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第二單元,有一個實踐性作業(yè):課本劇表演。課本劇表演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于是,我們商量好兩周后的雅行課進行課本劇表演。班級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喜歡,確定小組。一組選擇《草船借箭》,兩組女生選擇《紅樓春趣》,還有一組選擇《武松打虎》。小朋友們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寫劇本,準備道具,排練課本劇。但學校的活動并不是只有課本劇呀,結束了讀書節(jié),接踵而至的就是體育節(jié)。體育節(jié)里有一個項目是“吉尼斯挑戰(zhàn)賽”,我們班的長繩隊從二年級開始到現(xiàn)在,都保持著獨立組隊的形式進行訓練,我尋思著時間不夠,那就用中午歡樂操場的時間訓練一下吧。我剛宣布這一決定,小傅同學立刻對我說:“朱老師,本周五是課本劇表演時間,我們也就是中午才有時間去排練課本劇,所以我們中午不能跳長繩,能不能下周開始?”我聽他這么一說,回答道:“沒問題,那就下周開始練習跳長繩?!?/span>我在班級里宣布了這一安排,全班同學排演課本劇更起勁了。到了周五的雅行課,我們班的課本劇表演隆重啟幕。小沈同學完成了課本劇表演的PPT背景制作,小童同學臨時擔任了課本劇表演的主持人。當不知道哪一組先來的時候,她很快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用主動上臺和抽簽相結合的方式,把上臺的順序安排得非常妥當。第一組上臺的是《紅樓春趣》。這一組都是女生,就連賈寶玉也是女生扮演的。他們一上臺,幾位姑娘手執(zhí)小扇子,小扇子上的圖案多數(shù)是美術課代表小尤同學畫的。他們非常流暢地把整個劇本表演了下來,雖然談不上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不過,他們排練認真,表現(xiàn)自信,值得稱贊。第二組上臺的是《景陽岡》。小沈、小任、小洪同學分別扮演武松、店家和老虎。其他的幾位男生當其他客官。這組同學制作的道具,有武松喝酒的杯子(紙做的),有“三碗不過崗”和“官府印信榜文”。小洪同學在表演前,還給自己的額頭畫了個“王”字,表示自己就是那只稀里糊涂被武松打死的“老虎”。小沈、小任和小洪天生就有喜感,一上臺,一對話,就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笑聲不斷。第三組也是《紅樓春趣》。稍有不同的是,他們這組的同學,肢體語言比較豐富,尤其是小王同學,似乎正在院子里放風箏,來來去去,面若桃花。第四組是《草船借箭》。沈志誠同學剛剛參加過說書比賽,他那寒假里制作完成的幾十只小紙船又派上了用場。他們小組配合得嚴絲合縫,小傅旁白,小周飾演諸葛亮,小沈飾演魯肅,小陳飾演周瑜,小林飾演曹操,還有幾位飾演搬箭的士兵,這些人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讓我對這組清一色的男孩子刮目相看。表演完畢,我對他們進行了現(xiàn)場采訪:通過課本劇的排演,你有什么收獲?一位孩子負責的是寫劇本。他說,自己把劇本發(fā)到幾個人組成的小群里,幾乎每天晚上,他們都會在群里探討一個小時。一位孩子說:通過課本劇排演,發(fā)現(xiàn)這次團隊合作非常愉快,收獲很大。還有一位孩子說:讀課文和演課文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表演就會帶入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還有的說:在寫劇本的時候,她會學習同學寫的劇本,發(fā)現(xiàn)自己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有那位在自己的臉上畫“王”的小洪同學,說自己距離喜劇演員的夢又近了一步。還有幾位孩子,還特地購買了飲料、道具弓箭、諸葛亮的扇子等,就是為了讓表演看起來更深入。這次課本劇的作業(yè),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有沒有收獲呢?肯定有的:一是實踐性的作業(yè)有利于全面調動學生的理解和思考。課本劇表演就是延時作業(yè),孩子們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里深入地研究課文,理解人物,繼而達成人物與現(xiàn)實的融合。這是一種藝術性的再造,也是一種思維和智慧的解放。二是學生需要的,有時候并不是指導,而是支持。就像這次課本劇表演,沒有一個小組邀請朱老師提前指導,全部借由自己合作完成。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都有自己的見地,并不需要老師在一旁“指手畫腳”。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支持系統(tǒng)”。如果我堅持要在中午訓練跳長繩,這對于他們來說很難接受——因為排練的時間沒有了。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要敢于放棄“自己的需要”,多考慮學生的需要。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反而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下周開始的長繩訓練,他們一定會很努力的。三是相信學生。當我得知排演《草船借箭》的小組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小群里討論時,還是有點驚訝的,我問:那么你們的父母看你們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聊天,有意見嗎?他們說:沒有意見,爸爸媽媽也知道我們在開會。我不由得想起了“信任”二字。感謝父母們在這段關鍵期里,給予孩子們的無限信任。我想說:你們的信任贏得了孩子們課本劇的精彩表現(xiàn),這段時間的經歷是磨煉,也是成長,更是樣本。  (這是沈志誠同學準備的紙船,好幾十只呢。前次說書用了一次,這次課本劇又用了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