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養(yǎng)德 十一、[2020·唐山路北區(qū)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3分) 吾欲汝曹①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fù)言者,施衿結(jié)縭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龍伯高③敦厚周慎,口無擇言④,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⑤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shù)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jǐn)敕⑥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⑧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選自馬援《誡兄子嚴(yán)敦書》,有刪節(jié)) [注釋]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結(jié)縭: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親將五彩絲繩和佩巾結(jié)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教訓(xùn)。③龍伯高:名述,字伯高。④口無擇言:意思是出口皆合道理,沒有不合法度的話。⑤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⑥謹(jǐn)敕:謹(jǐn)慎,能約束自己的言行。⑦本句比喻相差不遠(yuǎn)。鵠:天鵝。鶩:鴨子。⑧郡將下車:指郡守初到任。 1.解釋文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 (1)妄是非正法 法: (2)樂人之樂 樂: (3)數(shù)郡畢至 畢: (4)郡將下車輒切齒 輒: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2)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3.選文中作者對自己的子侄提出了哪兩個方面的勸誡?(3分) 4.作者認(rèn)為杜季良為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十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6分) 讀書之境 讀書須明窗凈幾,案頭不可多置書。讀文作文,皆須寧神靜氣,目光炯然①。出文與題之上,最忌墜入云霧中,迷失出路。多讀文而不熟,如將不練之兵,臨時全不得用,徒疲精勞神,與操空拳者無異。 作文以握管②之人為大將,以精熟墨卷百篇為練兵,以雜讀時藝③為散卒,以題為堅壘。若神明④不爽朗,是大將先墜云霧中,安能制勝?人人各有一種英華光氣,但須磨煉始出。譬如一草一卉,茍深培厚壅⑤,盡其分量,其花亦有可觀,而況于人乎?況于俊特⑥之人乎? 天下有形之物,用則易匱。惟人之才思?xì)饬Γ挥脛t日減,用則日增。但做出自己聲光⑦,如樹將發(fā)花時,神壯氣溢,覺與平時不同,則自然之機(jī)候⑧也。 讀書人獨宿是第一義,試自己省察。館中獨宿時,漏下二鼓⑨,滅燭就枕;待日出早起,夢境清明,神酣氣暢。以之讀書則有益,以之作文必不潦草枯澀⑩。真所謂一日勝兩日也。 (選自清·張英《聰訓(xùn)齋語》) [注釋]①炯然:形容明亮。②握管:執(zhí)筆。③時藝:即時文,八股文。④神明:指人的精神。⑤壅:在植物的根部培土或施肥。⑥俊特:德才出眾。⑦聲光:此處指文章的風(fēng)采。⑧機(jī)候:適宜的時機(jī)。⑨漏下二鼓:夜晚二更時分。⑩枯澀:文思呆滯遲鈍。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每小題1分,共4分) (1)皆須寧神靜氣 皆: (2)但須磨煉始出 始: (3)如樹將發(fā)花時 發(fā): (4)待日出早起 待: 2.下列選項中,與“其花亦有可觀”的“其”字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分) A.其反激之力(《河中石獸》) B.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 C.其岸勢犬牙差互(《小石潭記》) D.其真無馬邪(《馬說》)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是大將先墜云霧中,安能制勝? (2)惟人之才思?xì)饬Γ挥脛t日減,用則日增。 4.在第二到四段中,作者認(rèn)為寫好作文的前提有哪些?(3分) 5.從選文加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3分) 十三、[2020·河北九地市聯(lián)考]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徐中行,臺州臨海人。始知學(xué),聞胡瑗講明道學(xué),其徒轉(zhuǎn)相傳授①,將往從焉。至京師,首謁范純?nèi)?,純?nèi)寿t之,薦于司馬光。光謂斯人神清氣和,可與進(jìn)道。會福唐劉彝赴闕②,得瑗所授經(jīng),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乃歸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詣人莫測也。父死,跣足③廬墓④,躬耕養(yǎng)母。推其余力,葬內(nèi)外親⑤及州里貧無后者十余喪。晚年教授學(xué)者,自灑掃應(yīng)對、格物致知達(dá)于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選自《宋史·徐中行傳》,有改動) [注釋]①轉(zhuǎn)相傳授:門生之間互相傳授學(xué)業(yè)。②赴闕:入朝。③跣(xiǎn)足:赤腳。④廬墓:在墓旁搭蓋小屋,指守孝。⑤內(nèi)外親:同姓和外姓的親戚。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 (1)首謁范純?nèi)省 ≈]: (2)光謂斯人神清氣和斯: (3)自灑掃應(yīng)對 自: (4)不越其序而后已已: 2.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①純?nèi)寿t之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B.①薦于司馬光 ②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①可與進(jìn)道 ②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D.①乃歸葺小室 ②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 (2)父死,跣足廬墓,躬耕養(yǎng)母。 4.文中的徐中行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十四、[2020·石家莊長安區(qū)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四位老弟足下: 吾人為學(xué),最要虛心。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己,見鄉(xiāng)墨①則罵鄉(xiāng)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未入學(xué)者,則罵學(xué)院。平心而論,己之所為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zé)o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只為不肯反求諸己,便都見得人家不是,既罵考官,又罵同考而先得者。傲氣既長,終不進(jìn)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jìn)也。 余平生科名極為順?biāo)?,惟小考七次始?sup>②。然每次不進(jìn),未嘗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試場之詩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當(dāng)時之不敢怨言,諸弟問父親、叔父及朱堯階便知。蓋場屋③之中,只有文丑而僥幸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此一定之理也。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讀,只為傲氣太勝,自滿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滿之人,識者見之,發(fā)一冷笑而已。又有當(dāng)名士者,鄙科名為糞土,或好作詩古文,或好講考據(jù),或好談理學(xué),囂囂④然自以為壓倒一切矣。自識者觀之,彼其所造曾無幾何,亦足發(fā)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jìn)步也。諸弟平日皆恂恂退讓,第累年小試不售,恐因憤激之久,致生驕惰之心,故特作書戒之。務(wù)望細(xì)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兄國藩手草。 [注釋]①鄉(xiāng)墨:被考官選中而刊印出來的八股文文集。下文“會墨”與此類似。②售:科舉考試得中。③場屋:科舉考場。④囂囂:沸沸揚揚。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每空1分,共4分) (1)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 材: (2)但深愧自己試場之詩文太丑而已 但: (3)故吾人用功 故: (4)務(wù)望細(xì)思吾言而深省焉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己之所為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 (2)只有文丑而僥幸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 3.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曾國藩給四位弟弟寫這封信的原因。(3分) 4.作者在信中主要表達(dá)了怎樣的觀點?給了你怎樣的啟示?(3分) 十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歐陽修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①,則又更號六一居士??陀袉栐唬骸傲?,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②以來金石遺文③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嘗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逡粻枺魏??”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④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span> [注釋]①將退休于潁水之上:熙寧元年(1068年),歐陽修在潁州(今安徽阜陽)修建房屋,準(zhǔn)備退休于此。②三代:指夏、商、周。③金石遺文:指歐陽修收集的鐘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歐陽修撰有《集石錄》,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著錄金石的專著。④逃名:避名聲而不居。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每小題1分,共4分) (1)歐陽修初謫滁山 謫: (2)是為五一爾 是: (3)而屢易其號 易: (4)吾固知名之不可逃固: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3.從《醉翁亭記》一文可知,歐陽修在滁州為官時的“樂”是什么?他在“退休于潁水之上”時的“樂”又是什么?(3分) 4.從所學(xué)課文及本文中,可以看出晚年時的歐陽修有什么樣的情懷?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3分) 修身養(yǎng)德 十一、 1.(1)法度?。?/span>2)以……為樂?。?/span>3)全,都?。?/span>4)就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根據(jù)語境判斷詞義。此題中注意詞類活用,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2.(1)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 (2)我常常替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孫效仿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bǔ)”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jìn)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做到詞達(dá)句順。(1)重點詞語:“聞”,聽見;“言”,議論。(2)重點詞語:“吾”,我;“為”,替;“愿”,希望;“效”,效仿。 3.①說話不能隨便妄加議論;②結(jié)交朋友要慎重選擇。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文中的句子“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告誡子侄不要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不要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第二段對當(dāng)世賢良的作為得失加以對比評析,都是自己觀察社會人生得來的經(jīng)驗之談,告誡子侄結(jié)交朋友時選擇要慎重。 4.優(yōu)點: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缺點:清濁無所失。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信息的篩選能力。這類試題,首先要明確信息篩選的方向,即篩選的范圍和標(biāo)準(zhǔn);其次要對原文語句進(jìn)行加工,用凝練的語言來作答。此題要求用文中原句回答,根據(jù)文中描寫杜季良的語句“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其中“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這些是對杜季良優(yōu)點的提示,“清濁無所失”是對杜季良缺點的提示。 [參考譯文] 我希望你們聽說了別人的過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嘴中不可以議論。喜歡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這些都是我深惡痛絕的,(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這種行徑,所以我再次提起,就像女兒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誡的一樣,(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啊。 龍伯高敦厚誠實,出口皆合道理,沒有不合法度的話,謙約節(jié)儉,廉潔奉公又不失威嚴(yán)。我愛護(hù)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xué)習(xí)。杜季良豪俠好義,把別人的憂愁作為自己的憂愁,把別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無論好的人壞的人都結(jié)交。(他的)父親去世時,幾郡的人都趕來了。我愛護(hù)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們向他學(xué)習(xí)。(因為)學(xué)習(xí)龍伯高不成功,還可以成為謹(jǐn)慎謙虛的人,正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只鴨子啊;學(xué)習(xí)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紈绔子弟,正所謂畫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現(xiàn)今杜季良還不知曉,郡里的將領(lǐng)們到任就咬牙切齒地恨他,州郡內(nèi)的百姓對他的意見很大。我時常替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向他學(xué)習(xí)的原因。 十二、 1.(1)全,都?。?/span>2)才,方才?。?/span>3)開放 (4)等待 [解析]本題考查實詞的解釋,所考查詞語均來源于課內(nèi)。(1)題“皆”從《木蘭詩》“火伴皆驚忙”可知為“全,都”;(2)題“始”從《愚公移山》“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可知為“方才”;(3)題“發(fā)”從《醉翁亭記》“野芳發(fā)而幽香”可知為“開放”;(4)題從《陳太丘與友期行》“待君久不至”可知為“等待”。 2.D [解析]本題考查虛詞的用法。D項“其”表示加強(qiáng)詰問語氣,其他三項和例句均為代詞,譯作“它的”。 3.(1)就像大將先墜入云霧之中,怎么能夠取得勝利呢? (2)只有人的智慧和氣力,不用就會日益減損,常用就會日益增長。 [解析]第(1)句翻譯時,“是”要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翻譯為“就像,猶如”,“安”表示疑問,聯(lián)系《馬說》“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可知應(yīng)翻譯為“怎么,哪里”。第(2)句注意“日”是名詞作狀語,是“每天”的意思。 4.(1)熟讀名篇;(2)多加練習(xí);(3)獨宿思考。 [解析]題干給出了答題范圍“第二到四段”,先逐段概括其大意,第二段講“熟讀名篇才能辨明題意,把握要旨”,第三段講“人的才華和智慧,只有多用才能有所提高”,第四段講“獨處思考的益處”。在明確這三段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即可從中概括出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 5.示例:每個人都有讀書作文的潛力,只是必先經(jīng)過一番磨練,盡自己的力量發(fā)揮,才有脫穎而出的可能。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弄明白畫線句的大意:花草樹木經(jīng)過細(xì)心栽培,都可以成長、開花和結(jié)果,更何況人呢?其次,由“譬如”一詞,可知本句是作者打的一個比方,其想傳達(dá)的觀點在這句話之前,即“人人各有一種英華光氣,但須磨煉始出”;最后,圍繞這句話進(jìn)行闡述,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譯文] 讀書應(yīng)該在窗明幾凈的環(huán)境中,桌上不要放太多的書。讀書和寫作都要聚精會神,平心靜氣,目光集中。寫出的文字要緊扣主題,最忌諱的是漫無邊際,不知所云。讀的文章很多但不深入理解,就像統(tǒng)領(lǐng)沒有經(jīng)過訓(xùn)練的士兵,面臨打仗時全都不頂用,白費精神體力,同赤手空拳的人沒有什么兩樣。 寫文章時,執(zhí)筆的作者就是大將,精讀名篇就是訓(xùn)練士兵,博覽雜書就是零散的士兵,題目就是堅固的戰(zhàn)斗堡壘。如果思路不清晰,那就像大將先墜入云霧之中,怎么能夠取得勝利呢?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靈感,只是需要經(jīng)過磨練才能顯露出來。正如一棵草一朵花,如果精心培育,澆水施肥,讓它充分生長,開出花來也會美麗,何況人呢?更何況才智出眾的人呢? 普天之下有形的物質(zhì),只要使用就容易損耗匱乏。只有人的智慧和氣力,不用就會日益減損,常用就會日益增長。要顯露出文采,就如同樹木將要開花時,精力旺盛,生氣蓬勃,感覺與平常不同,那就是適宜的時機(jī)了。 讀書的人獨自住宿是(做學(xué)問的)第一要義,利于思考。獨宿時,二更即睡,清晨日出即起,這時頭腦清醒,精神爽朗。在這種狀態(tài)下讀書會有收獲,寫文章也會文思泉涌,這就是真正的一天勝過兩天呀! 十三、 1.(1)拜見,拜訪?。?/span>2)這 (3)從?。?/span>4)停止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釋義。(1)“謁”可根據(jù)詞語“拜謁”“謁見”翻譯為“拜見,拜訪”;(2)“斯”可聯(lián)系《岳陽樓記》中“微斯人,吾誰與歸”翻譯為“這”;(3)“自”可根據(jù)《愛蓮說》中“自李唐來”翻譯為“從”;(4)“已”可根據(jù)成語“死而后已”翻譯為“停止”。 2.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A項,代詞,他/助詞,的;B項,介詞,向,對/介詞,在;C項,介詞,跟,同/動詞,給;D項,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3.(1)夏天不搖扇取涼,冬天不生爐取暖,夜晚(也因苦讀)難以安眠,就這樣過了一年多。 (2)父親死后,(他)赤腳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孝),親自耕種贍養(yǎng)母親。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要力求精準(zhǔn),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語句通順。注意關(guān)鍵詞,“扇”是動詞,指搖扇生風(fēng);“爐”是名詞用作動詞,指生火取暖;“逾”意思是超過。 4.刻苦勤奮,虛心請教,孝順父母,樂于助人。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人物形象。要理解全文,通過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拜謁名士說明徐中行虛心求教;“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表明徐中行刻苦勤奮;“父死,跣足廬墓,躬耕養(yǎng)母”說明他孝順父母;“推其余力,葬內(nèi)外親及州里貧無后者十余喪”表明徐中行樂于助人。 [參考譯文] 徐中行,臺州臨海人。他剛剛了解儒學(xué),就聽說胡瑗理學(xué)講得非常透徹,他的門生之間互相傳授學(xué)業(yè),將要去跟從胡瑗學(xué)習(xí)。到了京城,(徐中行)首先拜訪了范純?nèi)?,范純?nèi)收J(rèn)為他很賢能,就向司馬光推薦了他。司馬光認(rèn)為這個人神態(tài)清朗,氣度和順,可以和他一起進(jìn)修道業(yè)。恰逢福唐人劉彝入朝,(徐中行從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傳授的經(jīng)義,反復(fù)誦讀,深入思考,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無味之物,夏天不搖扇取涼,冬天不生爐取暖,夜晚(也因苦讀)難以安眠,就這樣過了一年多。于是回鄉(xiāng)修理小屋,整天端坐,他的學(xué)問達(dá)到的境界沒有人能夠揣測。父親死后,(他)赤腳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守孝),親自耕種贍養(yǎng)母親。(就著)剩余的力量推行(這樣的行為),安葬了十多個同姓和外姓的親戚以及鄉(xiāng)里貧苦沒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導(dǎo)學(xué)生,從灑水掃地、應(yīng)酬答對,推究事物的原理而獲得知識,到治理國家、平定天下,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過學(xué)習(xí)的順序,如此這般方才停止。 十四、 1.(1)才能,才干?。?/span>2)只是?。?/span>3)因此,所以?。?/span>4)自我檢查、反省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釋義。(1)“材”在這里指才能,才干;(2)“但”可根據(jù)《記承天寺夜游》中的“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翻譯為只是;(3)“故”可根據(jù)《馬說》中的“故雖有名馬”翻譯為因此,所以;(4)“省”可根據(jù)《<論語>十二章》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翻譯為自我檢查、反省。 2.(1)他自己所寫的詩文,實在也沒有超過別人的地方。 (2)只有文章差而僥幸得中的人,絕對沒有文章寫得好而被埋沒的。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句子,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語句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xí)慣。注意重點詞,“實”的意思是實在,“斷”意思是絕對。 3.四位弟弟多年來小考沒有考中,曾國藩擔(dān)心他們因為長久的憤怒不平而產(chǎn)生了驕傲懶惰習(xí)氣,因此寫此信告誡他們。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提取信息。曾國藩給四位弟弟寫這封信的原因可從文中“諸弟平日皆恂恂退讓,第累年小試不售,恐因憤激之久,致生驕惰之心,故特作書戒之”得出答案,根據(jù)題干“用自己的語言”的要求,翻譯概括即可。 4.示例:要虛心謙和,不要恃才傲物。它啟示我們做人做學(xué)問都不要自以為是,一味抱怨,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有所進(jìn)步。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作者表達(dá)的觀點要從文中去總結(jié),第一段警誡弟弟不要恃才傲物,第二段教弟弟不要有怨言,第三段告訴弟弟要力除傲氣和自滿。啟示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圍繞力除驕傲自滿、多做自我反思來說,言之有理即可。 [參考譯文] 四位老弟: 我們研究學(xué)問,最重要的是虛心。我曾經(jīng)看見朋友中有好的人才,往往依仗著自己的才能傲視一切,動不動就說別人不如自己。見了鄉(xiāng)墨便說鄉(xiāng)墨不通暢,見了會墨便說會墨不通暢。既罵房官,又罵主考,還沒入學(xué)的人,就罵學(xué)院。平心靜氣來說,他自己所寫的詩文,實在也沒有超過別人的地方;不僅沒有比別人強(qiáng)的地方,而且還有無法讓人看的地方。只是因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短處,所以就光看到別人的不足。既罵考官,又罵與他一同考試而先考中的。傲氣長了之后,最終也不會進(jìn)步,所以潦倒一生,沒有一點長進(jìn)。 我平生在科考方面,非常順?biāo)?,只是小考考了七次才得中。然而每次不中,不曾說過一句怨言,只是為自己在考場上寫的詩文太差而感到慚愧而已。今天想起來,仍然如芒刺在背的感覺。那時我不敢口出怨言,各位弟弟可以問問父親、叔父和朱堯階便知道了。因為考試場里,只有文章差而僥幸得中的人,絕對沒有文章寫得好而被埋沒的,這是肯定的道理。 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讀,只因傲氣太盛,自滿自足,所以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很多自滿的人,有見識的人見到他們,不過冷笑一聲罷了。又有當(dāng)名士的,把科考看得和糞土一樣,有的喜歡作點古詩古文,有的搞點考據(jù),有的好講理學(xué),沸沸揚揚自以為壓倒一切。在有見識的人看來,他們的成就也沒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聲罷了。所以我們用功,盡力去掉傲氣,盡力戒掉自滿,不要被別人笑,才會有進(jìn)步。各位弟弟平時都小心謹(jǐn)慎,謙虛退讓,多年小考沒有中,恐怕是因為郁悶激動已久,以致產(chǎn)生驕傲懶惰的想法,所以特地寫信告誡你們。希望你們務(wù)必想一想我說的話,深深反省自己,幸甚幸甚!哥哥國藩手寫。 十五、 1.(1)貶官,被降職或遠(yuǎn)調(diào)?。?/span>2)這?。?/span>3)改,改變 (4)本來,原來 2.(1)這就是莊子所說的怕影子出現(xiàn)而在日頭正中走路。 (2)我以此做名號,姑且用來表明我的樂趣罷了。 3.與民同樂。在讀書、鑒賞碑銘、彈琴、弈棋、飲酒中自得其樂。 4.想擺脫世間的煩擾(不再留戀功名),寄情于山水的情懷。 [參考譯文] 歐陽修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xiāng)時,自己稱作醉翁。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yǎng)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么?”居士說:“我家里藏了書一萬卷,祖上集錄夏、商、周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曾備好酒一壺。”客人說:“這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子卻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但也知道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樂趣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