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說過,“再論氣病有不傳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彼則和解表里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如近時杏、樸、苓等類,或如溫膽湯之走泄。因其仍在氣分,猶可望其戰(zhàn)汗之門戶,轉(zhuǎn)瘧之機括。” 溫病邪留三焦的癥候和傷寒的少陽病,有相同點,病機有相似之處。所以說“亦如傷寒中少陽病也”。 但傷寒少陽病,病位在足少陽膽,溫病的少陽定位是在手少陽三焦。兩者病位不一樣; 傷寒少陽病用小柴胡湯,溫病的少陽病是用的是溫膽湯。用方也不一樣。怎么把他們聯(lián)系起來呢? 對比,何秀山指出“其氣化一寄于膽中以化水谷,一發(fā)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濕遏熱郁。則三焦之氣機不暢。膽中之相火乃熾。故以蒿、芩、竹茹為君。以清泄膽火?!边@段話就是說,膽經(jīng)和三焦都屬少陽,從少陽這個角度來說他們同屬一經(jīng)。 少陽是什么?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少陽為樞,有這個說法。 足少陽膽經(jīng)它從橫向里主半表半里,就像咱們門的折頁一樣,管開關(guān)管進出,它是橫向的。這是氣機表里出入的樞紐,進來出去都要通過它,它的氣化功能是疏泄膽汁,把膽汁疏泄到小腸,參與水谷的消化吸收。同時膽汁的疏泄功能還能夠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是膽汁也參與消化吸收功能,膽本身就是疏通氣機,氣通了脾胃功能就升降正常,所以膽本身疏泄功能也可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不光是膽汁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木能舒土,膽木能夠疏通脾胃的土。這是膽啊。 手少陽三焦經(jīng),從縱向貫通上中下三焦,說少陽三焦是什么意思?是上、中、下三個部位,貫通上中下三焦,還是氣機上下升降之樞,就好像咱們電梯一樣,管上下的。 膽是管橫向出入的像門一樣,三焦像電梯一樣上下升降的樞紐,它是人體陽氣和水液運行的通道,隨著膽的疏泄、三焦的升降功能,他就推動著陽氣和水液的運行,所以三焦是陽氣和水液運行的通道,也就是氣道、火道,通過三焦的氣化功能,可以使陽氣和水液疏布到周身,最后一直達到腠理來充養(yǎng)人體。 何秀山說“一發(fā)于三焦以行腠理”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提到腠理?腠理是指皮膚、肌肉的紋理,它在人體的最表層,最表層也就是說所有臟腑的陽氣都充足了,營養(yǎng)物質(zhì)都豐富了,才能夠達到皮膚。 皮毛是五臟六腑經(jīng)氣灌注的地方,所以《金匱要略》說,腠理是什么?五臟元真通匯之處。所以,五臟六腑的精氣充不充足通過皮膚就能夠表現(xiàn)出來。皮膚干燥粗糙、肌膚甲錯的病人,臟腑功能肯定不好,所以雖然是一個皮膚,但是它能夠反映出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 所以說手足兩個少陽是有分工的,一個是出入之樞,一個是升降之樞。 它雖然有所分工,但是也密切相關(guān),有分工不錯,但是又密不可分。氣機的表里出入調(diào)達,上下升降就通暢;氣機的升降通暢,表里出入就調(diào)達,它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如果氣機出入障礙了,升降必然就失常,反過來升降障礙了,出入也必然會失常。 如果外感濕熱邪氣,不管外感的還是內(nèi)生的,總而言之體內(nèi)有濕熱邪氣,它留戀在三焦就堵塞了三焦的氣機,就導致上中下三焦氣化受阻升降失常,上中下不通了。上中下不通了,手少陽三焦的升降失常.足少陽膽的出入也必然失常,就是橫向堵了縱向也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