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最近,一篇《自從把小孩當(dāng)植物來養(yǎng)后,整個人都好多了》霸屏。不,準(zhǔn)確地說,是屠屏。 文章中心思想就是說,每個孩子都只是一顆種子,長成什么樣主要靠自己,所以父母就不要天天跟一盆植物較勁了,讓它隨便長就好了。 我看了也不多,至少十幾遍吧,但感覺并沒有好起來。相信這種話的人,一看就沒養(yǎng)過植物。 有這樣一個笑話: 一天,一位記者去采訪農(nóng)民伯伯 。 記者:大伯,如果你有十畝地,你愿意把你收成的一半獻給祖國嗎? 大伯:愿意。 記者:如果是兩幢別墅呢? 大伯:愿意。 記者:如果你中了一百萬元大獎呢? 大伯:愿意。 記者:那如果是兩頭牛呢? 大伯:不愿意…… 記者:為啥田、別墅和獎金都愿意,而牛卻反倒不愿意呢? 大伯:因為我真的有兩頭牛! 對,是的,我就是種地的,真的是種地的。 即使是“種子論”,也得承認,環(huán)境是大大重要滴。 表姐喜歡住在農(nóng)村,又覺得城市教育條件好,對于到底把家安在哪兒,猶豫不定。 她微信找我商量:“是金子在哪都能發(fā)光。不管好學(xué)校還是差學(xué)校,學(xué)生成績都有高有低,孩子長成什么樣主要是靠他自個兒?!?/span> 我沒和她掰扯“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拿種子舉例: “種子埋得深了,在地里會捂死;天不下雨,種子會干死。有人幫幫忙,松松土、澆澆水,種子就能長成好苗子。同一顆種子,種在土壤肥沃的地里就比土壤貧瘠的地里長得好。要想收成好,不僅要看種子,其他條件也得跟上。” 后來,表姐默默把家搬到了市里。 同一場生育,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jié)論。 對爸爸而言,生育就是歡快地撒播“小蝌蚪”。 但對媽媽呢,十月懷胎的各種辛苦,大家都懂的。 種莊稼也是一樣的。 可以是放任自然的“爸爸式”種植,把種子種到地里后啥都不管,完全看天吃飯。只要運氣不是太壞,不碰到幾十年一遇的洪澇干旱,多多少少都能收點。 也可以是全程跟進的“媽媽式”種植。在播種之前,先給地松松土,便于種子呼吸。發(fā)芽后該澆水澆水,該施肥施肥,該除草除草,只要運氣稍微爭氣一點,不碰到幾十年一遇的干旱洪澇,肯定會比放手不管長得好。 在種植過程中,當(dāng)然要因材施教,該干的活兒一樣也少不了。 除了適用于各大植物的基本操作,還有專項勞動。 是黃瓜,得給它搭架子; 是花生,要給它扣薄膜; 是蜜桃,得給它套果袋紙; 就連自力更生的榜樣爬山虎,不爬墻的話還得找膠帶紙幫幫它。 事情這就算完了?事實是,并沒有。 種子再好、照料再精心、雨水再順當(dāng),旁邊地里一種樹,收成照樣受影響。 怎么辦?挺身而出去談判。 自家的莊稼當(dāng)然自家操心,不然等著歇菜嗎? 我曾踩著月光曬地瓜干,一大早爬起來掰玉米,頂著細雨搶收麥子,在太陽底下大汗淋漓地除草…… 但即使做了這么多體力勞動,也依然得說,養(yǎng)育孩子,比種莊稼累多了。 當(dāng)你把種子撒到刨好的坑里、又把它重新埋上時,你和種子之間已經(jīng)達成一種無言的默契。你許它以成長,它許你以成果。 你相信它生命的力量,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然后安心地等待結(jié)果。就算收獲很少,也可以坦然地推給天意,靜心等候下一輪種植。 但養(yǎng)育孩子,不是這樣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并沒有隨身攜帶說明書。 我們怎么確定,自己做的是不是對孩子最好的,是否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對孩子的關(guān)愛會不會反而變成束縛和傷害。 沒有答案,只能在摸索中前進。每一個當(dāng)下,都在凝結(jié)為無法改變、不可重來的過去。而萬一結(jié)果不如人意,就算可以把部分責(zé)任推給天意,父母也難逃內(nèi)心的自我拷問。 但養(yǎng)育孩子最美妙的一點,也正在于其中的不確定性。 愛是付出,愛是忍耐,愛更是一場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即使一千遍地注視植物的枝葉,一萬遍地撫摸它的花果,你和它之間依舊彼此獨立,都無法建立一種真正的聯(lián)系。 可對于孩子就不同了。他的眼眸里會映出你的身影,他的手臂上留著你的溫度,他的腦海里會存著你的話語。 給他諷刺打擊,他就學(xué)會了自卑; 給他恐懼不安,就學(xué)會了憂慮; 給他鼓勵和接納,他就學(xué)會了自信。 在他反抗你、拒絕你之前,他曾全心全意地信賴你; 在他獨立自主、堅持己見之前,他曾模仿過你的言行舉止; 在他變得固執(zhí)倔強、心門緊鎖之前,我們本有機會引導(dǎo)他一起走向和諧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 即使孩子是一粒種子,先天稟賦早已注定,我們能做的事情,也遠比想象得還要多。 也許孩子成績普通,但可以讓孩子學(xué)會堅持和努力; 也許孩子才藝一般,但可以帶孩子挖掘其中的樂趣; 也許孩子天資平凡,成不了大人物,但可以教孩子經(jīng)營好小日子。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只不過有些需要用慧眼發(fā)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而與其說父母教育孩子,倒不如說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nèi)コ姾酮M隘,才能讓孩子有寬廣的視野; 我們變得積極和上進,才能讓孩子有健康的心態(tài); 我們更加寬容和理解,才能讓孩子有優(yōu)秀的品格。 在推孩子之前,先推自己前進。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到更高的地方伸手拉孩子一把總比困在孩子旁邊推他要省力。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教育不棄。 不然捏? 生都已經(jīng)生了! ![]() |
|