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chuàng)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如果想要認識自信,或許就一定需要明白,自卑其實是自信的因子,自信始于我們看到自卑的真相,不沉溺自卑,而是懂得去重塑自我,建立自我,我們的內(nèi)心就會變得更為自信。 自信來自我們認識到自卑來自哪里,更讓我們認識到自卑的實質(zhì)是什么。許多人之所以一直自卑,從內(nèi)心否認自卑,認為自卑不好,所以才會在自卑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卑的真相和實質(zhì)是什么,我們就能從自卑的泥沼中走出來,自然變得自信勇敢大方。 自卑源自內(nèi)心的匱乏???? 一個人之所以充滿自卑,本質(zhì)上是由于內(nèi)心的缺乏決定的。 亦舒曾說, 真正自信的人,從不會告訴別人她有多少珠寶,也不會告訴別人她讀過多少書,因為她內(nèi)心沒有匱乏。 自卑的人,往往源自內(nèi)心的匱乏,這種匱乏可能來自家庭的原因,也可能來自經(jīng)濟條件等,都可能會束縛我們的眼界和認知。 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當我們自卑的時候,不要完全否認自卑,而是去看到自卑,看到自己為何會自卑。 比起我們盲目自卑來說,正確認識自卑更重要。對自卑的來源進行深刻的分析,往往能讓我們從自卑的情結(jié)中慢慢走出來。 俞敏洪曾講述自己年輕的時候特別自卑,因為是從鄉(xiāng)村過來,有口音,英語不夠純正,所以相比大城市的人,他多了很多自卑。 但是他知道自己自卑的緣由是什么,后來他會通過持續(xù)學習與強化自己的口音,讓自己的口音更純正些,才慢慢擺脫自卑的影響。
自卑的自己并不意味著不能改變?? 對于每個人來說,我們需要掌握一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自卑并不等同于理想的自己。 一個人即使自卑,我們都需要明白,生命是具有可塑性的。不要認為自卑的自己是無法突破的。 我們需要明白,生命的偉大在于生命是一個不斷重塑與雕塑自我的過程,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自卑的自己并不意味著不能改變自己。許多人之所以自卑,往往認為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了自己,自己是永遠無法突破的,他們把自己拘囿在固定的范圍中,才會導致自我的發(fā)展受限。 如果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發(fā)展是可以重塑的,我們可以按照理想的自己來重建自己,你或許就會明白心靈的力量有多大。 自卑最可怕是吞噬我們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讓我們無法勇敢去面對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追問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用持續(xù)的學習和時間來沉淀自我,改變自我,我們就能成為那個理想中的自己,更能增強無限的勇氣去面對生活。 自卑的自己并不等于無法改變,我們接受這個常識就需要明白,自卑不可怕,可怕是認為自卑的自己無法改變,永遠都沉浸在自卑中,這才是最可怕的。 相信生命是一個可以不斷重塑的過程,能讓我們更有信心去突破自我的自卑,更能讓我看到自卑是來幫助我們成長,自卑也是幫助我們看到自我的潛能,自卑更是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偉大之處。 自卑是讓我們接受自我的獨特?? 有人曾說,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自卑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讓我們接受生命的殘缺。許多人從本質(zhì)上是不接納自我的,自卑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接納自我的獨特。 有些人經(jīng)常會認為自己為什么口才不好,也會認為自己長相不好,還有的人會認為自己家庭不好,自己的父母不好。 當我們看到生命的殘缺性,我們會一直在進行批判。事實上當我們在批判自己的時候,某些方面,我們可能忽略了自卑的背后意味著我們是獨一無二的。 正因為獨一無二,你或許才會了解,當你看到自己的獨一無二,你或許就不會一直自卑了。 我們的原生家庭不一樣,所以才會遇到不同樣的人生。我不夠完美,所以才需要去欣賞別人。 自卑是讓我們接受自己是特別的,是讓我們學會欣賞自己,而不是批判自己,更不是責怪自己。 自卑也是讓我們懂得生命最重要性不是總是強調(diào)自己不完美的,而是去看到自己所擁有的,學會在短短的人生旅程中,去創(chuàng)造自我的命運,學會去揚長避短。 要想變得自信,首先就是需要學會接納自己,接納自己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學會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而不是天天拿自己的短板去較勁,當我們懂得持續(xù)這樣去做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成長是把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我們越能很好利用自己的長板去奉獻自己,我們的人生就越有價值。 每個人都需要明白,真正的自信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看到自我,欣賞自我,發(fā)揮自我,我們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同時我們也需要明白,自信需要我們突破對自卑的認識,去接納自卑的真相是什么,不去否認自我的人生,而是懂得從自我出發(fā),重新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越能打開自我,我們越能和更多的人建立連接,我們越能變得越來越幸福。 今日話題:你認為自卑的真相是什么,如何建立自信,歡迎探討與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