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在某寶上買拖鞋,突然跳出一個商品推薦,是一本書——《物理感覺啟蒙讀本》。突然想到,經(jīng)常聽人說:學物理,一定要有物理感覺!但什么是物理感覺,仿佛內心空空,頭腦懵懵。又看到“啟蒙”兩字,想必適合我這種初學者,遂買下該書。  本來看到中科大出版社的書籍,想必不會有錯,作者范洪義教授,我也有些耳聞。拿到書后,像通覽試卷一般,通讀目錄。不出所料,這次購物沒有翻車。甚至讓人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有些為中學物理老師量身打造的意思。這本書是兩位作者合作完成的,分別是范洪義老師和吳澤老師。書中均以范洪義老師的口吻敘述。下附該書靳口處范洪義老師簡介: 快遞第三天到了,拿到書后,用了四五天斷斷續(xù)續(xù)閱讀完。對于一本正文不到200頁的書籍來說,用了四五天不算很慢。但是我也只是粗略進行了閱讀,對于很多題目并沒有認真思考,邊讀邊寫下讀書速記正好50條。 第1部分:物理感覺內涵篇(物理感覺的古往今來,人類物理感覺的幾個層面)。第2部分:物理感覺訓練篇(中學物理通感的十個階段性訓練,中學物理同通感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第3部分:物理感覺應驗篇(物理欣賞,人文藝術中的物理)。在這里,我把讀該書的一些感受分享給大家。
1. 一本充滿文學氣息的物理書 翻開書本,首先就提到了小學課本的一篇文章《火燒云》,提到了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古文《河中石獸》。有原文,有翻譯??雌饋砗孟癫皇且槐局v物理的書。
書中還有很多這類文言故事,讀起來饒有興致,帶有科學啟發(fā)性。 比如:書中提到了《老子》中“太極圖”與波粒二象性的關系; 提到“夸父追日”,《楚辭》、《天問》等書中對空間的感覺; 書中還提到了大量詩文,有些是出自古人,有些是出自當代人,有些是作者自己編寫的,如:船歇江閘里,客隨乘水梯;升降渾無覺,浮沉亦不計。(過葛洲壩)等等。書中還有些自編的歇后語,如“伽利略登比薩斜塔——不知輕重緩急”; 在書中作者還寫了幾則和物理有關的禪的公案,寓物理與禪的頓悟。  書中的這些文學成分,我感覺對于中學物理教師,豐富自己的課堂,進行課堂延伸升華,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2. 一本充滿物理學史的物理書
縱觀全書,例舉了很多,伽利略、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愛因斯塔、波爾、楊振寧等物理學家有關的物理學史。其中有不少是耳熟能詳?shù)墓适?,有些可能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逸聞趣事?/section>
這個當時看到以后,有一種玄幻的感覺,后面作者給出了精彩的物理解釋和應用。
書中多次提到了蘇軾的《石鐘山記》,記述了酈道元和蘇軾的探究科學的經(jīng)歷。 還有歐陽修的《鐘莛說》,通過兩個人的對話,進行思維實驗,讀起來都是富有哲理的物理學小故事。書中還提到了沈括、曾公亮、謝肇淛、袁宗道、丙吉等人有關的物理學史故事。 這些物理學史知識讀完,開闊了眼界,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我想對以后的課堂教學也是有幫助的。3. 一本努力為中學生和中學老師打造的物理書 書本的作者是大學教授,而且是一位在專業(yè)領域頗有建樹的物理學家。但是,這本書的寫作意圖,明顯傾向于為中學生、中學物理教育者提供某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書中第3章 中學生物理通感的階段性訓練 
具體提出了中學生訓練物理通感的十個階段。
第4章 中學物理通感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部分) 
具體講解了常見通感的類型和培養(yǎng)通感的方法。
書中列舉了大量例題,基本全部來自中學物理(小部分涉及到物理競賽初賽內容)。通過結合具體例題,說明物理感覺的實質和培養(yǎng)方法,綱舉目張。這一部分的例題閱讀,是我個人感覺這本書最耗費精力的地方,甚至有點“腦洞大開”或者“燒腦”。很多題目看似簡單,但細細思考,部分題目思維量很大。有些題目,我也沒有想明白,為了快點讀完,只能跳過,以后再返工吧。 這里需要“吐槽”一下,有些例題的條件不是很清晰,有些題目中的字母所指代的物理意義不清晰。對于像我這樣的初學者,很多問題能給出簡單的思路提示,可能閱讀起來更方便些。不過,作者更多的是想引發(fā)思考,而不拘泥于具體問題吧。
4. 一本能引發(fā)很多具體問題思考的物理書 這本書雖然是國內收本提倡物理感覺的蒙學讀物,主要內容涉及到物理感覺培養(yǎng)的各個方面。但公眾號“杠精學物理”,一向對有趣的問題十分關注。在閱讀此書時,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
問兩種情況下,那種情況打擊力大? 這里我只列舉了一些我還能立刻回想到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 我想這可以給中學物理老師鍛煉思維、撰寫小論文、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探究,提供一些啟發(fā)吧。 突然想到,書的最后部分還給出了中學物理教師應該如何出物理題,如何寫物理書,如何啟迪學生想象力等實用干貨。我想對于老師的寫作、命題、教學也確有幫助。當然,這本書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例如中學生如何自學物理;如何對待物理學習和其余科目的關系;分享一些讀書學習的方法;一些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等等。作者都根據(jù)自身情況,一一分享,不人云亦云,都是干貨。在這里不再贅述。好了,這本書我讀下來的一點點感覺就分享到這里。 
值得一提的是,一本書的好壞,讀起來有無益處,均要看讀書參與者的個性。 如果您是一個有時間,愿意思考,愿意自己捋順邏輯關系的讀者,我感覺這本書還是可以看看的,不會太翻車。但是,如果您時間比較緊張,喜歡一本快餐閱讀類的書籍,這本書讀起來,收獲不大。畢竟任何一本書,不可能適合任何一個人。各取所需吧。如果您時間緊張,也可以采取碎片式閱讀,確實里面很多問題,不是一下能思考透徹的。不要像我一樣,一口氣讀完,慢慢品讀,應該更有收獲。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性靈運成,此境頓生,忽有妙會。
讀每本書應該都是如此吧。 感謝您的閱讀,能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東西,我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