筑是木結(jié)構(gòu)建筑,重檐歇山頂?shù)臉情w看起來蔚為壯觀,宛如一座巨大的皇宮宮殿。鼓樓的總高度是36米,和鐘樓的高度幾乎一致。在明清時期,鐘鼓樓是西安城內(nèi)兩座最高的建筑,站在鐘樓和鼓樓之上可以俯瞰西安城的全貌。即使在建設(shè)了很多高樓大廈的今天,鼓樓仍然是俯瞰西安老城的最佳之處。
站在鼓樓上俯瞰西安城
鼓樓上的鼓
鼓樓上的鼓
鼓樓上的鼓
更鼓
聞天鼓
聞天鼓
聞天鼓簡介
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聞天鼓
西安鼓樓如今已經(jīng)是3A級景區(qū),如果想要登鼓樓的話需要購買門票,成人每人30元。鼓樓二樓開辟了中國鼓文化展,里面展覽了從古至今不同年代、不同形狀、不同材質(zhì)、大小不一的鼓,里面不但有陶鼓、石鼓、戰(zhàn)鼓、虎座鳥架鼓,還有都曇鼓、答臘鼓、象腳鼓等等,其中最特別的一面大鼓就是聞天鼓了。這面聞天鼓鼓面直徑2.83米,高1.8米,總重量達18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一面鼓,被記錄到了2013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里面。
中國鼓文化展
石鼓
腰鼓
1956年8月日,西安鼓樓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鼓樓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府層樓接上臺,客懷落日為誰開。
一天秋色云飛斷,萬戶晴輝鵲噪來。
遍倚危闌頻入感,未吹畫角已興哀。
千年朝市仍更變,獨有南山石未灰。
這首名為《登西安府鼓樓》的詩作是曾任陜西咸陽教諭的明初文人殷奎所作,描繪了詩人登上鼓樓所看到的景色以及所思所想。六百多年后,當(dāng)我走近這座千年古都,登上無數(shù)文人登臨過的鼓樓時,也不禁為它的宏偉所折服。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頭條號xiaoyao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