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精神病學職稱涉及內容比較多,為幫助大家復習,緩解備考壓力,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抗精神病藥的藥物分類都可以分為哪些? ”的知識點,具體內容如下: 目前臨床上較常用的抗精神病藥按化學結構可分為五類。 (1)吩噻嗪類是最早合成的抗精神病藥物,臨床應用較廣,藥物品種較多,但作用類同。(2)丁酰苯類本類藥的化學結構與吩噻嗪類不同,但抗精神病作用很強,已被普遍采用。(3)硫雜蒽類。(4)蘿芙木生物堿類僅利血平用于精神科臨床。因療效不突出,副作用較多,現(xiàn)已較少用。(5)其它類常用的有氯氮平、舒必利、舒多普利、氯噻平及嗎啉啶醇等。 目前抗精神病藥物分為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見表。 1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又稱典型(經典、傳統(tǒng))抗精神病藥物,指主要作用于中樞多巴胺D2受體的藥物,具有受體阻斷作用。其他藥理作用包括對α1和α2腎上腺素受體、毒蕈堿M1受體、組胺H1受體等的阻斷作用。藥物對幻覺、妄想、思維障礙、行為紊亂、興奮、激越、緊張癥候群等癥狀治療有效。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1)氯丙嗪:可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給藥。 口服給藥:小劑量開始,緩慢加量,急性期治療有效劑量為200——600mg/d,常用有效劑量為400mg/d。維持治療劑量可酌減。 注射給藥:當患者處于嚴重精神病狀態(tài),或高度精神運動興奮時可肌內注射25——50mg或靜脈注射(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40ml稀釋)或以5%葡萄糖鹽水靜脈滴注。每日注射1——2次,療程視病情而定,一般1——2周。一般可與等量異丙嗪混合注射。一俟患者安靜合作即改口服給藥。療程限2周。 常見不良反應為過度鎮(zhèn)靜、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抗膽堿能樣反應、錐體外系反應等。 (2)氟哌啶醇:可口服或注射給藥。 口服給藥:小劑量開始,緩慢加藥,有效劑量為6——20mg/d,根據患者反應及耐受性可適當加量。 肌內注射氟哌啶醇可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一般每次注射5——10mg。每日注射3次左右。 常見不良反應主要為錐體外系癥狀,表現(xiàn)帕金森樣運動障礙、靜坐不能、急性肌張力障礙及遲發(fā)性運動障礙。 (3)舒必利:可口服和注射給藥。 口服給藥:有效劑量為800——1600mg/d,常用劑量為1200mg/d。宜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到治療量。舒必利鎮(zhèn)靜作用不明顯,不宜晚上服用。小劑量200——600mg/d對焦慮抑郁可能有效。 靜脈滴注200——600mg/d,連續(xù)1——2周,有較好的緩解緊張癥癥狀的療效。主要不良反應是長期治療中的溢乳及閉經等內分泌障礙。 (4)奮乃靜:主要為口服給藥。有效劑量為20——60mg/d,常用治療量30——40mg/d,應小劑量開始,緩慢加到治療量。維持治療劑量20mg/d左右。主要不良反應是錐體外系運動障礙。 (5)長效制劑:包括氟奮乃靜癸酸癸酸酯(每2周25mg)、哌普噻嗪棕櫚酸酯(每2周50mg或每4周100mg)、氟哌啶醇癸酸癸酸癸酸酯(每2周50mg或每4周100mg)、氯哌噻噸癸酸癸酸酯(每2周200mg)及口服長效制劑五氟利多(每周40——120mg,維持治療量為每周20——40mg)。長效制劑主要適用于治療不合作者或長期維持治療依從性不好者。 主要不良反應為錐體外系運動障礙。老年及兒童患者不宜使用長效制劑。 2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與第一代藥物相比,這些藥物具有多巴胺D2/5-羥色胺(5-HT2)受體阻斷作用,且對中腦邊緣系統(tǒng)腦區(qū)具有選擇性作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又可分為5-HT/DA阻斷藥和多受體作用藥物。治療中除對患者精神病的陽性癥狀與第一代藥物等效外,并對陰性癥狀、沖動興奮、情感癥狀和認知功能損害等多維癥狀也有療效。較之第一代藥物,錐體外系癥狀、遲發(fā)性運動障礙、催乳素水平升高所致的溢乳、閉經、性功能障礙等的發(fā)生率較低,一般不引起繼發(fā)性陰性癥狀。常用藥物有以下幾種。 (1)氯氮平:為多受體作用的藥物,口服給藥,治療劑量200——600mg/d,常用有效劑量為400mg/d。 常見不良反應為:流涎、心動過速、體重增加、體位性低血壓,偶見血壓升高,周圍及中樞抗膽堿能樣反應如便秘、排尿障礙、意識障礙等,與劑量相關的痙攣發(fā)作。嚴重不良反應為粒細胞缺乏,須定期監(jiān)測血象。氯氮平減量和停藥宜緩慢,否則容易發(fā)生寒戰(zhàn)、震顫、運動障礙、吞咽時哽噎以及意識障礙等癥狀。引發(fā)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依賴型糖尿依賴型糖尿?。?型糖尿病)已有報道。 (2)利培酮:主要作用于5-HT2和D2受體。治療劑量2——8mg/d,常用量4mg/d左右。 常見不良反應是與劑量相關的錐體外系癥狀和催乳素水平升高引發(fā)的閉經、溢乳和性功能障礙、體重增加等。 (3)奧氮平:為多受體作用藥物。治療劑量5——20mg/d。 主要不良反應為體重增加、短暫鎮(zhèn)靜、便秘等。 (4)奎硫平:為多受體作用藥物,口服給藥,治療劑量300——750mg/d,常用有效量450mg/d左右。常見不良反應為嗜睡、頭暈、體位性低血壓。錐體外系癥狀、催乳素水平升高和體重增加的發(fā)生率較低。 (5)阿立哌唑:主要作用于DA和5-HT受體,對D2和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為本藥獨特的藥理特點。治療劑量10——30mg/d,口服。常見不良反應為錐體外系癥狀。 以上“抗精神病藥的藥物分類都可以分為哪些?”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 知識點、考試經驗、考試動態(tài)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精神病學職稱輔導欄目! |
|
來自: 新用戶0117879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