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并不讓人喜歡和向往。但不管是否喜歡,它總是存在。沒有永遠的繁華和熱鬧,沒有誰能一直陪伴著誰??偸窃谀硞€時刻,孤獨感襲來,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孤獨不僅是人生常態(tài),也是一種沉靜的美。也許,懂得接受和欣賞,孤獨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魏晉·陶淵明《雜詩》 這首詩里,詩人認為生而為人,本就是孤獨的,無根無依,就像是空氣里的浮塵。人生浮沉,歷經(jīng)艱辛,已不再是從前的樣子了。世人都當親如兄弟,何必非得同胞骨肉才能相親呢?能歡樂就盡情歡樂,有酒時邀請鄰居同飲。青春一去不回,一天中不會有兩個清晨。應當把握時光,努力過好每一天,畢竟光陰流逝,是不會等人的。孤獨不可避免,誰的人生也不容易,既要勤勉,也要開懷。 獨處常常會讓人感到孤獨,無所適從,但也會有例外。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唐·王維《竹里館》 隱居的生活,卻是詩人的心之所向。他并不覺得孤獨,常常一個人坐在幽靜的竹林里,時而彈琴,時而長嘯,自在而愜意,又哪里會難過和失落呢?他也不是沒有朋友,雖然獨在深林里,沒人知道自己,可是皎潔的明月常常造訪,更添了幾分詩意。其中的美妙,卻讓人心醉啊。 與自然相處,你會發(fā)現(xiàn),自然里的事物也是有溫度的,只要你愿意,孤獨即是悠閑,即是寧靜平和。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群鳥高飛散盡,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我之間相看不厭,就是眼前的敬亭山啊。詩人雖然獨坐此處,心情卻分外悠然,沒有人相伴,就和青山相親吧,哪里還有愁惱?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人就是永遠的孩童啊。 一個人的生活,說孤獨也孤獨,說瀟灑也瀟灑。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漁歌子》 春天,西塞山的風景特別美。青山前飛過白鷺,桃花夾岸的江水里,美味的鱖魚正是最鮮肥的時節(jié)。頭戴斗笠,身穿蓑衣,在青山綠水間垂釣,任雨絲斜斜飄灑,都不為所動。這一點風雨算什么,還是繼續(xù)垂釣吧!這一江春色,可美得很,釣多久都沒問題。 人最怕的不是春天不來,而是時光不再。再美的春光,也怕流年。 綠凈春深好染衣。際柴扉。 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 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宋·賀鑄《釣船歸·綠凈春深好染衣》 盛春的綠意,就像能沾染到衣裳。濃濃春意已觸近柴門。看那蕩漾的綠波上,白鷗翩翩飛舞。此時詩人也被帶入了怡然自得的意境中,將一切世間之事都忘卻了。看南來北往的行人,只有詩人獨自蒼老,舊時的朋友也漸漸離去。夕陽余暉里,劃著漁船回家,水中鱖魚正肥。有一抹淡淡的悵然,也消融在了晚霞里。 有時候,等待會比獨自一人,更讓人感到孤獨,難以排解。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宋·趙師秀《約客》 江南的梅雨時節(jié),家家戶戶落著雨,長滿青草的池塘,響著一片片蛙叫。夜已經(jīng)深了,詩人還在等待,約好了的朋友卻還沒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況。他無聊地拿起棋子敲著桌面,不經(jīng)意間震落了燭花。燭光應是更明亮了,而他的孤獨和失落感也更深了。在滿世界的雨聲和蛙聲里,他卻沒有一句言語,也得不到任何的回應。 孤獨是一種狀態(tài)和心情,尤其是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更會遭遇。都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離鄉(xiāng)在外,孤獨感巨增。 旅館寒燈眠不成,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唐·高適《除夜作》 漂泊無依,本是難過,更何況是在闔家團圓的除夕之夜。暫住在簡陋的旅館,孤燈冷清,無法入眠。詩人心事重重,倍感凄涼。一是為遠離故土,不能和親友團聚,二是為匆匆易逝的時光,容易催人老去。 讓人最遺憾的,還不是天各一方,而是生與死的距離。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wèi)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唐·白居易《夢微之》 詩人白居易與元稹是鐵哥們,即使分隔兩地,兩人也經(jīng)常魚雁相返,詩書唱和,情誼非常深厚。當元稹逝去,失去了知己,白居易十分難過,經(jīng)常寫詩悼念。即使在夢里,他也會夢到元稹。他夢到兩人一起出游,如從前一樣,清晨起來不禁清淚漣漣。他感慨道,在漳浦三次生病,咸陽的草也榮枯了八回。你逝去已和泥沙融為一體,而尚在人間的我已滿頭白發(fā),阿衛(wèi)韓郎已先后去世,黃泉下昏暗渺茫能知曉嗎?沒有人告訴詩人答案,也沒有人再與他相唱相和,孤獨和衰老,令他無比心酸。 當一個人陷入相思時,愛而不得,也就成了世上最孤獨的人。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纏繭,宛轉(zhuǎn)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清·黃景仁《綺懷》 幾回在花下坐著吹簫,卻看不見心上的人兒,一墻之隔,卻如天上的銀河那樣遙遠。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是為了誰在風露中久久佇立,苦苦守候呢?思念一個人的滋味,就像抽盡了絲的繭,又像是被剝后的芭蕉,疲憊而傷心。想起她十五歲月圓之夜的情景,可嘆杯中的酒也不能澆滅這憂愁!而孤獨也更漫長了。 心中有所思,縱然身在繁華喧鬧處,內(nèi)心卻仍是孤獨感傷的。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詩人首先描寫了元宵節(jié)燈會的盛況。燈會十分熱鬧,煙火絢爛迷人,街上車水馬龍,笙歌不斷。而一個個盛裝出游的女子們,打扮得非常美麗,頭上戴著應節(jié)的蛾兒,雪柳等裝飾物,有說有笑,她們走過的地方,都留下了陣陣暗香。然而,詩人并沒有融入到這熱鬧里去,越是熱鬧,越覺得孤獨。他不停地尋找,終于,回首時,在燈火黯淡的殘燈處,發(fā)現(xiàn)了苦苦尋覓的她!這一刻,再也沒有孤獨。 不被理解和信任的孤獨,更讓人有苦難言,孤立無助。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宋·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鳴叫。夢回故鄉(xiāng),醒來后,已是三更。起來獨自繞著臺階行走,只見周遭一片寂靜,只有月色朦朧。為建功立業(yè),已是白發(fā)頻添。家鄉(xiāng)松竹已老,議和的聲音阻止了歸程。想將心事付與瑤琴,彈奏一曲,知音稀少,又有誰來聽,誰懂得呢?!詩人的不甘與憤怒,孤獨和無奈,種種情緒交織,在深夜顯得更加悲愴。 孤獨是沒有聲音的,也是沒有顏色的。如果用一個季節(jié)來形容,也許只能是冬天,白雪茫茫。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萬嶺沒有鳥的蹤跡,千萬條路徑上不見行人。這樣奇寒的天氣,惡劣的環(huán)境里,一葉孤舟上,卻有一位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漁翁,默然在漫天風雪中垂釣。他是孤獨的,這畫面像被僵凍著,連綠色都沒有半星,飛鳥也沒有一只。他又是如何的倔強啊,冰天雪地,也不能令他屈從,他就這樣,與寒江,與冬雪融為了一體,他的孤獨是大寫的,分外地冷?;蛟S,他也不在乎有沒有人能理解,更不需要同情。 誰的一生不會遭遇孤獨呢?在成長中,它總會造訪,讀懂了它,也就讀懂了生活和人生。因為人生,本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啊。 -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