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事故已過去10年,但事故產(chǎn)生的大量核污水該如何處理?一直是懸在日本政府頭上的“達摩斯之劍”。 經(jīng)過多年討論,去年10月,日本政府決定將即將達到水箱容量的核污水排放到大海,遭到包括日本人在內(nèi)的全球人民強烈反對后,放棄了該決定。 沒想到,想法一旦出現(xiàn)就很難遏制,僅僅時隔半年,日本又提出往大海排核污水,這次態(tài)度堅決不容反駁。 前不久,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4月13日,日本政府將召開內(nèi)閣會議正式?jīng)Q定。 此時距離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發(fā)生,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10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fā)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造成上萬人死亡。福島第一核電站在這場大地震和海嘯中損毀,數(shù)十種放射性物質(zhì)大量泄漏到外界。 這些放射性物質(zhì)污染了福島周邊的一切,除了草木、土壤、物品,甚至是細小的灰塵和空氣,還有核污水,即放射性液體。 自2011年至今,福島核電站上千個大型儲水罐中,已儲存超過125萬噸核污水。而且,目前,福島每天產(chǎn)生約140噸核污水,收集到的所有核污水都儲存在核電站內(nèi)。預計到明年,核污水將達到137萬噸水箱容量的極限。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去年10月下旬,日本政府就決心將核污水逐漸全部排入大海。 然而,核污水中含有的大量輻射性物質(zhì)嚴重危害環(huán)境和人類的生存。2018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處理后的污水中,不僅含有放射性氚,還包括碳14、鈷60和鍶90。和氚不同,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降解,并且它們很容易進入海洋沉積物,且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這些同位素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同時能以更長久和復雜的方式影響海洋環(huán)境。 去年8月,美國《科學》雜志刊文也稱,福島核電站核污水處理罐中,含有多種放射性成分,需要更多關注將這些污水釋放到海洋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報告甚至直言,核污水中的碳14,作為人類集體輻射劑量的主要元素,有可能損害人類DNA。而綠色和平組織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稱,日本核廢水存儲水箱中碳14的含量已經(jīng)達到讓人吃驚的地步。 可惜的是,日本不僅對這些嚴重危害環(huán)境和人類生存的放射性元素加以掩蓋,淡化核廢水排入大海的危害性,還裝腔作勢,將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仿佛將核廢水排入大海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事實上,即使當前存儲核廢水的水箱容量將要滿了,但是,除了將核廢水排入大海,日本還有別的途徑可走,比如重新建立新的存儲設施,福島周圍因為發(fā)生核泄漏已經(jīng)不宜居住,有大片閑置土地完全可以用來新建存儲設施?!昂四苁忻裎瘑T會”認為,“大型儲存罐在陸地上保管”或“用灰漿凝固處理”是現(xiàn)有技術下解決核污水問題的最佳方式,可以確保核污水在陸地上妥善保管。 然而,這一將環(huán)境污染降到最低的最佳選項,日本卻因為成本問題不愿選擇,而是選擇最快速最省力但又最污染海洋水環(huán)境的方式,想讓全世界都為日本的核災買單。 這也難怪美國副總統(tǒng)前不久不慎自爆,美國未來戰(zhàn)爭的計劃:過去美國在為石油而戰(zhàn),但是未來美國要為水資源而戰(zhàn)。聲稱拜登的“大基建計劃”中包含水利建設,未來水資源問題要著重關注。 如今,多個國家的缺水問題越發(fā)嚴重,日本卻要將核污水排到大海中,此舉無疑會加重健康水資源的短缺,一旦水資源問題真影響到人類生存,那么“為水而戰(zhàn)”恐怕難以避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