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必有雨,今年也不例外。雖說4號才是清明節(jié),但由于老公值班的緣故,我們便提前一天冒雨來為父親掃墓。 綿綿細雨中來到淮安區(qū)的紫藤園公墓,遠遠就看見一片花海,這些年政府倡導(dǎo)文明祭祀新風,呼吁以鮮花代替焚燒紙錢之類的祭祀舊俗,但直至去年因疫情的緣故才算真正落到了實處。也是自去年清明之后,鮮花就成了此處新的商機,每逢清明、冬至等大型祭祖節(jié)令,公墓外花攤延綿不絕,遠遠望去姹紫嫣紅,不知情的還以為誤入了花市。 移風易俗,什么樣的祭品不過是形式,我們在門口買了兩個花籃后步入墓園,今日墓園,再也沒有煙霧繚繞的祭祀景象,也極難見到擺放供品的杯碗盆碟。 原本依我們當?shù)嘏f俗,每年的大年初五都是祭祖的大日子,不僅要全家出動,還要為先人墓地換換裝飾,好讓去世的親人也感受新年的氣象。一般農(nóng)村是在墳頭上放一張“掛紅”,城里則約定俗成更換墓碑上的塑料拉花和墓碑前的供植。往年我來祭掃,遠遠就能看見墓區(qū)內(nèi)花團錦簇,焚燒冥幣紙錢的煙塵四起,總是覺得老父還在這煙火人間,心中很有幾分親切。而現(xiàn)在放眼望去,所有墓碑上下的裝飾均被清除殆盡,園區(qū)內(nèi)氣氛肅穆,哀樂莊嚴,令人頓時放緩腳步,生怕打擾了長眠的親人。 不幾步來到父親墓前,墓碑上父親的笑臉依舊,而我則心中泫然,雖然說現(xiàn)在不鼓勵以食品做供,但我還是按慣例帶來了飯菜酒水,無它,圖個安心爾。去年響應(yīng)文明祭祀號召,我?guī)状芜^來都是一把鮮花,可年前父親入夢,他生前熱愛美食,是個無酒不歡的人,于是我這次過來,還是擺幾個酒菜來表達做人子的哀思,我想,走時打掃干凈應(yīng)該也沒什么不妥。 佇立在父親墓前,但憑微風細雨拂過面龐,想起父親與我們分開迄今正好十年,不由得心情黯然,這時,耳聽一陣悲泣,原來是相鄰墓穴祭掃的男人發(fā)出的,轉(zhuǎn)過身仔細一看,父親旁邊空置許久的墓穴新葬了一位老奶奶,哭泣的男人當是她的兒子,墓碑上只有老人家一人的照片名諱,那男人看著和我們年紀不相上下,哭的捶胸頓足,想來母子之間必有一段曲折故事。 聽不得哭聲,祝禱幾句后我們離開父親墓前,一路上又碰上了幾個熟人,父親下葬已有十年,當時是新開發(fā)的園陵一隅,現(xiàn)在前后左右已是墓碑林立。這樣也好,大家生前同一個小區(qū),死后同一個墓地,泉下有知,當不會寂寞。父親性情豁達,生前從不信鬼神之道,只是我們生為子女,總是希望有另一個世界,而死亡也只是他換了一個存在的方式。 出得墓園,離門口幾百米處設(shè)有冥紙集中焚化爐,與墓園內(nèi)靜肅之地相比這里就是十丈紅塵,香煙紙灰簌籟如雨。說是倡導(dǎo)低碳綠色環(huán)保祭祀,但政府還是選擇盡最大可能的尊重民俗,這也是社會人文關(guān)懷的體現(xiàn)。和往年一樣,我買了些冥幣元寶燒化,唯愿父親靈魂不遠,能收到女兒的這一點心意。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弊?008年起,國家將清明節(jié)列為法定節(jié)日,就是為了讓后人不忘祖先,飲水思源。思親追遠從來不在形式,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誠懇。在移風易俗的當下,獻花也好,上供也罷,不管祭祀的形式是什么,我們都必須執(zhí)一顆誠懇的心去緬懷先人。 又是一年春草綠,人間幾度又清明,這一天,天堂安靜,人間美好,愿我們心懷故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作者簡介:吳波,淮安區(qū)人,熱愛文學,熱衷碼字,喜歡用筆墨記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