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比較好的現(xiàn)象,在小孩子教育方面,各學校正在淡化娛樂明星的影響力,開始轉(zhuǎn)向?qū)萍?、科學的重視,比如小學每學期要上交一份科技作品,學校進行作品評比。權(quán)威媒體如央視挑戰(zhàn)不可能題材選點對比之前新穎、獨特,更傾向于對英難、科學家等人物的報道,有很多讓人非常震憾的事跡,可以為學生樹立典范,從而較好的淡化青少年追星的宣導。 追星追星,顧名思義,就是追捧明星,如果追的那些明星是像孔子老子一樣,那當然是好的。但現(xiàn)在,一些少男少女自控能力差,很難管束自己,很容易被一些炫酷新奇的東西吸引,都會去追捧一些整天嘻嘻哈哈的娛樂綜藝明星。沒有娛樂明星的年代,大家尊崇英雄,崇尚科學,許多孩子念書的目的就是要當科學家。然而今天的孩子,追星成了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當明星遠比成為科學家、戰(zhàn)斗英雄更有誘惑。 作為青少年從小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在他們渴求知識、渴求成長的年代,我們要去引導他們崇拜科學家,讓他們?nèi)ヌ剿魇澜纭I鐣枰娔仙?、袁隆平他們這樣的科學家,國家更需要他們這樣的杰出人才,他們就是能夠為人類帶來生存與希望的偉大人物。 圖片摘自羊城晚報 而追星會成為他們的絆腳石,許多少年因為瘋狂迷戀明星,輕則使他們學習成績下降,重則使他們荒廢學業(yè),平時放假有時間就是看一些娛樂性的節(jié)目,價值取向嚴重偏離正常軌道,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學不到有用的東西。一些娛樂媒體喜歡推送一些八卦趣事、奇聞怪談來提高點擊量,博取眼球吸引關(guān)注,導致大眾更愿意去關(guān)注明星的吃喝拉撒,而不愿意去關(guān)心科學家的豐功偉績。 我們要抓住每一個活生生的教育素材,去教育或者影響我們的孩子,比如這次疫情,醫(yī)生和科研人員的努力,科技在抗疫中的作用,都給我們提供了好的教育資源,只要我們用心,就會增加孩子對科學的崇拜!試想如果不是他們通過科學的研判,提高警覺性、預見性,在過年前沒有給予病毒可乘的機會,否則春節(jié)期間將會給國家?guī)聿豢晒懒康膿p失。 所以,引導孩子的科學思維,作為父母不能偷懶,我們要做到:帶孩子參觀科技館、博物館,而且不是去一次就完事,每個年齡段去的目的是不同的,更小的時候是為了培養(yǎng)興趣,再大點是去了解原理,或者是親身參與。帶孩子參加科技類活動的比賽,最好能親身參與。帶孩子在家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網(wǎng)絡上有很多這樣的視頻,與是否專業(yè)無關(guān),就看父母懶惰還是勤快!陪孩子看太空類、自然類、科學技術(shù)類書籍,增加孩子知識面。 所以我們不要再宣揚明星的光環(huán),而應該教育我們下一代去崇拜科學、去探索科技世界,從小就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長大后為國家、為人民作應有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