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新京報報道:河北保定順平縣兩名初中女生被4名未成年女生抽打36耳光。 4月5日澎湃新聞報道:廣西柳州市某中學女生20秒被多名女生抽打20耳光。 3月15日曝光的西安校園欺凌事件…… 祖國的花朵時不時滲出毒液。 而且,校園欺凌不只是一時一地的問題少年事件,而是全世界教育界都難以根除的固疾。校園欺凌,成為教育界一顆難以拔除的毒瘤。 1 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jīng)演變成社會頑疾,成為教育之痛,并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不登校”。 據(jù)日本文部科學省統(tǒng)計,近20年來日本中小學就學人數(shù)不斷下降,“不登?!鼻闆r以每年增加近1萬人的速度逐年惡化,小學生“不登校”的增速(10.4%)超過初中生(4.9%)一倍,接近80%的“不登?!睂W生遭遇過校園欺凌的經(jīng)歷。 “想到一會兒就必須去上學,就又怕又想吐。學校就像是吃掉學生的怪物。但是和媽媽在一起也很累……不管怎樣,最后她都會發(fā)火,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我的容身之處?!?/span> 在美國,早在2000年到2002年,就有15個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但欺凌現(xiàn)象還是頻頻發(fā)生。 美國聯(lián)邦司法部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美國初中和高中,每個月有28.2萬名學生在欺凌事件中遭受肢體攻擊,86%的校園槍擊事件與欺凌復仇相關。 2017年上映的韓國校園犯罪片《蚯蚓》,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影片算不上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佳作,卻直擊社會陰暗面,把校園欺凌這個話題,描繪得淋漓盡致。 花季少女李子若和腦癱父親李元術,相依為命,日子清貧卻很幸福。 女兒如愿以償?shù)乜既胧谞栙F族藝術高中,并很快在學校嶄露頭角。同時,子若也吸引了帥哥學長的注意。帥哥學長誤以為子若是富家女,開始表白子若,并成功全壘打。挑起了一場令人發(fā)指的校園暴力! 富家女得知二人開始交往,醋意大發(fā),調查子若的家底,得知了她家境貧寒,并告訴了學長。學長態(tài)度360度大轉變,對自若一陣侮辱和拳打腳踢! 面對這次暴力,子若選擇了反抗。但是,她太弱小了……她的反抗遭到了更加殘酷的回擊。 富家女和學長帶人輪奸了女主并拍攝了視頻,以此威脅她撤掉請愿書。人性為何如此惡劣?夢魘開始,子若的生活徹底偏離了軌跡,被脅迫做起了援交。 2個月后,她不堪重負,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絕望的生命。 然而罪惡永不會被掩蓋。 生前,子若把所經(jīng)歷的痛苦全部記錄在日記本上,父親看到女兒的日記本。他去警局報案,但是警察局以證據(jù)不足為由拒絕了他。 他去學校為女兒找公道,學校告訴他,子若才是施暴者,她作為一名援交者,她的死丟盡了學校的臉。 這個來自社會底層弱者的呻吟,沒人理會。 走投無路的父親用自己的方式,更原始,也更直接地,向這些敗類復仇。 校園暴力開始向殺人復仇演化,是無奈的泄憤,更是憤怒的吶喊! 他將欺負子若的富家女們騙到天臺上,用硫酸潑向她們的臉,被毀容的她們,痛不欲生。 他綁架了侮辱女兒的幾個男生,用模特道具將他們一一砸死。 僥幸逃跑的渣男學長,最終被爸爸用魚鉤吊住嘴巴,像蚯蚓一樣,扔進了河里。 最后,父親跳河自殺。 作為藝術表達形式,這部電影中無疑包含了一些夸大的、不現(xiàn)實的成分,但這樣的校園欺凌,卻是真正存在的。 現(xiàn)實生活的黑暗角落,比你想象的更廣泛和更頻繁。 針對校園欺凌這一頑疾,各國開出的“藥方”各有不同,有些療效欠佳,有些能緩解癥狀,卻沒有一味藥可藥到病除。 物欲橫流的社會不乏弱肉強食的例子,無形中成為一些孩子心目中的價值標桿,社會、家庭環(huán)境的感染、缺乏父母關愛、無人正確教導……無論是因何種原因滋生欺凌者,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他們是必然存在的。 我們不能期待這個世界沒有黑暗,更不能期待校園是凈土。 從踏進校門那一刻,孩子就要面對這個美麗且復雜的世界。 面對校園欺凌,作為家長,我們要告訴孩子: 欺負人,真的需要理由嗎? 你長得漂亮,或是丑陋; 你成績好,或是糟糕; 你是富二代,或是寒門子弟? 你個性張揚,或是低眉順眼? 甚至,“老子就是看你不順眼!” 在孩子向你傾訴時,不要反問“為什么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我們最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糟糕情緒,撫平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讓孩子愿意傾訴煩惱和困惑,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支持。 美國國際著名心理學家、“情緒管理訓練”創(chuàng)始人約翰·戈特曼在《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一書中講到: 家長只有在正視、接受孩子情緒的基礎上,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進行情緒共享,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管理情緒,最終實現(xiàn)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目標。 《奇跡男孩》中小男孩奧吉因疾病整形導致面目畸形丑陋,經(jīng)常遭受同學的辱罵與作弄。 看到深受打擊、絕望痛哭的奧吉。奧吉媽媽一遍遍告訴他:“你沒有錯,你一點也不丑!我們都非常愛你!” 媽媽的支持,給了孩子強大的安全感和力量感,最終使奧吉突破自我,勵志成長。 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為重要。 我們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都極為關注,但對于心理健康卻很少了解。我們常常問孩子: “老師布置了什么作業(yè)?” “最近課程能跟得上嗎?” “在學校吃得好嗎?” 卻很少問他們: “在學校過得愉快嗎?” “和同學相處得開心嗎?”” 我們不關心不過問,孩子不敢說也不想說。孩子低落的情緒和異常的行為,往往被我們忽略了。 所以,無論多忙,每天拿出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交流彼此一天中開心的、難過的或是遺憾的事。 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異常行為,尋求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在孩子低落、痛苦的時候,告訴孩子“你不是一個人”,減少孩子的孤立和無助感。 被聯(lián)合孤立的體驗,大家感受過嗎? 它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欺凌,一種冷暴力。更可怕的是,它將衍生出更加嚴重的欺凌。 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持,除了親情,還有友誼。 笑笑在幼兒園和同班的小雨是好朋友,有一天,笑笑告訴我: “媽媽,今天豆豆說小雨是大壞蛋,小雨很生氣,我也很生氣。” “是嗎?那笑笑怎么做的?” “我緊緊地抱住了小雨!” 小朋友的情誼單純而美好。一個暖心的擁抱,是她能力范圍內(nèi)對好朋友最大的支持。 同齡朋友帶給孩子的社會經(jīng)驗、情感體驗、認知體驗,是父母給不了的。朋友和友誼,讓孩子在成長路上更快樂,更自信,也能更好地處理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期待法律制度的完善,素質教育的改革,社會環(huán)境的凈化,但最現(xiàn)實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不要缺位。 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能成為欺凌者,當孩子被欺凌時,做他們最堅強的后盾。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