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熟落,馬蘭花開 很多人認識馬蘭是從1984年的央視春節(jié)晚會開始的,之后從《龍女》、《紅樓夢》、《西廂記》,一直到電視劇《嚴鳳英》,觀眾記住了黃梅戲,也記住了馬蘭。馬蘭出生在安徽省太湖縣,她的父母希望她像電影《馬蘭花開》中的小蘭那樣勤勞樸實,所以給她取了這個名字。受家庭的影響,13歲的馬蘭也選擇了黃梅戲這條道路 一本著作,兩人結緣 余秋雨40歲時,馬蘭24歲。當時余秋雨已經(jīng)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但在民間的名氣卻遠遜于馬蘭。 風雨塵世,任憑拂掃 在文化界,余秋雨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崇敬者仰之彌高,鄙視者斥為草芥,從那部《文化苦旅》被反復拉到藝術和銅臭的最高點去頻頻晾曬就能看出來。還有一部分喜愛馬蘭的人,非常不滿這種相差16歲的“老少配”,因此也對余秋雨頻頻攻擊,但馬蘭對此卻笑著說:“我懷著欣賞看著他作為一個男子漢應該承受的一切?!?/font> 煙火人家,扶持前行 雖然夫妻倆一個是黃梅戲的一代宗師,一個是赫赫有名的大學者,但他們也迷戀著人間煙火的樂趣。中央電視臺的《藝術人生》欄目組曾經(jīng)想拍攝他倆尋常過日子的情況,于是夫妻倆就決定帶攝制組去他們經(jīng)常買菜的菜市場轉轉。對于這么一個鮮活的生活細節(jié),編導大喜過望?!暗悄莻€菜市場實在是太破舊了,在中央電視臺來之前,我們沒有感覺到它的破舊。”余秋雨樂了。 靈魂深處,溝通無限 對于愛情,余秋雨曾有過一段著名的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