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行為叫——戰(zhàn)爭!獲勝者可以改朝換代、也能奪取對方的“資源”。 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方鼎”(即被錯釋為“司母戊/后母戊”的青銅方鼎),其實就是殷商滅夏所繳獲的最大戰(zhàn)利品。夏朝謂“鼎在王在,鼎失王滅”。 該鼎非中原文明之物,因為中原河洛文明沒有在鼎上得到體現(xiàn),殷商王朝的元素也沒有出現(xiàn)在鼎上。 孔子云:“明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p> 意為:明了祭祀天地的禮儀,又明了夏、秋兩季天子舉行盛大祭祀的含義,便是國家治理這樣的問題,也像看手掌上的東西那么清楚容易。 同為上理: 當(dāng)明了“最大方鼎”——器型的來源、承載的意義、紋飾記錄的內(nèi)容、圖騰的象征、文字的表達(dá)、王器的特征后,要講述和還原該鼎承載的“歷史”,便也像看捧在掌上的東西那么清楚容易。 “最大方鼎”圖解: 欲了解三星堆“最大方鼎”詳情,請搜索《“后母戊/司母戊”鼎?——被錯認(rèn)的一尊寶鼎!》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