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文) 風水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擋風、“避風”、“藏風”,最終目的是保持住宅周圍小環(huán)境的生氣不散失。 如果風被吹散蕩盡,就會無法利用,故為了將生氣聚止于某地,有必要防此生氣蕩散。 只有環(huán)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擋住風。 從理論上講,若是風很易吹進吉地,該地就不值得用了。 前有凹風是明堂傾斜的標志,不是沒有案山就是案山帶兇,并且不能聚止生氣。因此,此風不吉,主貧窮潦倒,子嗣無繼。 后有凹風表明無主山。此風不吉,主貧困,短命,人丁不旺。 左有凹風是青龍軟弱(低矮)不振的標志,為兇,這樣就會喪夫寡居。 右有凹風表明白虎繼續(xù)不斷,兇,這樣就會子嗣無繼。 兩眉凹風是指從土山和青龍山以及主山與白虎山交匯處吹來之風。兇,這樣就會傷家主和子嗣無繼。 兩足凹風指來自青龍和虎部尾之風(足指青龍、白虎兩抱山的尾部)。大兇,主傾家蕩產,滿門滅絕。如果這些風吹自艮方(東北方)則兇極無比。 八風指來自八個方位之風。 風水中沒有凸風,只有凹風,之所以稱凹風是因為只有當中有灣谷存在時,風力由此吹進群山環(huán)抱的吉地。 如果吉地被連綿不斷的重山疊嶺所層層環(huán)繞,那么當風吹來時.就會被阻擋不會吹進吉地。 因此,吉地中的風反映了環(huán)繞吉地的山巒的質量。 至于吉地中風的性質,風水學確信風水穴處不應有任何方向的來風。但不管怎樣,在一些待別實例,具有多方來風的地方也會很吉利。 按陰陽概念,若風從山頂往下吹則稱之為陽風;反之若從山谷向上吹則稱之為陰風。 總之,精明的風水師非常重視風的作用,但對它是通過為藏風所必需的山來間接加以強調的,環(huán)繞吉祥地的山的重要性同時反映了風水中風的重要性。 浮者最怕風吹,沉者則不然。 勢來形止,生氣可乘。 龍欲其聚,不欲其散。 龍欲其止,不欲其行。 隴龍(干龍)屬陰,其氣浮如,最懾吹風。 支龍屬陽,其氣沉如,不懾風吹。 氣有沉浮,“蔵風”要區(qū)別對待。 高垅之地,天陰自上而降,生氣浮露,最怕風塞,易為蕩散,如深居密室,稍有縫隙,通風適當,肩背便能成疾,故當求其城廓(按:周圍形勢)密固,使,之有聚也。 平支之穴,地陽自下而升,生氣沉潛,不畏風吹,雖八面無蔽,巳自不覺,或遇穴晴日朗,其溫和之氣自若,故不以寬曠為嫌,但橫水之有止,使氣之不行。 高垅之地“藏風”之時,要特別防止生氣散蕩“其途徑是要求周圍的山川形勢環(huán)抱緊簇,從而達到“聚氣”和“避風寒的目的。 因為風水穴周圍山勢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獨特的藏風功能。 逶迤而致的“靠山”,“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左右兩側的山,用以擋風護氣,即“龍虎所以衛(wèi)區(qū)穴”;穴場周圍的水流,能阻止生氣的散失,即所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水口緊鎖嚴實,而不沖,是為了關住生氣,等等。 總之,穴場周圍的環(huán)境形勢要完整嚴謹,不可缺漏,否則會導致“生氣散于瓢風”。 對于平曠開闊的地區(qū)來說,其氣屬“地陽",氣性沉潛而不漂浮,不怕風吹,只要有水界之,使之不隨地脈跑掉即可。 所以,高垅之地是靠環(huán)境形勢來“藏風”、“聚氣",而平曠之地是靠水龍來“聚氣”的。 擇基選址的基本步驟是觀砂、察水、點穴,把氣。 從龍脈引下來,聚之于穴,即“山氣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氣,凝結為穴氣。 首先是覓龍,即尋找祖山。 古人認為山是氣之源,山的形勢與氣的關系:“凡山紫色如蓋,蒼煙若浮,云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鐘未休”; 反之,“凡山形勢崩傷,其氣散絕謂之死”。 可見環(huán)境和“氣”的關系多么緊密。 當“氣”運行中,又必須有氣的連續(xù)性,“氣因形來而斷不可葬也。 然斷有幾等:有為水沖者,有為路所截者,龍行至此,未有不遭其害者也?!?/span> 這里龍指“氣”,氣流希望不要受阻。 “氣”被引下龍脈后,左右龍虎砂山夾緊; “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近水旁,則水動而氣散?!?/span> 這時仿佛氣流到達目的地了,需龍虎夾緊,否則就會漏掉,這里說的左右龍虎砂山就是上面提到的“形”,即環(huán)境空間,它像一個容器一樣,容納了 “隱而難知”的“氣”。 砂山之前還有朝山,不得與“氣”沖突,應該“以其護衛(wèi)區(qū)穴,不使風吹,環(huán)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 朝山再向兩旁是羅城,羅城是祖山分障包羅于外,即龍之余氣也。余氣還以羅城護衛(wèi),以確保氣不外溢。 因此前有朝山,后有大而高的祖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仿佛一個大四合院,全院的唯一出口就是水口。水口為“一方眾水所總出也”,真好像四合院的大門,既是進出村的關口,又可能是溢氣的通道,是個關鍵的地方。 四合院總作有影壁,以防漏氣,村落也不例外; “祖山開障展作羅城,羅城余氣去,作關門重重,關鎖纏護周密”這里關門、關鎖都是指水口。 古人選形可謂滴水不漏。 用形緊緊攏著氣。 陰陽是風水之祖,講風水龍脈必須講陰陽。 一陰一陽,相間而成,這樣才不呆板,顯得有生氣。 山以高峻為陰,平衍為陽;曲為陰,直為陽;俯為陰,仰為陽;尖為陰,窩為陽;靜為陰,動為陽;山為陰,水為陽。 陽代表生,陰代表死。 人是喜生惡死,喜陽惡陰,所以局要陽,水口要陽,一切龍砂穴水無不要陽。 “萬物負陰而抱陽”。 一是背負高山,面對江河。 二是背北向南,即坐北朝南,爭取充足的陽光。 “負陰抱陽”就成了風水的一條基本原則。 山、水雖二,但表示一陰一陽,須臾不可分離。 山無水不變,水無山不合。一動一靜,一陰一陽。 山主人丁,水主財祿; 只有山水配合,環(huán)境才美,環(huán)境生態(tài)才好,居住起來才覺得舒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