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都有著不平凡的相遇 還好你來了 學會放手 學會接納 放棄對完美的偏執(zhí) 做一個60分的好媽媽 ??▼ 周六晚上 | 與你說晚安 “我的孩子為什么不認識媽媽啊?我回家以后逗她,她都不理我,還把頭轉(zhuǎn)過去?!?/span> “我的孩子都一歲半了還在爬,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走了,怎么辦?。俊?/span> “我家孩子兩歲了還只會嗯嗯啊啊,別人家的孩子早都會說話了。不是有什么問題吧?” “我家孩子總喜歡打人,幼兒園老師都給我說了好幾次了。我什么辦法都用過了,沒用啊,怎么辦?。俊?/span> 這些問題總是占據(jù)著各大母嬰論壇的熱搜榜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媽媽們的焦慮。 我們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處處追求100分,可就因為這樣的執(zhí)念,所以總是忽略孩子成長中最美好的過程。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也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規(guī)律,我們不可以用大眾認為對的那個標準來要求他們。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帶著自己應有的技能,作為一個家長,應該給他充足的愛,讓他健康成長,但也要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自由成長。 每個媽媽都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就像金星老師說的:“德國女人只工作,日本女人只帶孩子,中國女人就是超人。你得工作,創(chuàng)業(yè),洗衣服做飯帶孩子,打掃衛(wèi)生收拾家,照顧公婆,伺候老公,教育子女,對外和諧社會關系,對內(nèi)和諧家庭關系?!蔽疑磉呌泻芏噙@樣的超人媽媽,曾經(jīng)嬌滴滴的她們,只會化妝買衣服,連蔥和蒜苗都分不清,可有了寶寶以后卻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但就算這樣,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
認識月華媽媽是有一次在微信上看到她的那篇《生完孩子的前兩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難的時候》這篇文章,那時候我生完孩子不久,承受著來自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所以特別理解那種很矛盾、很累,但還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的心態(tài)。 她的新書《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后悔你現(xiàn)在做得太多》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概念——“60分媽媽”。她說60分媽媽就是足夠好的媽媽,介于“不夠好的媽媽“和”完美媽媽“之間,既可以滿足孩子對于安全感的需要,不讓他們感到冷漠,又不會有過分的控制欲。60分的媽媽不是放棄了那40分,而是將它們隱藏,學會放手,學會接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是被比較大的一代人,所以總是想著絕不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但卻在真的當了父母以后,不會放手,不允許失敗,更不允許孩子犯錯。 月華媽媽給我們講了很多孩子成長中會遇到的困惑,比如大家最關心的孩子為什么總是會犯錯。每一個孩子犯錯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家庭的原因,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焦慮轉(zhuǎn)加給孩子,忘了找找自身的原因,也忘了接納他們本就有的不完美。 <<<<<< 愛咬人:其實小寶寶愛咬人是因為一直以來吃的東西太過細致,太過綿軟,所以他的牙齒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咬肌得不到發(fā)展,于是就在長大一點以后用咬人來發(fā)泄自己。而一開始他們的力量不夠大,家長會覺得好玩,這樣的情況就會讓他們覺得咬人是對的。 我家小妞從小吃的東西就比較雜,我不僅僅會讓她咬磨牙棒,而且把合適的水果蔬菜切成比較大的塊讓她自己咬,所以她基本沒有過咬人的欲望,小牙齒也發(fā)育的非常好。 100分的媽媽們總想給孩子吃最好的,用心做出最精細的食物,可卻在無形中剝奪了他咀嚼的快樂感。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寶寶已經(jīng)有了咬人的問題時,一定不可以縱容,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不過分指責,要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讓他去向被咬的人道歉,給他時間,讓他慢慢成長。 <<<<<< 愛打人:這應該是2歲以后寶寶的媽媽們最頭疼的問題。我的一個朋友,幼兒園老師總是告狀說他又把小朋友打了,院子里的家長們看到他也總是把寶寶帶走,不愿意和他玩,就怕他又動手打了自己家的孩子。她說自己無數(shù)次的教育過孩子,軟的硬的都用了,就是沒用。 你們有想過嗎?為什么有的寶寶喜歡打人而有的不喜歡,是否和家庭教育有關系呢?4歲以前的寶寶打人往往沒什么敵意,他用手拍別人可能是表示喜歡,但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力度,所以下手沒輕重。可很多家長不會好好引導,只會以暴制暴,這樣不但沒有讓小寶寶記住打人是不對的,還會加深他們打人的印象。因為家長這種解決問題的錯誤方式,等孩子4歲以后,就會明白可以用打人來解決問題。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他們身上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映射,很多時候孩子喜歡打人,就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也有可能在模仿某些動畫片和電視節(jié)目。就像我一個朋友的寶寶,特別喜歡看《熊出沒》,所以有點什么不如意就會說:“我要踢死你,如果我有一把槍就好了,我就打死你!” 我們應該善意理解孩子打人的行為,了解他們喜歡打人背后的原因,然后用引導的方式教育他們。比如他們打人是因為表示喜歡,那可以演示給他們看喜歡一個人應該擁抱,或者輕輕摸一摸,我想沒有孩子天生喜歡打人,他們會在正確的教育下改掉這種問題。 <<<<<< 被打不還手: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因為我家小妞是一個性格特別平和的小姑娘,如果別人搶了她的東西,她也只是默默的走開,如果大家都去搶一樣東西,她就淡淡看一眼,不爭不搶。很多人都說這樣不好,說以后會被欺負。 可我看了月華媽媽的書終于明白,孩子被打不還手并不是因為懦弱,也許只是他們善良,不記仇,家長氣的要死,可她早就忘記這件事了。 在這個問題上,我聽過很多家長說:“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必須還手!”甚至還見過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學會還手,要求他們不打回去就不能回家。 我們這樣的強硬教育是不對的,首先,我們該教育孩子在被打的時候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他面對的是一大群孩子或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孩子,你讓他打回去會讓他受到更大的傷害,有什么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呢?同時,我們應該接納孩子恐懼的情緒,安撫他們,告訴他們應該在被打的時候,求助于老師、家長等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不一定每個孩子都適合去做一個小霸王,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教給他最合適的方法。 <<<<<< 偷東西: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不要隨意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簽,太小的孩子是沒有物品歸屬感的,他們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只要我喜歡我就可以拿走。尤其是2到3歲的孩子,有了占有欲,又沒有明確的界限意識,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 而且有些時候,孩子喜歡拿東西是因為他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也有可能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們都應該蹲下來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反省自己,陪他一起歸還物品,讓他明白什么該拿什么不該拿,用正確的方式給予引導。 <<<<<< 愛撒謊:孩子撒謊,其實是認知發(fā)展的標志。4歲以前的孩子說謊都是無意識的,因為他們充滿著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又搞不清楚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別,所以總是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或幻想中期待的東西帶入現(xiàn)實。所以你會覺得孩子愛吹牛,愛說謊,但這都不是他們有意為之的。 可是6歲以后的孩子就真的學會了撒謊,很多時候,他們因為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太高而被逼撒謊,有時候因為自己不能夠完成的心愿而撒謊。不論是什么原因,作為家長,都該從自身反省,同時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愿望和想法,鼓勵她們直面錯誤,用最寬容的心減少孩子的壓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一個誠實的孩子。
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也有著這樣的問題,而你在面對他們的時候,雖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發(fā)脾氣,但仍然忍不住說出傷害他們的話。請不要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來傷害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也說過傷害他們的這三句話呢?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是個四歲的小帥哥。男孩嘛,是很調(diào)皮的,而且又是四歲這樣敏感的年紀。我發(fā)現(xiàn)他在對待任何小動物或者是自己的玩具時,只要不合意就會拍打著它們說:“你再不聽話,我就扔掉你!不要你了!哼!”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一個四歲的小男孩會說出這樣的話,結(jié)果經(jīng)過幾次接觸,我發(fā)現(xiàn),只要小男孩調(diào)皮,爸爸媽媽就會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我們不要你這樣不乖的孩子?!敝灰∧泻⒃谀耐娴臅r候不想走,爸爸媽媽就會說:“你不走是吧?那我們就不要你了!”這句話是很奏效,每一次都可以得到父母想要的結(jié)果,但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卻也用著同樣的方式對待比自己弱小的群體。 “我不要你了”是親子關系里面最傷人的話。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因為他們太弱小,而父母又是他們內(nèi)心里唯一的依靠,總是用這句話嚇唬孩子,就會讓他們變得沒有安全感。于是,這些孩子在長大以后就會在親密關系中缺失安全感,要么就是極度具有控制欲,要么就是極度卑微討好別人,這都是因為害怕失去的原因吧。
沒有人完全是對的,你所認為的錯也不一定真的是錯。我們在做了父母以后,就會忘記尊重這個詞,就會有過度強烈的控制欲,總想替孩子做決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該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他們,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給他足夠的支持。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孩子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用到的每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會讓他們獲得經(jīng)驗。 請不要把自己設定在“對”的立場上,不要讓孩子被迫站在“錯”的那一邊,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不要用你所認為對的游戲規(guī)則去束縛一個孩子的一生。
這句話是讓所有人都厭煩的話,但我們卻無所顧忌的強加到孩子頭上,如果你真的為了孩子好,就請尊重他,給他自由。學會放手,多給建議,替代包辦。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jīng)擁有成長所需要的所有力量,就像一株幼苗,只要給予充足的陽光、空氣和養(yǎng)分,他們就可以蓬勃生長。身為一個媽媽,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用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用高質(zhì)量的陪伴幫他構(gòu)建起內(nèi)在的安全感與歸屬感,然后,靜靜地等待孩子按照他內(nèi)在的秩序慢慢成長。”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身為父母,需要有靜待花開的勇氣和智慧。 當孩子敢于和父母抗爭的時候,敢于挑戰(zhàn)父母的命令時,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尊嚴和意見,當他們喪失這種能力,開始屈服、順從成人的安排時,意味著他們自我的喪失。 所有從小被嚴格管制的孩子,往往在長大以后都會喪失自我選擇和自我約束的能力。請放下“我都是為你好”的觀念,放手讓孩子成長,沒人能預料這一生會發(fā)生什么,沒有哪個父母能夠陪伴孩子一生,與其等他長大了再抱怨父母不給自己成長的機會,不如早點放手讓他學習獨立。 養(yǎng)孩子的過程之所以讓人這樣焦慮,就是因為它的不可逆性,你總是害怕因為自己的不夠好所以耽誤了孩子的一生,卻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如果你也和我有這樣一樣的困惑,就來看看月華媽媽這本書吧,七章的內(nèi)容不算長,卻涵蓋了孩子成長中讓我們迷茫的方方面面,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做一個夠好的媽媽。 好的教育是喚醒、影響和熏陶,而不是控制、灌輸和塑造。先做自己再做父母,學會放手,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要用“忘我”的愛來綁架自己和孩子的人生。 我們這個時代并不缺少追求完美和無微不至的100分媽媽,真正缺少的是60分媽媽。60分媽媽和100分媽媽一樣,心中對孩子都有著100分的愛,但60分媽媽更偉大,她們更有智慧,更懂得克制,她們明白“愛孩子”也是自己的一種欲望,而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愛他。 請每個媽媽都給自己一個充滿肯定和接納的擁抱,和孩子一起成長,在經(jīng)歷痛苦、難過、幻滅后努力重生。 ▼ 晚安.好夢 配樂『評論第一條』 投稿 『yan@seazor.com』 書評 | 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書,卻什么也沒記住? | 好文推薦 書評 | 你之所以還會猶豫和拖延,就是因為還沒聽這十二條建議 | 好文推薦 ▲你錯過的那些夜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