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340篇 前面說到拓跋燾在崔浩和寇謙之的影響下,大力推行道教,讓道教成為北魏的國教。隨著道教的復興,佛教開始沒落,還遭遇了一場浩劫。 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十二月,寇謙之對拓跋燾道:“陛下以真君的名義統(tǒng)治天下,建立靜輪天宮大法,這是開天辟地以來未有之事,應該登臺接受符書彰顯圣德?!蓖匕蠣c同意了。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正月初七,拓跋燾備好車駕,打著全青色的旗幟來到道教神壇前接受符箓。 從此以后,北魏每位皇帝即位時都要接受符箓,成為慣例。 寇謙之又奏請建造靜輪宮,并一定要建得高到人在上面聽不到雞鳴犬吠之聲,目的是想伸向天上與天神相接。崔浩也力勸拓跋燾興建,為此花費了數(shù)以萬計的財力物力,幾年尚未完工。 太子拓跋晃勸諫道:“上天與世人的道不同,誰高誰低已有定分,二者不能相接,乃理所當然之事?,F(xiàn)在我們白白地浪費財力物力,百姓也疲憊不堪,做這種無益之事,有什么用呢?如果一定要照寇謙之所說的去做,兒臣請求將靜輪宮建在萬仞高的東山上,可以事半功倍。”拓跋燾不聽,繼續(xù)施工。 之后,崔浩經(jīng)常向拓跋燾進言,認為佛法虛幻荒誕,浪費財物,損害百姓,應該全部滅掉,拓跋燾逐漸萌生了禁佛的想法。 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二月,拓跋燾因討伐蓋吳來到長安,進入一座寺院,沙門請拓跋燾的侍從喝酒。侍從來到沙門居處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兵器,遂告知拓跋燾。 拓跋燾勃然大怒:“這不是沙門應該使用的東西,他們一定是蓋吳的同黨?!泵钣嘘P部門將全寺院的沙門都殺了。 查封寺院的財產(chǎn)時,有關部門又發(fā)現(xiàn)了釀酒的工具及州郡牧守、富人們所寄藏在寺院數(shù)以萬計的東西,以及沙門用來藏匿婦女的地下密室。 崔浩趁機勸說拓跋燾將世上的沙門全都斬盡殺絕,并毀掉各種佛經(jīng)佛像,拓跋燾接受了他的建議,寇謙之極力勸阻,崔浩不聽。 于是,拓跋燾先殺了長安的沙門,焚毀佛經(jīng)和佛像,并下詔給留臺,讓拓跋晃通令全國,按長安誅殺沙門的辦法去做。 拓跋燾在詔書中宣稱:“從前,后漢荒淫無道的昏君信奉邪偽,擾亂天常,這是自古以來九州未有之事。佛法夸張荒誕,根本不符合人的常情常理,還導致政教不行,禮義大壞,普天之下,蕩乏窮困,村鎮(zhèn)都變成了荒丘廢墟。朕秉承上天旨令,想要除偽定真,恢復伏羲、神農(nóng)之治。 從今以后,膽敢事奉胡神以及塑造神像、銅像者滿門抄斬。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不是朕,又有誰能消除這歷經(jīng)多少代虛假的東西呢?有司要通告在外地征戰(zhàn)或駐守的各位將領、刺史,凡佛像和佛經(jīng)等都必須搗毀焚燒,沙門不管年紀大小都活埋了。” 拓跋晃平素喜歡佛法,為此多次勸諫,拓跋燾不聽。接到命令后,他只好拖延時間,慢慢的將詔書發(fā)下去,這就使遠近寺院的沙門事先得到消息,各自想辦法脫身,許多沙門因此幸免于難,有的把佛經(jīng)佛像收藏起來,北魏境內(nèi)的佛塔、寺廟遭此浩劫,全都不復存在。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武滅佛事件,沉重的打擊了佛教的傳播。 此事的發(fā)生,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崔浩的力勸,沒有他拓跋燾不會如此堅決;二是蓋吳的叛逆,讓拓跋燾遷怒于沙門。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佛教的發(fā)展形成了強大的寺院經(jīng)濟,嚴重影響了北魏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和賦稅收入。 但不管出于什么考量,拓跋燾的做法都是值得批判的,是一大暴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