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逐漸到來,其實養(yǎng)老問題和養(yǎng)老矛盾也愈發(fā)變得突出。養(yǎng)老,那不僅是一個家的小問題,還是一個社會的大問題。 說起養(yǎng)老,其實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養(yǎng)兒防老”。我養(yǎng)了兒子,他就得負責我晚年的生活。頗有些以時間換時間的感覺。 而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大多人都會認為“養(yǎng)兒防老”的風險太大了,有可能兒子一個不孝順,自己就倒霉了。 如此,眾多類型的養(yǎng)老形式就像是雨后春筍般出現,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自己應該選什么。 就像是傳統(tǒng)一點的養(yǎng)老院式養(yǎng)老,大多人應該是不樂意的,因為他們知道進了養(yǎng)老院,不過是豎著進,橫著出而已。 就像是新型一點的抱團養(yǎng)老,大多人都認為這很新穎,要嘗試一番??伤麄儾恢赖氖?,連和家人相處都成問題,何況是跟外人相處呢? 對此,有些人便在想,肯定是自己跟某些群體缺少了必要的關聯,所以導致了這雙方關系的不穩(wěn)定,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 隨后有人便提出,那些孤寡的老人,可以用“半路婚姻”來養(yǎng)老,也就是婚姻式的抱團養(yǎng)老。 可是,這真的有用嗎?我們不妨聽聽下面這個老人到底是怎么說的。 02 鄉(xiāng)下的黃大伯今年已經65歲了,而他的老伴卻在五年前去世了。所以,他便一直一個人活著,成為了孤寡老人。 很多人會認為,他的兒女怎么不去照顧他呢? 其實不是兒女們不想去照顧,而是兒女們也有心無力。因為他們也需要到城里面去上班,沒可能一直陪在黃大伯的身邊。 那么,活得不是滋味的黃大伯便只能自己去尋找生活的樂趣了。 因為黃大伯喜歡到村子旁邊的公園里下棋,所以他經常在公園一坐,就是一個上午,或者是一整天。如果餓了,那就吃了早飯中飯繼續(xù)去坐。 而在公園里面,不僅只有下棋的老人家,還有一群跳廣場舞的大媽大嬸。 在公園待久了的黃大伯,其實還認識好幾個和他同齡的異性,他們有時間就在那里聊聊家常,反正相處得特別愉悅。 而當中有一位張阿姨,今年已經64歲了,跟黃大伯年紀差不多,也是好幾年前老伴去世了,只留下她自己一個人生活。 所以,黃大伯和張阿姨那是很合得來的。有些時候他們還會相互借錢,相互幫助,反正就是“心心相惜”那種。 03 有一天,黃大伯便跟張阿姨說,希望她能夠跟自己一同生活,反正雙方的老伴都去世了,一同生活也未嘗不可。 而張阿姨聽到后,也感覺這個建議不錯。而且,她自己還說,如果住的話,她就到他家去住,做一對老年知己,老年夫妻也不錯。 提出建議的黃大伯也是被愛情沖昏了頭腦,他問張阿姨,要不要領結婚證,對方說不領了,都一把年紀了,領證多丟臉。 于是乎,這兩人便順利地生活在一起了。 剛開始生活的時候,黃大伯發(fā)現對方還是很不錯的,會做飯,會打理家庭,夠勤勞,這讓他想起了自己那故去的老伴,她仿佛也是這樣的。 可慢慢地相處之后,黃大伯發(fā)現張阿姨有一個不小的缺點,那就是買菜錢喜歡問自己拿,就連她的開銷也要自己去買單。 那時候他認為不對勁,便想向她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可他想要是鬧矛盾了該怎么辦呢?如此,他就沒有說什么。 04 等他們相處了一年半之后,張阿姨便跟枕邊人黃大伯說,她的房子要裝修了,希望黃大伯能贊助她一些錢,她保證半年后就還清。 而黃大伯也沒想什么,反正張阿姨跟自己也朝夕相處一年半了,給她點錢又有何不可呢?因此他把自己一大半的積蓄都給了張阿姨,連欠條都沒打。 過了半年之后,黃大伯發(fā)現張阿姨并沒有還錢的想法,所以他便婉轉地問她什么時候還錢。 而聽到這番話后,張阿姨立馬就火冒三丈,她斥責黃大伯不信任自己,還嘮叨了一大堆不好聽的話。 那黃大伯也特別生氣,感覺自己養(yǎng)了她兩年的時間,怎么她就這樣的態(tài)度呢? 后來,他們倆的關系破裂了。而黃大伯也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兒女們聽,他們一家人上張阿姨家討個說法,可對方卻死不承認做了這件事,還說這是黃大伯心甘情愿給自己的,又沒有什么欠條的證據。 所以,這兩家現在是勢成水火。但黃大伯也無可奈何,他給的錢,也沒有打欠條,單憑口頭承諾,別人不認他也拿她沒辦法。 黃大伯便感慨,半路婚姻養(yǎng)老,終究要不得。
05 我們常說,半路夫妻不長久。 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面,別說半路的夫妻關系不好,哪怕是拿了結婚證的正牌夫妻,他們之間都會從產生矛盾。 就像是上文的黃大伯,他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黃昏戀”受害者,養(yǎng)了別人兩年,還給了別人一筆錢,可就是忘了別人其實是半路而來的。 越是半路的婚姻,越是靠不住。 對方問你拿錢的時候,你不借又怕損害了夫妻的情分,可要是你借了,你又認為不打欠條,別人不還該怎么辦。 在這個兩難的抉擇中,大多人都會選擇把錢借給對方。如果遇到個有良心的,那對方也許會按時還錢??梢怯龅絺€沒良心的,只想著套路別人的,那么借錢的那一方終究是要吃虧的。 以婚姻的“抱團”來養(yǎng)老,可以說就是一個笑話罷了。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