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上午,我診室來了三位同行患者就診,老者60歲出頭,中等身材,臉上皮膚古銅色,一看便知是位飽經(jīng)風霜的農民。經(jīng)他介紹,他們是湖北省通城縣五里鎮(zhèn)人,女的是他妻子,今年55歲,面色憔悴,一看便知是長期被疾病困擾。另一位男士是他女婿,今年36歲,見其精神疲憊,無精打采,經(jīng)介紹完后為老者診治。 初診 王XX,男,61歲,患者自述,近月來左側臀部疼痛,左下肢麻木,大便日12次,便溏,無夜尿,小便黃,脈沉細,舌質淡,苔白膩。 診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夾瘀 方用: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四妙散 藥用: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桃仁10g,赤芍30g,當歸10g,川芎10g,蒼術10g,澤瀉10g,薏仁30g,川牛膝10g,黃柏10g。10付。水煎服。 復診 2017年9月17日二診:臀部痛減輕,勞動則疼痛,休息則減輕,下肢麻木已,夜間下肢攣急,口中和,脈沉細,舌質淡,苔白膩,大便溏,小便黃。 藥用:于一診方中加骨碎補、土鱉蟲、白芍、鹿角片、炙甘草。10付。水煎服。 2017年9月29日三診:下肢麻木已,腳攣急已,偶有間斷性的疼痛,大便溏日12次,小便時清時黃,脈沉細,舌質淡,苔白膩,口氣重。于二診方中去赤芍。10付。水煎服。本患者分別于10月11日,11月4日陪同妻子來復診,反饋痊愈。 分析 本患者臀部痛診為太陽病;下肢麻木,舌淡紫,診為血瘀。大便溏日12次診為太陰??;小便黃,苔白膩診為陽明病。故診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夾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四妙散合方,在二診時根據(jù)癥狀原方稍作調整,服藥30付,取得了好的療效。 總 結 桂枝茯苓丸和當歸芍藥散二方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都有活血去瘀之功,但二者又有區(qū)別。桂枝茯苓丸中桂枝、白芍調和營衛(wèi),具有解表作用;丹皮涼血去瘀,茯苓去飲,桃仁活血去瘀,故本方證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夾瘀。當歸芍藥散用茯苓、澤瀉、白術健胃利水;當歸、川芎、白芍補血祛瘀,常用于血虛夾飲所致的手足麻木,小便不利,眩冒等癥;屬于太陰病方證。四妙散由蒼術、黃柏、牛膝、薏仁四味藥組成,載于清代醫(yī)家張秉成所著的《成方便讀》一書中,與金元時代《丹溪心法》之二妙丸、《醫(yī)學正傳》之三妙丸乃一脈相承,演變而來,主治濕熱下注之痿證,經(jīng)方醫(yī)學認為本方屬太陰陽明合病的范圍 。本患者診為太陽陽明太陰夾瘀的病機,所以選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四妙散三方合用,方證對應,故取得了好的療效。 作者: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博愛中醫(yī)門診部 王倆宜醫(y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