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發(fā)行國債是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家通過發(fā)行國債可以迅速籌集資金,然后用一些大項目建設,這樣就可以拉動經濟的增長。 大家是否發(fā)現一些國家經濟困難的時候,不會去發(fā)行國債,而是通過降息降準的方式來釋放貨幣,甚至有的國家是直接通過印刷大量的鈔票了應對當前的經濟困難,但這樣的操作屬于飲鳩止渴,如果不想國家信用破產還是少做這樣的事情。 估計很多網友都是不理解,國債這種方式相對來說是比較溫和,而增印鈔票的方式其傷害性是比較大的。 為什么不愿意發(fā)行國債呢? 首先發(fā)行國債是需要還的,還得支相應的利息,而增發(fā)鈔票主要是紙張和印刷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國債的發(fā)行數量有限,而增印鈔票的數量幾乎無限。 就以國內外匯儲備為列,企業(yè)的出口 商品獲得外匯,就會印刷對應的貨幣兌換這些外匯,當企業(yè)進口時,雖然需要本國貨幣兌換外匯,但是這些貨幣不會被銷毀,這樣的結果就是出口越多,印刷的貨幣就是越多,印刷的貨幣就越多,商品出口國外,通脹留在國內。 換個角度來講,不管采用哪種方式來實現增印鈔票的目的,都是近乎零成本的獲得國內的資產和資源,乃至通過國有資本收購民企股權。 增印鈔票利好銀行,利好國有資本,輸出通貨膨脹,印發(fā)鈔票只需要政府支付印刷的紙張費用,油墨費,人工費就可以,發(fā)出去的鈔票政府是不需要償還的,這個要比發(fā)行國債的成本低很多。 增印鈔票不會增加國家債務,只要通脹相對溫和,有利于促進消費促作用,不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只會減少民企競爭優(yōu)勢和市場份額,不僅可以刺激經濟發(fā)展,同時可以減輕政府負擔時一舉兩得的事情。 在經濟困難時發(fā)行國債需要考慮的問題就多了,既然是國家的信用做背書,就必須考量償還能力得量力而行。 每個國家的償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上限遠沒有每年的財政收入那么高,畢竟管理體系龐大運轉成本 高昂,如果超額發(fā)行國債利息就會成為一大負擔,到期后無力償還更是會降低國家的信用。 然而國債的形式比較單一,發(fā)行量有天花板又有成本考量,當量不足夠大時,很難對經濟產生刺激的作用,既然已經是經濟困難了,說明財政收入增速減弱,債務償還能力變差,此時發(fā)行大額國債顯然不是很好的選擇。 相比之下,增印貨幣的方式多種多樣,潤物細無聲,靜悄悄的能多出數萬億,超低的成本而且也沒有利息,還可以定向的輸出量大管飽。 但是印刷鈔票也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增印鈔票有助于帶動經濟的發(fā)展,讓一個國家快速地從經濟困難中走出來,但是如果鈔票增印過多,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如果通貨膨脹超過了社會的承受范圍,就有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的后果,比如經融危機,經濟危機等等,所以很多政府雖然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會采用增印鈔票的這種措施,但在使用過程中也是非常謹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