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浮腫,面容難辨;瘙癢難忍,搔抓不減。怎么辦?這種情況看似復(fù)雜,但其實只要抓住關(guān)鍵點,選擇合適的方子,往往可取速效。善用經(jīng)方的黃仕沛教授是如何從經(jīng)方入手解決這種病證的呢?下面這兩則醫(yī)案可供大家學(xué)習(xí),提供臨證之思路。 案1:伍某,男性,50歲。 2005年某日清晨,致電吾師云:昨日全身出風團,昨晚往醫(yī)院急診,今晨未見好轉(zhuǎn)。欲請師往診。黃師即驅(qū)車前往。見頭面浮腫,風團淡紅,癢甚,惡風,自汗出,舌淡苔薄白。 此桂枝湯證也,處方: 桂枝15g,白芍15g,大棗12g,炙甘草12g,生姜3片。 2劑,囑溫服,啜熱粥一碗,覆被取微汗。服一劑后,當晚瘙癢大減,次晨腫消。復(fù)診加北芪60g,3劑。固表善后。 《傷寒論》第13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贝蠓脖碜C有汗便可用桂枝湯。此例風疹初起屬表無疑,自汗出,便是用本方之機會。故一劑便應(yīng)也。 桂枝湯乃群方之首,仲景第一方。曹穎甫曰:“予用之取效者屢矣?!逼渲紊鯊V,就曹氏《經(jīng)方實驗錄》便載六案?!秴蔷贤ㄡt(yī)案·暑溫門》載一自醫(yī)醫(yī)案,足見仲師之教,為萬世法也:“丁丑六月十三日,吳,四十歲,先暑后風,大汗如雨,惡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湯一帖,為君之桂枝用二兩,盡劑,毫無效驗;次日用桂枝八兩,服半帖而愈?!庇惺亲C用是方。溫病家雖暑溫亦自服桂枝湯。曹氏亦謂:“桂枝湯方獨于夏令為宜也。”以夏令每自汗也,不拘病名,但方證對應(yīng)是矣。 案2:許某,女性,45歲。 患者為某公司總會計師,因業(yè)務(wù)應(yīng)酬,常啖海鮮肥厚,日前因飲花膠燉雞湯,旋即全身皮膚現(xiàn)風疹塊,奇癢。即往某三甲醫(yī)院皮膚科診治,診為過敏性皮炎,該皮膚科醫(yī)生本為中醫(yī),囑咐不要用激素,先予抗過敏西藥、清熱疏風中藥,中西藥并進,一周后病情未能控制,反頭面紅腫更甚。遂于2010年9月15日請黃師診治。昔日俊俏面容幾難辨認,見其面部紅腫,眼瞼浮腫,雙耳郭紅腫大如梳,且皮膚脫屑,有滲出液。雙手臂可見搔抓留下紅腫劃痕。惡風無汗,舌苔薄白,大便微溏。并訴因中秋節(jié)臨近,要赴澳洲探親,如面目全非,恐過境受阻,欲求激素控制,又相信前醫(yī)告誡,不敢造次,心急如焚。黃師安慰之,先服幾劑再做打算。 處以甘草瀉心湯加味,處方: 川黃連6g,黃芩15g,干姜6g,黨參30g,大棗12g,苦參15g,石膏60g,甘草30g。 3劑,先瀉其熱,燥其濕。 9月18日復(fù)診,紅腫略消,雙耳郭滲出物已干,仍癢甚。 處以麻黃桂枝各半湯加味,處方: 麻黃15g(先煎),北杏15g,桂枝15g,赤芍15g,大棗12g,甘草12g,石膏60g,生姜15g,生地黃30g。 3劑,囑溫覆取微汗。次日來電曰:“昨晚服藥后,通身覺發(fā)熱,約持續(xù)1個多小時,癢甚,夜不能眠。”黃師問:“溫覆有汗否?”曰:“未有溫覆?!秉S師囑曰再劑時,務(wù)必在中午12點鐘前服藥,且一定要溫覆。 9月21日來診曰:已溫覆出汗,通體舒暢,仍有少癢,紅腫消散大半,面形已復(fù)原。因明日中秋節(jié),要往澳洲探親,望再開處方。黃師叮囑其仍要溫覆,且勿當風及日曬。仍守上方3劑。一周后來電,腫癢基本消退。 處以:生地黃30g,麥冬30g,知母20g,赤芍30g,甘草12g,石膏60g。7劑,水煎服。 按:黃師曰,《傷寒論》關(guān)于皮膚癢之描述但兩處。 一者,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p> 二者,在陽明篇第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p> 其次,《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曰:“邪氣中經(jīng),則身癢而隱疹?!薄督饏T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曰:“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隱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 綜《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述,身癢之原因,無非兩端: 一為陽明久虛,虛者陰虛也。陰虛則汗源不充,法多汗反無汗。黃師曾述當年黃繼祖師公,曾治一婦人,身癢久不愈,幾欲自盡,以生地黃煲瘦肉,服之越旬而愈。此陽明久虛故也。多為身無隱疹,但癢而已。 而風邪在表,不能發(fā)泄,則為最常見者。在表之邪,仍須辨有汗、無汗。有汗如例一伍姓案,自汗涔涔,此營衛(wèi)不和。著眼處在汗,自是桂枝湯的證。而大多風疹身癢,為無汗。如曹穎甫多用麻黃湯、麻黃加術(shù)湯,劉渡舟多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例二許姓案黃師用桂枝麻黃各半湯,皆是麻黃劑以取汗透表也。許案初服未能如法溫覆,通身發(fā)熱,是如仲景所言“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也。再以白虎湯加生地黃、麥冬,是養(yǎng)陽明,清余熱也。 本文部分內(nèi)容選自《黃仕沛經(jīng)方亦步亦趨錄(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