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與春嬌》系列電影三部曲中,就講到了這樣一個糾纏8年的故事: 總沒安全感的余春嬌,愛上了永遠也長不大的張志明。 兩人除了顏值勢均力敵,其它一切都不在同一頻道上,導致兩個人在第一部里草草分手。 在第二部《春嬌與志明》中,春嬌再次遇到了張志明。 因為依然喜歡,她對志明說:
當志明意識到真的要失去春嬌時,選擇把春嬌再次追回來。 可到了第三部《春嬌救志明》,志明的種種行為又重新讓春嬌很失望。 在大壩上看飛碟被警察誤抓時,從法庭出來,身材高大的志明卻躲在春嬌身后,根本沒有想著保護她; 她努力攢錢想結婚買房子時,志明不惜巨資買下自己喜歡的裝飾品,而那個裝飾品只是無用的擺設; 在女發(fā)小前來暫住時,志明并沒有顧及春嬌的感受,試圖跟她說清楚; 在聊到生小孩子時,志明更是無所謂的態(tài)度,甚至沒有想到要求婚。 在劇中,春嬌不止一次傷心地對志明說:“凡事你只想到自己?!?/p> 然而,春嬌愛志明,舍不得離開他。 最后讓春嬌決定離開的是,兩人在旅行時突遇地震,志明自己躲到了桌子下面。 春嬌傷心不已,又一次說出了那句“不如算了吧”。 那一刻的春嬌,已經(jīng)對張志明徹底死心了。 可故事的最后,余春嬌和張志明這段糾纏了八年的感情,又在分分合合中走向了幸福的未來。 系列電影中,春嬌用一次又一次的放手,等來了志明長大。 可現(xiàn)實中,有多少女人在搖擺不定間,把自己傷得體無完膚。 — 1 — 對一個男人不死心的原因 都說相遇容易,分別難;相愛容易,分手難。 在感情當中,很多女人即使再受傷,對入了心的人都很難死心。 所謂死心,就是對一個人不再抱有任何的期待。 而之所以不死心,是期待兩人的愛還不曾離去。 但電影始終是電影,女生在余春嬌身上看到了自己,可未必每個女生都會幸運等到那個會長大的張志明。 燕子和男友小飛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在一起走南闖北。 因為兩人互為初戀,燕子對感情濃度的需求很高,男友小飛也是隨叫隨到。 據(jù)燕子說,小飛在家時,她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 家內(nèi)外大小事都不用她操心,男友有時甚至還給她洗內(nèi)衣。 燕子后來找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可她經(jīng)常需要工作到八九點才能回家,而小飛依舊是個汽修的普通技工。 漸漸地,小飛不再體貼顧家,而是一下班就和工友一起去喝酒打牌。 他們之間的相處變成了總是燕子又餓又累地回到家,自己做飯收拾屋子,有時還要熬夜等小飛回家。 燕子委屈抱怨無效,分手的話甚至都到了嘴邊,最后還是心有不舍咽了回去。 直到兩人準備定親見家長,小飛家里人竟強勢地表示:“結婚各事項要按照我們這邊的要求辦?!?/p> 對于此做法,燕子自然是不能認同。 可小飛不僅沒有幫自己去和家里協(xié)商,還翻臉要求她別任性,只有“按要求辦”這一條路。 燕子在生氣下提出了分手,小飛沒多猶豫就同意了。 后來,燕子經(jīng)人介紹又認識了新的男生。 雖然男生各方面都比小飛強很多,也有在積極誠懇地推進關系,但燕子依然忍不住和前任比較。 而后來的小飛,聽從了家里的安排,沒多久就另娶了別人。 平凡人都有著一般人性中對他人的期待,更不用說是曾經(jīng)投入過感情的愛人。 可當這份愛失去,總會有人認為自己的愛跟著這個人一起離開,覺得自己被掏空。 出于人性里厭惡損失的本能,“被掏空”的那部分會在腦海里反復回想,對過去的美好念念不忘。 但每個人、即便曾是愛人,在一方已不愿為關系努力時,憑什么還要去滿足另一方的期待呢? 當分手已成定局,離別不可避免,唯一要做的就是告訴自己:必須要死心! 雖然做這樣的決定,有時還是很艱難。 但那些轉(zhuǎn)身離開的姑娘們比過往更美好,因為她們明白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以及如何好好愛自己。 — 2 — 死心的最好方式 把心力都消耗在舊愛上,只會激活個人的情感痛苦。 與其這樣,還不如去做有助于我們尋找“死心”的事情。 大量研究表明,詢問“如何做”更有可能找到事情的意義,獲得內(nèi)心的安寧。 女人們?yōu)榱怂佬?,選擇“如何做”有很多方式:
如果做到這般地步,一旦忙里稍有空閑,有關對方的記憶還是會忍不住想起。 這時,就要用外在的方式,試圖解決“以求死心”的內(nèi)在需求。 愛自己,其實就是最好的死心方式,也是對自己最體面的告別。 愛自己,其實是自己心靈的救贖。 要想做到死心,就要從自愛開始,從學習了解自己開始。 1、真正愛自己,才不會那么痛苦 愛自己不僅僅是愛惜自己的身體,也要愛惜自己的內(nèi)心。 心理學上對自愛的核心觀點是: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也不可能愛別人。 我們感情的對象不僅是其他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有能力愛別人的人,必然也愛自己。 尤其是面對感情中的失去,要想有效減輕痛苦,可以通過擁有愛自己的能力來實現(xiàn)。 即關心自己,可以是為了放下和忘記那個人,多做讓自己舒服開心的事。 比如上面提到的外在方式,給自己買好吃的、出去散心、打扮自己等,但又不能僅限于此。 如果因此暴飲暴食,或為打扮自己就刷爆卡,出去玩就徹夜狂歡,這樣滿足私欲都不是真正的愛自己。 在面臨失去的當口,愛自己更多是如何關照自己內(nèi)心。 做真正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事,而不是找一個宣泄壓抑的出口。 2、用愛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才更易放下 愛自己,不是順從放縱,也不是滿足自己所有想要的,又或者隔絕不喜歡的人和事物。 相反,一個愛自己的人非常容易與所有的情緒相處。 因為可以包容很多看不慣的事情,放下讓自己痛苦的過往,不去糾結是否滿足自己的心意。 當覺得自己不甘心的時候,可以感知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再進行梳理:
人非一直處于感情支配的那一面,也有理智的那一面。 當厘清了自己沒辦法死心的理由,然后一條條來解決,才能減少感情的被支配感,從而更容易放下。 3、做自己的光,對過往無怨無悔 有句話說:“除非自己做個發(fā)光體,否則沒有人給你光明?!?/p> 愛自己的人,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有一個持續(xù)調(diào)整的過程。 香港一代影后蕭芳芳,一生好作品無數(shù)。 她自導自演了新潮電影《跳灰》不但獲香港電影圈一致好評,還憑借電影《女人四十》獲獎無數(shù)。 她成為了繼張曼玉之后,第二位柏林影后。 與李連杰合作電影《方世玉》,她所飾演方世玉的母親苗翠花,成為經(jīng)典形象。 然而她曾因三觀不一致“怒甩”謝賢,獨自去了美國留學深造。 第一任丈夫出軌時,她雖然當時也很難過,但沒有絲毫的留戀。 她不斷調(diào)整狀態(tài),在演藝事業(yè)上做得了紅花、當?shù)闷鹁G葉,在感情上也拿得起、放得下。 傅首爾在新一季《奇葩說》曾說過:
付出真心沒有錯,真心對一個人好也沒有錯。 但愛情,不就是敢喜歡,敢離開嗎? 得到時,珍惜所有;失去時,努力釋懷。 雖然愛情已經(jīng)消逝,但要對過去的付出無怨無悔。 愛自己,是跟舊愛告別;愛自己,是為成就更好的自己。 決定分開的那一刻,就要好好地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 因為付出的愛還在心中,它時刻準備著、等待著被發(fā)現(xiàn)。 - END - 作者 | 慕楚 媒體文案策劃,曾專修應用心理學,專注寫作,熱衷研究精神分析和情感心理學,箴言: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用心傾聽和記錄身邊每一個靈魂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